为什么满街都是管理书籍,却到处都有破产企业?

以素书智慧解读冯仑文章: 为什么满街都是管理书籍,却到处都有破产企业? 有一个颇为好玩的现象:满街都是管理书籍,却到处都有破产企业;满书店都是爱情教程,可满大街都是不幸婚史


管理和爱情一样,都清楚又都不清楚;都有道理又都没道理

每个个体都有体验,整体又有经验,总结成学说,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在有限的空间理解整体的概念


所以,即使在目标确定、组织稳定、行为清晰的情况下,管理当中仍然存在许多悖论


第一个悖论,变革与稳定 比如有人说,组织一定要变革、创新学习,另一个声音说必须稳定,一个建立了两三年的组织连旧版都没有夯实,变什么?有研究结果说,稳定的价值超过变革,变革还毁坏财富


变革和稳定是考验企业家的平衡木,绝对变革和绝对稳定都行不通,拿捏好不容易


典型事例是联想,由制造PC的联想转向服务的联想,变革后原有的发展放慢,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记住管理是在有限资源下的管理


资源稳定的时候虽然增长缓慢,但不会出现大问题

如果联想拿50%的资源用来转型,而服务这件事又不确定,就是有风险的


服务没有建立,原有的业务萎缩,上市公司允许这样状况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时要么破釜沉舟,把股份收回来,要么退回原来的状态,把服务全部卖掉,增加PC制造,以并购为扩大规模的主要战略


不是说转型不行,也许5年后,联想的服务也做成了,但资本市场的压力太大,没有那么多可消耗的时间


创新的胜算是靠时间的,要看环境的
所以哪个理论更好,很难说

变革还是稳定?转型还是发展?这是企业家的智力抉择,也是外部环境和资源约束的结果,管理理论分不出对错来


我希望大家不要相信专家
管理决策是在既定资源下做出的
素书云: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创新是为了更好,如果创新并不能让人看到更美好的未来,而是增加了很多风险却又无法把控,那么就要检讨这样的创新了


第二个悖论,集权和分权 集权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分权是自下而上的管理,或者是平行机构之间的互动


自古以来很多书都对这两种组织效能进行比较

军队原来是集权,但自海湾战争以后军队采用一种现代化的混合型方式,互通互联,一个特种兵在前线相当于一个连的战斗力


特种兵可以调动飞机,他身后是强大的服务系统,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供应链


万科2007年开始分权,因为它平均论证5个项目才做1个,全国一年上80个项目,意味着要讨论400个方案,总部不堪其苦,所以必须分权,由各区自主决定项目


我们公司京津两地还是集权,因为我们东西少,追求单位价值高,经营模式不一样


公司内部组织上讲集权,文化和人的行为讲轻松,最后对不对还是要看绩效


如果绩效都不错,那就说明两种理论都对,也都不对
素书云: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集权有集权的需要,分权有分权的需要

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完美的,只有符合现实的需求,去适应它,才是完美的


第三个悖论,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 有的人强调个人创新价值,鼓励给予每个人发展空间,活跃其思维;但也有人说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不一致,个人要涨工资,集体要讲发展


个人价值和集体利益如何平衡?过分强调个人,一个面袋子里放十把锥子,面袋不是变布片儿了吗?过分强调整体,布袋里空无一物,要袋子有什么用?所以底线在于布袋里的东西不能戳破布袋独立存在


即使这样,我们依然不知道哪种方法更好

文化人、知识分子创立的公司,比较偏重个人价值;制造业偏向集权,大目标小个人


这些都有道理,也都没道理,二律背反
素书云,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括囊顺会, 即是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相冲突时,服从集体价值

橛橛梗梗 ,即是在符合集体价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


第四个悖论,利润最大化和社会责任 企业是商业组织,以盈利为目标,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企业侵犯到公众利益,不承担社会责任(诸如环保、社区、公众的道德理想、关注弱势群体等),不关心公共事务,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就像一个人,血肉丰满而富有正义感,对自身的完善很有好处


但企业应该承担多少社会责任?天天承担,社会信誉好了,公司却可能不赚钱了,或者因为承担得过多而伤害到企业的财务制度、收益,伤害到股东的权益


要实现社会责任就可以不对少数人负责吗? 这方面做出抉择最终依靠的是领导人的价值观,看他做事的动机是出于牟利、道德良心,还是因为外部压力


一般情况下道德良心最弱,外部压力最大,牟利排第二

安利做善事主要围绕健康,最终落脚点是产品,长远看对企业有好处


素书云:有道则吉,无道则凶
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只要是合道的,必定是吉的
如果是不合道的,会引来凶

做慈善是好事,如果脱离企业本身的实力而去做慈善,就违背了企业生存之道,对企业来说,可能就是危险的


第五个悖论,破和立 与第一个悖论程度不同,发展与转型基本上还是在“改”,而破和立是兼并和重组


卖掉还是留下?破和立都有道理,领导者目标是不变的,就是要生存得更好


一般情况下,如果市场空间有限,国家政策不支持,那么甩掉可以;而如果大家都卖了,我能在有限的市场占一席之地,那么不卖也有道理


素书云,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

破还是立,素书的智慧已经告诉我们,得看这块“地”对你来说是不是够厚?这片“水”对你来说是不是够深?如果对你来说,已经够厚够深,那么值得去好好的“立”,如果已经不够了,那么是该到时间去“破”了


结语 五大难题,都对都不对,考验管理者的水准
验证看绩效,过程是煎熬,管理者们必须在五大极端之间找平衡

素书云,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素书云,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对于企业家来说,企业就是我们的商业之国

运用素书的智慧,明白了盛衰之道,通达了去就之理,可以帮助我们去治理好我们所在的商业之国


——————————————— 我们相信,《素书》拥有成就自己改变世界的力量,希望通过分享践行《素书》的感悟,让两千多年前的智慧之光重新闪亮!为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幸福及共同成就而努力! 欢迎大家讨论分享!一起研修素书的人生智慧! 弃玉取石者盲 , 祝福大家都能在 素书 中取到自己的那份美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