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你的从来不是无知, 那是什么? 网友如是问

现如今,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掌握各种方法最多的民族,这得拜微信所赐:每天我们在朋友圈里面都能看到,从家庭生活到头疼脑热、从企业管理到火箭上天的秘笈、绝招和不可不知的秘密。


许多在职场的精英们,擅长逻辑思维,会做PPT画思维导图,跟着罗辑思维和混沌研习社樊登读书会读了上百本经典名著,了解全世界管理和心理学最新的思潮与试验,学历也比你们公司的那些整天柴米油盐闷头干活的老员工高出很多,但就是解决问题的时候搞的一团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而老司机们其貌不扬,沉默寡言,但遇到问题时却能游刃有余,仿佛不声不响就搞定了。

而精英们则在他们做完的时候才发现:哦,这些我也会呀

1

一看答案就会是因为马虎吗?

家长问:“我们家小孩,平时做题目大部分会。但到了考试或者测验的时候,就很多题目不会做,但如果提示她一句,或者让她看一眼答案,就会做,这是为什么?”

高三学生问:我做物理老错,一看答案就会了,下次还会粗心,为什么?怎么办?我高三……

真的是因为粗心和马虎才不会做吗?

2

你说的都对,但跟我们没关系啊!

我们曾经有一个顾问,进公司后很是认真刻苦,几个月后就将我们做知识管理实施的方法论给记住了。为了锻炼他,当有不重要的客户来电话、网络咨询的时候,就有她去回答客户的问题,但是当我们对这些客户进行回访的时候,客户的反馈是:你们很厉害,但仿佛跟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不搭,不在一个频道上。

后来就分析这个同事的交流记录,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无论客户问什么问题,我们这个同事总能跟人说一大套,巴不得把我们的整个方法论告诉人家,但对于客户关注的点却提不出对策来。造成的结果是,客户觉得你说的很对,但跟他的状况没关系。

问同事为什么不直接应答客户的提问,她说客户啥也不懂,需要全面了解。我就说客户的全面了解是他有需求的时候才会请你去做的,但你首先要在某个点上让客户信服,人家才愿意跟你去谈更全面的合作呀。

后来又有几次深入的交流才知道,由于这个顾问参与的实际项目不多,虽然记住了这些知识内容,但对于这些不同知识点的内容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时间用为什么要用这个点的知识而不是另一个知识点,其实不了解,所以只能一股脑全倒给客户。

3

傻子学话模式

有一类笑话,我总结叫“傻子学话”模式,譬如以下的几个:

当年,某国首相要见美国总统克林顿,但这个首相的英文特差,从没有上过网,连Email不会发。他的幕僚班子觉得如果首相能说几句英语同克林顿打个招呼,显得首相比较符合潮流,于是临时抱佛脚教他两句简单易学的打招呼说法:

请了最好的翻译,确定就教首相三句话,多了怕记不住。

于是翻译告诉他和克林顿见面时先说:“How are you”?

克林顿一定会说:“I am fine, and you”?

然后你不管听懂听不懂都,只要回上一句:“Me too”!就算完成任务了,剩下的就交给翻译。

首相听了大喜,说这还不简单,在专机上苦练了半天。两位领导人相见,这位首相虽然略显紧张,但仍然迈步向前伸出手去,却说成了:“Who are you”?

克林顿听了起初吓一跳,不过他心想肯定是开玩笑,马上机智地幽默回答说:“I’m Hilary’sHusband.”(俺是希拉里的丈夫)

首相连忙点头,自信地面带微笑,坚定地说:“Me too” !(我也是……)

一个好心的老爷爷,收养了一个傻子,他对傻子说:“一会儿有客人来,你要好好招待他们,如果他们问你什么,你要对答如流。他们如果问你:‘你 家的房子怎么那么漂亮?你就说:‘不漂亮不漂亮,以后送你几个!’他们如果问你:‘你家的肉怎么那么多?’你就说:‘不多不多,以后送你几盘!’他们如果 问:‘你家后院的杨树呢?’你就说‘前两天看着不顺眼,砍了。’”

客人来了,先问:“你妈妈呢?”他说:“不漂亮不漂亮,以后送你几个!”客人又问:“你爸爸呢?”他说:“不多不多,以后送你几盘!”客人又问:“你爷爷呢?”他说:“前两天看着不顺眼,砍了。”

