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同事:寻找适度的自我

一家企业组织大学生去西部看看,宣传西部创业,我是随行记者之一。旅途困顿,大巴上,学生昏昏欲睡。这时企业老总笑容可掬地说:“要不,给大家讲讲我在西部创业的故事吧。”

他才起个头,就被一女生打断:“对不起,我们都已经太累了。”

后来学生又如法炮制,提前结束了一场日头暴晒下的演讲,让对方气急败坏。一路下来,这帮80年代生人的学生被60年代出生的出资方百般斥责:自私冷漠,毫无责任感。

突然想起前些年去北大山鹰社采访学生雪山遇难事件,学生很无畏:既然登山,就作好了死亡的准备。

问:那你们对培养自己的亲人、社会不是太过残忍?不负责任?

答:如果是真爱我们,就不该干涉我们获得快乐。我们是独立的,首先对自己负责。

问:遇难同学的父母都坚持校方再次搜寻遗体,你们的意见是什么?

答:既然是为雪山而亡,就让他们安眠雪山之上。父母的想法,太过自私。

当时学生透露出的那种生气,令人震撼。爱护或者斥责,都不能令他们放弃自我。斯宾诺沙就说,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是自我保存。

拥有独立人格和现实价值观的“自我”,是完整的吗?假使是,那么,是谁偷走了我的“自我”?就像我自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让“自我”背着“乖孩子”的名号,渐渐泯灭在一系列的传统灌输和人生教训里。那一丁点勇气,也被各种名目的谴责扫荡干净。对于权势(譬如条文规章)和传统(譬如听从长辈),我采取的态度是妥协,顶着怯懦的外壳希望四平八稳地过日子。头脑匮乏,就会活得拘谨不自信,或许到了后半生,这种拘谨反成为自然,就好像你总让一个人驼背走路,久而久之,再让他直起来,他会理直气壮地喊:“那样走成何体统?”多可怕!虽然你也可以说,不自觉的不幸,就不能称其为不幸。所谓真实就是这样无可奈何的庸俗……

曾经,有人会为了挽救一根电线杆,跳进洪水丢掉性命。谁都明白生命的价值大于一根电线杆的道理,但是若说这根电线杆是国家的,跳进洪水是崇高的,大家都用赞美的眼光期许着,我这愣头儿青或许就被鼓舞着美妙一跃。我仅仅知道“崇高”需要牺牲自我,但这个“自我”到底价值几何,却草率放过。

我觉醒得有点晚,但毕竟在找回“自我”的途中。问题又出现了:“自我”究竟怎样才适度呢?换言之,几根“电线杆”才值得去牺牲自我?承认王小波说的“毫不利己包含着虚伪”,但是专门利己也失之厚道。人毕竟不是纯粹物质意义上的人,在满足了物质的“自我”后,又该怎样满足精神的自我?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人避免孤独的需要。一个欺诈他人满足自我的社会,一个充满理性缺乏温情的社会,一个“他人即地狱”的社会,又岂是我们安居乐业之地?

自我如果泯灭,人就变成行尸走肉;但自我如果太过膨胀,像尼采自诩为太阳肯定要发疯,像希特勒自认是优秀人种肯定要灭亡。适度的自我,尺度标准在哪里?不同价值观不同道德观的人,彼此能交换的自我,又在哪里?

我虽然不爱那个毫无主见的自己,但我也不适应某些大学生太过坚硬的“自我”,不适应社会上刀光剑影的利益往来,担心善和爱,都将成为追忆。人必须有自我,但小的“自我”只有我,大的“自我”会均衡更多人的利益,关注全民族的利益(真正做出对民族繁荣昌盛有益的事情)。

罗素赞成不计成败利钝地追求客观真理,追求智慧,追求真,认为这些都是自我适度的保证。如果可行,第三个问题又出现:怎样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智慧与真理,真正与实际生活接轨?

一家企业组织大学生去西部看看,宣传西部创业,我是随行记者之一。旅途困顿,大巴上,学生昏昏欲睡。这时企业老总笑容可掬地说:“要不,给大家讲讲我在西部创业的故事吧。”

他才起个头,就被一女生打断:“对不起,我们都已经太累了。”

后来学生又如法炮制,提前结束了一场日头暴晒下的演讲,让对方气急败坏。一路下来,这帮80年代生人的学生被60年代出生的出资方百般斥责:自私冷漠,毫无责任感。

突然想起前些年去北大山鹰社采访学生雪山遇难事件,学生很无畏:既然登山,就作好了死亡的准备。

问:那你们对培养自己的亲人、社会不是太过残忍?不负责任?

答:如果是真爱我们,就不该干涉我们获得快乐。我们是独立的,首先对自己负责。

问:遇难同学的父母都坚持校方再次搜寻遗体,你们的意见是什么?

答:既然是为雪山而亡,就让他们安眠雪山之上。父母的想法,太过自私。

当时学生透露出的那种生气,令人震撼。爱护或者斥责,都不能令他们放弃自我。斯宾诺沙就说,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是自我保存。

拥有独立人格和现实价值观的“自我”,是完整的吗?假使是,那么,是谁偷走了我的“自我”?就像我自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让“自我”背着“乖孩子”的名号,渐渐泯灭在一系列的传统灌输和人生教训里。那一丁点勇气,也被各种名目的谴责扫荡干净。对于权势(譬如条文规章)和传统(譬如听从长辈),我采取的态度是妥协,顶着怯懦的外壳希望四平八稳地过日子。头脑匮乏,就会活得拘谨不自信,或许到了后半生,这种拘谨反成为自然,就好像你总让一个人驼背走路,久而久之,再让他直起来,他会理直气壮地喊:“那样走成何体统?”多可怕!虽然你也可以说,不自觉的不幸,就不能称其为不幸。所谓真实就是这样无可奈何的庸俗……

曾经,有人会为了挽救一根电线杆,跳进洪水丢掉性命。谁都明白生命的价值大于一根电线杆的道理,但是若说这根电线杆是国家的,跳进洪水是崇高的,大家都用赞美的眼光期许着,我这愣头儿青或许就被鼓舞着美妙一跃。我仅仅知道“崇高”需要牺牲自我,但这个“自我”到底价值几何,却草率放过。

我觉醒得有点晚,但毕竟在找回“自我”的途中。问题又出现了:“自我”究竟怎样才适度呢?换言之,几根“电线杆”才值得去牺牲自我?承认王小波说的“毫不利己包含着虚伪”,但是专门利己也失之厚道。人毕竟不是纯粹物质意义上的人,在满足了物质的“自我”后,又该怎样满足精神的自我?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人避免孤独的需要。一个欺诈他人满足自我的社会,一个充满理性缺乏温情的社会,一个“他人即地狱”的社会,又岂是我们安居乐业之地?

自我如果泯灭,人就变成行尸走肉;但自我如果太过膨胀,像尼采自诩为太阳肯定要发疯,像希特勒自认是优秀人种肯定要灭亡。适度的自我,尺度标准在哪里?不同价值观不同道德观的人,彼此能交换的自我,又在哪里?

我虽然不爱那个毫无主见的自己,但我也不适应某些大学生太过坚硬的“自我”,不适应社会上刀光剑影的利益往来,担心善和爱,都将成为追忆。人必须有自我,但小的“自我”只有我,大的“自我”会均衡更多人的利益,关注全民族的利益(真正做出对民族繁荣昌盛有益的事情)。

罗素赞成不计成败利钝地追求客观真理,追求智慧,追求真,认为这些都是自我适度的保证。如果可行,第三个问题又出现:怎样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智慧与真理,真正与实际生活接轨?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办公室同事:寻找适度的自我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