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职场上人际模式中隐藏的亲情密码

在职场中,你每天都要和很多人打交道,可是,你是否觉察到自己一直在用某种独特的模式与某位上司打交道吗?你是否觉察到自己没有理由地害怕面对某个上司吗?

也许你会说:自己会不假思索地采取最习惯、最自在、最省心的方式与别人交往或者按照礼仪、规矩参与社交,很少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对待这样的人,为什么又那般对待其他的人。确实如此,一般来讲,除非出现人际交往的困境、苦恼或者令人困惑的行为反复发生,很少有人会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

而上面两个故事的作者显然是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进行了一番深思,并且似乎都找到了自己认可的原因,那就是与自己的父亲有关,与心中的小孩有关。

钟谷兰虽然没有遇到明显的心理困扰,但是从行文中似乎可以推测出她可能已经受困于身体的疲劳,因为她曾经“一直试图用我的才能换取别人对我本质的欣赏和尊重”,“不惜加班加点,牺牲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更付出了自己的健康”。可喜的是,如今她已经很清楚地觉察到自己这种行为模式来源于早年和父亲的关系,并且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她已经开始用积极的心态向父亲表示感谢,表达自己接纳了父亲给予的激励,这像是在内心向早年的父亲说再见,也是向早年的自己说再见。

同时,她也意识到要用成熟的心态无条件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已经“足够好”。这种觉察可能是某次培训后,在一瞬之间完成的顿悟,也可能是在身心长期疲惫过程中,无意识酝酿了很长时间的修通。

这不能不说是她从事的工作和遇到的老师给了她成长的机会,加上她个人的领悟使她比较早地从不断重复的交往模式中脱离出来,从无意识层面的自动变成了意识层面的自觉,从沉迷其中的卷入到抽离岸上的旁观,她应该会从此自由地驾驭一个行为模式了。

柳叶也很幸运,悟性很高,她在遇到工作烦恼的时候开始反思。首先觉察到问题所在是很难面对自己的上司,正如她所讲“只有面对他是我难以突破的难题”。她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并且有勇气向好友倾诉。在好友无意的提醒下,很快觉悟到可能与性别有关,并将此认定为一个“大发现”,可见她的自我解决问题的动力很强,也很会利用身边的资源。

在与好友的交流中,她很会把自己的心胸放空,放下疑虑,认真请教好友。正是因为她放下了自己的成见,才敏感地觉察了心中的变化,抓住脑海里浮现的形象。她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从新发现的视角回顾自己的人生,继而发现了更多的心理现实。她意识到在和异性交往中“总在有意无意间把对方培养成我的父亲”,终于明白了老公成为“模范丈夫”大部分来源于塑造,明白了自己在如何以成人的姿态和异性相处上“几乎是个白痴,根本不知所措”。她发现,自己拼命要摆脱的父亲其实不只在家乡,而更多的是在她的心里。

如果说钟谷兰是参加了培训之后自我顿悟的,那么柳叶对问题的觉察则得益于和好友的充分交流。无论她们以何种方式获得了觉察,相同的一点是发现自己眼下与异性上司交往的行为模式与父亲密切相关。

可能很多读者会从她们的故事中发现自己的影子,特别是女性读者,仔细反思一下,大多会发现自己与男性上司的交往方式受父亲的影响很大。其实,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深受父亲行为模式的影响。

按照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应付周围世界,逐渐地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式,这些图式自然包括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图式。心理图式发展是通过两种方式推动的,一个是同化,一个是顺应。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顺应就是当个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有机体就会对自身图式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境。

在儿童早期,个体为了适应环境,会做出许多顺应性改变,特别是父母等重要人物的行为模式会深深影响儿童的行为模式。6~7岁以后,随着自主意识的增强,更多的是同化的过程。有人比喻这一过程像是为计算机编程的过程,早年编写的程序被反复调用和强化。如果没有自我觉察,这些程序会自动运行,很自然地应对外界刺激。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环境的变化,会形成更加多样的程序,但是,这些后来的程序都会建立在早年经验基础之上。这有点像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因此,人们与男性上司的交往模式深受父亲的影响,因为父亲一般是家庭的核心与权威。

在与男性上司交往时,自己早年形成的与父亲相关的行为模式会自动投射到上司身上,因为他们有性别和身份的相似。只是,时过境迁,本该需要修改程序应对现在的情景了,可是程序没有升级改版,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苦恼或麻烦。可是,很多人只是关注结果,没有觉察到原因,所以,一方面想改变这些自动化操作模式,另一方面,在面临某些相同情景时又不自主地重复了原来的行为。

要改变这些自动化、重复发生的行为模式,首先需要具有自我觉察的意识,让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从早年行为中寻找原因。另外,需要像柳叶一样,放下自己的成见,真诚与好友交流,采用旁观者的视角审视一下自己。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无论觉察到什么,都需要无条件接纳自己的过去,接纳自己的父亲,给自己也给父亲一个理由,感谢他、理解他而不是抱怨或远离他。

觉察职场人际模式,换一种成人的心态与心中的父亲交流,才能使内心的孩子不断成长,才可摆脱自动化行为模式的控制,创造和谐的职场氛围。

在职场中,你每天都要和很多人打交道,可是,你是否觉察到自己一直在用某种独特的模式与某位上司打交道吗?你是否觉察到自己没有理由地害怕面对某个上司吗?