这类笑话还有很多,在许多相声和小品的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其套路是傻子学的话没有问题,但在不合适的情境下用了,就会产生喜剧效果。如果将傻子学的话当作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正确合理的,但在不合适的情境下使用就错了。


真正高手与书呆子的区别


关于知识利用的情景的知识也是一类知识,简称情景的知识。

从应用的角度看,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的知识,大部分是事实概念方法的知识,我们读书时的定理定律、概念规则等都属于这类知识;还有一类知识是流程步骤的知识,就是为完成某个任务、项目和工作需要按照时间或逻辑关系的前后顺序,譬如简单软件项目开发包括立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开发、测试、发布就是一个简单的流程的知识点。譬如在通常的企业复盘,其步骤大致是先要对之前确定的目标进行回顾,评估实际结果与目标的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提炼总结规律性的结果:什么造成了预期目标和实际结果的差异,根源在哪里,是目标问题还是过程问题等等。这些都属于流程和概念的知识。

我们的学校和教科书大部分教的都是这两类知识,这些书上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对的,因为他们经过了几代人的评估和验证。但问题是,许多学习很好的学生,当他们毕业的时候,当到了真实的工厂、企业、实验室、社会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干,自己学的满腹经纶不知道在哪里用。


原因是什么?

有一类知识,学校很少讲,一方面是因为这类知识的成熟度和体系性都比较差,大部分以碎片化存在着,没有成熟的内容可讲;另一个方面是因为大部分高校的老师没有在实践中历练过或者历练较少,所以也讲不出来。

这一类就是情景类的知识,主要指在什么情景(出现什么信号)、为什么、什么时间要用某一个知识点的知识。

例如在上文的笑话中,规定“me too”必须在“and you?”出现的时候才能说,就给了“me too”一个情景,记住这个知识点,出错的几率是不是会降低很多?

为什么许多在市场上打拼多年,在工业界和实务界很有成就的人去大学教书或者讲座比较受欢迎,主要是他了解更多的知识应用的情景并讲出来,在他的讲座中给书本上的知识点放到了应用环境中,活灵活现。这样的讲述学生也容易记住。


如何积累情景知识

情景类的知识传统的教育很少讲,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尝试。

题海战术也是一种尝试,是期望让学生通过海量做题去体察所学定理、定律、规则的情景,期望学生能够在做题中总结出常见的题目类型,遇到类似题目的时候可以快速高效的解题。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在初高中阶段所谓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除了能够讲清楚定律、定律、规则和方法外,还能帮助学生总结出常见的应用知识的情景知识,这样便于学生快速的解题。

在大部分企业内部,情景知识也没有人给你讲也不好讲,只能靠你自己去摸索,去摔打出来。但它又是如此重要,如果没有大量情景知识的积累,你的陈述性和流程性知识就没有用武之地。

高手一眼就看出困难问题如何做的背后就是:快速识别出问题后面的情景,并能从知识积累中找出最合适的知识点应用,问题得解。

那我们该如何积累、应用情景类的知识呢?

第一个是要认识到,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只有通过实践才算数。仅仅将内容读到自己大脑里,才是第一层次,只有经过去干活这个过程验证才能真正实现飞跃,成为你自己的。而干活的过程就是你学习、积累情景类知识的根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仅仅靠读书不够的原因:没有一个顶尖高手,是靠读书来的!

第二个当你没有那么多实践的环境时该怎么办,你需要模拟场景去思考和分析。这个模拟可以是你自己想的、设计出来的,更捷径的是去找那些真实的问题,然后分析,并能够分析出这些问题提出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样训练可以帮助你在面对具体场景的时候已经有备无患。具体的情景在哪里?其实百度知道、知乎上提出来的每个人问题,都可以是你的情景,你在各种聊天、微信群里的讨论许多也是。

第三个是学习的时候要有情景知识这根弦,现在互联网上已经有许多人整理出了不少情景,你可以利用和学习。

但最本质上,还是要去多练习,找机会干活,干复杂困难的活,这里面才有最珍贵的情景知识。

文/王夫子 整理发布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打败你的从来不是无知, 那是什么? 网友如是问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