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影票: 冈仁波齐 是一部清新脱俗的公路电影

作为电影发烧友的阿七,平生最爱公路片。

那些伟大经典的公路片,总是令人着迷。

1967年的《邦妮与克莱德》,讲述了一对落魄男女在结伴抢劫银行后,展开疯狂逃亡的传奇故事。

1969年的《逍遥骑士》,讲述了两个年轻人在倒卖毒品大赚了一笔后,开着摩托车前往新奥尔良的故事。他们的目标是寻找一个梦想中的美国。

1982年的《陆上行舟》,讲述痴迷歌剧的菲茨卡拉多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修建大剧院,他接受一位大亨的邀请,前往神秘恐怖的丛林中进行收割任务,于是,一段惊险刺激的旅程随之展开。 

而今天阿七推荐给大家的却是一部“清新脱俗”的公路电影,它就是——

《冈仁波齐》

Paths of the Sou

豆瓣评分7.7,三千多人评价。

说本片是公路电影,绝非信口开河。

公路片诞生于二战后的美国,一般讲述的是主人公因为某些原因而踏上了一段旅程,在旅程中他们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故事。

细细琢磨,这和本片的剧情简直如出一辙。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他的遗愿,带着叔叔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

村子里不少人听说他要去朝圣的消息,都纷纷希望加入。

于是每个人怀揣着不同的愿望,共同踏上了这条漫长的朝圣之路。

这支队伍里包含着形形色色的人,可以说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

他们中有即将临盆的孕妇次仁曲珍

因整日杀生而心生忏悔的屠夫江措旺堆

9岁的小女孩扎西措姆

寄希望于来世的老人杨培

对藏民生活方式和朝圣者的猎奇,是吸引许多人观看本片的原因之一。

阿七也是如此,我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人会去朝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又是如何。

影片并没有刻意抬高朝圣者,正如导演张杨所说,藏地的信仰教育从小就开始了,在我们看来十分宏大的“朝圣”二字,其实也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影片记录下的朝圣之路,其实单调而无趣。

因为整个过程,我们只看到机械的重复动作

朝圣者们口中默默念经,手掌扣上木板,头顶、胸前、腰下分别拍打三下。

然后身体扑倒,磕头,合掌,之后起身,拍打手板,再次扑到。

漫长的路上,更多的不是繁复的宗教大义,就是如此简单的磕头

或许,导演试图告诉我们,信仰的力量就在于重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电影没有刻意的煽情和歌颂,而是在叙事上做到了克制和冷静,尽量还原出最真实的藏民朝圣之旅。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本片在摄影配乐方面都做到了极简。

影片的画面十分唯美,每一帧都能当做壁纸收藏

 

而本片全程更是没有使用任何音乐,你能够听到的只是那藏区中散发出的独特的自然声响。

 

朝圣者们敲响手板的声音、磕头长跪的声音,山间小溪的流水声,以及绵绵不绝的诵经声,都被真实地记录下来。

 

最后,当朴树的那首片尾曲《No Fear In My Heart》响起时,一种重回现实的感觉袭上全身,内心平静安详。

而本片的极简还不止这些,电影的拍摄手法也十分纯粹。

导演采用类似纪录片的拍摄方式,而选用的演员则全都是素人

其实,早在影片开拍前,张杨就已经对人物和情节有了大致的设想。

“一个70多岁的老人,也许会丧命在路上;一个不知道自己怀孕的姑娘,可能会把孩子生在路上;一个16、17岁的少年,在村中是个无恶不作的小流氓;也要有一个中年男人,充当经验丰富的领路者。”

而最终达到的效果也正是如此,在这条朝圣的路上,有婴儿出生,有老人去世,一如我们生活的常态。

在电影中,为了更贴近真实,虽然没有太过戏剧化的情节,但朝圣者们依然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危险和难题。

 

比如,孕妇次仁曲珍突然在深夜里要生产,大伙把她送到医院。

 

之后,稍作休整,便继续赶路。

 