也许你会说:自己会不假思索地采取最习惯、最自在、最省心的方式与别人交往或者按照礼仪、规矩参与社交,很少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对待这样的人,为什么又那般对待其他的人。确实如此,一般来讲,除非出现人际交往的困境、苦恼或者令人困惑的行为反复发生,很少有人会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

而上面两个故事的作者显然是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进行了一番深思,并且似乎都找到了自己认可的原因,那就是与自己的父亲有关,与心中的小孩有关。

钟谷兰虽然没有遇到明显的心理困扰,但是从行文中似乎可以推测出她可能已经受困于身体的疲劳,因为她曾经“一直试图用我的才能换取别人对我本质的欣赏和尊重”,“不惜加班加点,牺牲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更付出了自己的健康”。可喜的是,如今她已经很清楚地觉察到自己这种行为模式来源于早年和父亲的关系,并且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她已经开始用积极的心态向父亲表示感谢,表达自己接纳了父亲给予的激励,这像是在内心向早年的父亲说再见,也是向早年的自己说再见。

同时,她也意识到要用成熟的心态无条件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已经“足够好”。这种觉察可能是某次培训后,在一瞬之间完成的顿悟,也可能是在身心长期疲惫过程中,无意识酝酿了很长时间的修通。

这不能不说是她从事的工作和遇到的老师给了她成长的机会,加上她个人的领悟使她比较早地从不断重复的交往模式中脱离出来,从无意识层面的自动变成了意识层面的自觉,从沉迷其中的卷入到抽离岸上的旁观,她应该会从此自由地驾驭一个行为模式了。

柳叶也很幸运,悟性很高,她在遇到工作烦恼的时候开始反思。首先觉察到问题所在是很难面对自己的上司,正如她所讲“只有面对他是我难以突破的难题”。她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并且有勇气向好友倾诉。在好友无意的提醒下,很快觉悟到可能与性别有关,并将此认定为一个“大发现”,可见她的自我解决问题的动力很强,也很会利用身边的资源。

在与好友的交流中,她很会把自己的心胸放空,放下疑虑,认真请教好友。正是因为她放下了自己的成见,才敏感地觉察了心中的变化,抓住脑海里浮现的形象。她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从新发现的视角回顾自己的人生,继而发现了更多的心理现实。她意识到在和异性交往中“总在有意无意间把对方培养成我的父亲”,终于明白了老公成为“模范丈夫”大部分来源于塑造,明白了自己在如何以成人的姿态和异性相处上“几乎是个白痴,根本不知所措”。她发现,自己拼命要摆脱的父亲其实不只在家乡,而更多的是在她的心里。

如果说钟谷兰是参加了培训之后自我顿悟的,那么柳叶对问题的觉察则得益于和好友的充分交流。无论她们以何种方式获得了觉察,相同的一点是发现自己眼下与异性上司交往的行为模式与父亲密切相关。

可能很多读者会从她们的故事中发现自己的影子,特别是女性读者,仔细反思一下,大多会发现自己与男性上司的交往方式受父亲的影响很大。其实,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深受父亲行为模式的影响。

按照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应付周围世界,逐渐地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式,这些图式自然包括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图式。心理图式发展是通过两种方式推动的,一个是同化,一个是顺应。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顺应就是当个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有机体就会对自身图式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境。

在儿童早期,个体为了适应环境,会做出许多顺应性改变,特别是父母等重要人物的行为模式会深深影响儿童的行为模式。6~7岁以后,随着自主意识的增强,更多的是同化的过程。有人比喻这一过程像是为计算机编程的过程,早年编写的程序被反复调用和强化。如果没有自我觉察,这些程序会自动运行,很自然地应对外界刺激。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环境的变化,会形成更加多样的程序,但是,这些后来的程序都会建立在早年经验基础之上。这有点像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因此,人们与男性上司的交往模式深受父亲的影响,因为父亲一般是家庭的核心与权威。

在与男性上司交往时,自己早年形成的与父亲相关的行为模式会自动投射到上司身上,因为他们有性别和身份的相似。只是,时过境迁,本该需要修改程序应对现在的情景了,可是程序没有升级改版,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苦恼或麻烦。可是,很多人只是关注结果,没有觉察到原因,所以,一方面想改变这些自动化操作模式,另一方面,在面临某些相同情景时又不自主地重复了原来的行为。

要改变这些自动化、重复发生的行为模式,首先需要具有自我觉察的意识,让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从早年行为中寻找原因。另外,需要像柳叶一样,放下自己的成见,真诚与好友交流,采用旁观者的视角审视一下自己。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无论觉察到什么,都需要无条件接纳自己的过去,接纳自己的父亲,给自己也给父亲一个理由,感谢他、理解他而不是抱怨或远离他。

觉察职场人际模式,换一种成人的心态与心中的父亲交流,才能使内心的孩子不断成长,才可摆脱自动化行为模式的控制,创造和谐的职场氛围。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揭示职场上人际模式中隐藏的亲情密码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