比如,他们遇到了有水洼的路段,就脱下厚厚的衣服,一路趟着水磕头。

 

再比如,高原的大风雪

山顶的塌方

从身旁飞驰而过的车辆等,都是一个又一个难以预料的隐患。

 

他们在朝圣路上遭遇的最大危机,是藏民的拖拉机车遭遇了车祸,不能继续开,又找不到地方修。

 

于是,由男人们拉着车,女人们在后面磕头。

当车子往前行驶了一段距离,男人们便再次回到起点,磕着头重走一遍。

 

就这样,一群朝圣者在心念的坚持下,完成了一次次的冒险。

而本片这种“始终在路上”的电影拍摄,同样是一场冒险的旅程。

在鲜肉、IP横飞的时代里,导演张杨毅然选择了用“最笨拙”的方式进行拍摄。

本片历时1年,穿越四季,海拔高度从2000—6656米,行程2500公里

导演和整个剧组,用一种苦行僧的方式,跟11位素人朝夕相处,同吃同住。

电影的剧情也简单至极,导演事先没有规定任何剧情,而是从他们本身的生活里挖掘出故事来。

藏地神秘而辽阔,藏民本身的故事已足够动人。

让藏民演他们自己,让故事回归生活本身,一切纯粹质朴,浑然天成。

而说到本片的缘起,导演张杨为何会对藏地故事如此热衷呢,原来这还得从他年少时的一段往事说起。

话说在20多年前,年轻的张杨曾独自一人踏上“朝圣之旅”

年轻时的张杨

他在甘肃、青海、西藏一带开始了一段漫无目的的旅行,为期3个月。

而在这段时间里,西藏之行给张杨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收获不少。

张杨在本片的特辑短片《一个导演的旅行》中,回忆当年的心路历程时这样说道。

“一个人的旅行有时候是非常孤独的,但是反过来又给你机会,让你享受这种孤独……我觉得孤独和自由是一个人旅行最大的收获,它让我成长了非常多,这次旅行也可以说是改变我一生的旅行。”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契机,在之后的二十年间,张杨几度进藏。

而藏族人民的朝圣之旅也让他深深着迷,于是便有了拍摄本片的灵感源头。

导演张杨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佼佼者,早年间的《爱情麻辣烫》《洗澡》《昨天》等作品在华语和国际影坛饱受好评。

更有影评人称,他是艺术和商业平衡最好的国产导演,同时,在国内也颇有观众缘。

导演张杨

但很明显,张杨对自己之后要走的路是十分笃定的。

想要达到艺术的极致,必须打破平衡,走向纯粹。

在藏地呆着的这一两年时间,他先后拍出《冈仁波齐》《皮绳上的魂》两部电影。

前者简单纯粹、质朴感人,后者晦涩难懂、摄影出彩。

而之后,据说张杨要拍的新片,也将沿用《冈仁波齐》的手法,慢慢从生活中提炼出精彩的人和事。

就这样,导演张杨的旅程暂告一个段落,而电影中朝圣者的那份对理想的笃定,对信仰的执着,一直都在。

它将激励着无数人走上他们自己的旅程。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张杨导演如是说。

没错,我想这正是《冈仁波齐》的真正内涵,导演所经历的,也成为了许多人所追寻的旅行的意义。

因为在路上,我们可以紧紧拥抱理想和信仰。

因为在路上,我们热爱生活,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阿七想说,用灵魂丈量这个世界是一种本领,而用文字记录旅途的点点滴滴更是一件幸福的事。

福利来了,我们这次不整虚的,就送票!

你曾经为了谁?为了什么事出发?

那些在路上终于还是没有鼓起勇气说出口的话,如今还记得吗?

任何人都有机会参与本次活动【我曾为你路过世界】留言写出你的旅行故事

我们将从留言区选出幸运的小伙伴,送出《冈仁波齐》电影票

电影已于6月20日上映。来一次灵魂的洗礼吧。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送电影票: 冈仁波齐 是一部清新脱俗的公路电影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