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油腻中年男、90后脱发刷屏了,身边不少30多岁,甚至还不到三十岁的朋友来找我倾诉,觉得自己焦虑、压力大,这个年纪了,还是一事无成,想拼,可年纪也不小了,但是不改变,又怕人生从此盖棺定论。
中年危机像是一种诅咒,牢牢地笼罩着30岁前后的年轻人,大家以这一年来作为评判自己生活成败的时限,身体被内心无法丈量的焦虑填满。本身还有机会再拼,却开始提前感到人生能修正的机会很少,不得不忍痛斩断更多可能,让自己学着安分。
30岁了,一切都来不及了吗?
在秦桑看来,其实30岁并非什么特殊的年纪,就算一事无成也不意味着一切不能重来。对时间节点的敏感,是让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的生活和机会,而不是为了一个时间定义自乱阵脚。如果你想重启人生,却又不知如何践行,可以尝试从我说的这4点出发,丢掉这4样东西,我想无论在哪个年纪,都能获得崭新的力量。
无谓的自尊心
上周朋友又辞职了,毕业10年,这是她第十三次辞职,原因是公司将她负责的核心业务安排给了一个入职仅半年的海归。职场老人被新人击败后还被投闲置散,朋友没咽下这口气,面子实在挂不住,这样不重视我的团队不待也罢,便索性辞职。朋友是个要强的姑娘,年轻时心怀自尊,对理想坚持践行,可是她端着的这份自尊心也让她变得在职场里满身带刺,眼睛容不得沙子,10年来转换不少场地,却始终在格局之外。
在舞台迅速更迭下的职场是残酷的,我们随时都有被超越、替代的可能。被后来者居上时应该低头拾起的是奋起直追的心,而不是抬头执着于高高的自尊心。无谓的自尊心是一堵高墙,让我们成为这个世界的局外人,眼布迷障,永远在黑暗之中做困兽斗。
二十出头,心怀自尊是我们去看世界的傲气,即使跌倒也有足够的时间收拾残局,而30岁以后,我们要有更务实的心态,在形势被动时,不如先走下舞台修炼自己,而不是一直在舞台中央做一个不好的演员。在改变之前,请先放下无谓的自尊,慎重审视自己的工作年限是否与能力相匹配,如果不匹配,请跑步前进,待自我价值达到某种程度的不可或缺时,再给自尊心标价。30岁以后,学会放下无谓的自尊,不把自己摆太高,才能在真实的世界尽情拼杀。
不切实际的梦想
高中同学秋云曾在家乡的知名国企工作,生活稳定。可那一年她突然辞职了,重拾年轻时的兴趣,组建乐队,做主唱。梦想,只要肯坚持,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27岁的她,为了梦想,放弃稳定的工作,漂到北京。
前段时间,她邀我到北京参加她的告别演出。那个晚上,秋云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摇滚歌手的样子,在不知名的酒吧舞台上,为5年的岁月做最后的演唱。可她酷炫的打扮、声嘶力竭的歌唱并没有吸引到台下的人,他们喝酒猜码,完全不关注台上的世界。可能有些梦想注定是要放弃的,今年32岁了,父母身体不好需要我回家照顾,而唱歌也没有任何起色,比赛屡战屡败,这5年当是一场赔本买卖吧。
梦想的伏线是如此之长,青年时期,我们敢于梦想,期待完成一生中最喜欢的事情,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开始不得不兼顾一些别的事情。是因为梦想越来越奢侈了吗?其实不然,梦想一直是一个朴素的事情,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你同样朴素踏实地完成。不论多大的梦想或抱负,都要你立足自身,从实际出发;否则,它只会沦为注定要放弃的空想。
30岁以后,岁月已不允许你再年少轻狂。我们需要为自己的职业路线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如果是可行并能预见回报的理想,那就趁早行动,如果不是,请踏踏生活、努力工作,为家庭担起重担。
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原来是一个资深的全职太太,每天照顾丈夫和孩子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日子过得安逸幸福。直到一场婚变,才让她不得不独自带着孩子到社会上摸爬滚打。刚走出舒适圈的罗子君,人生仿佛跌落谷底,可她却在一次次磨练中,蜕变成在职场上独当一面,生活中能担起重担的女性。
人们都喜欢舒适熟悉的环境,可是舒适圈一旦建立,会让人产生依赖感而忘记前行,久了之后就像温水煮熟的青蛙。一直很喜欢《请回答1988》里的一句话:人如果不越界,就无法遇见另一个世界的规则和关系。肖申克的高墙看似令人痛恨,可当你习惯了其中的生活后,又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我们守住了界限,但也放弃了外面那个本可以到达的璀璨世界,一切只能到此为止。
可也有人说,刚出社会的愣头青,当然有去征服星辰大海的满腔热血,可进入30岁以后,不就应该活得安逸稳定吗?当然,人人都想过舒适的日子,可是这样的生活是要靠我们去建立的,无论它是璀璨丰富抑或朴实无华,要追求一成不变的舒适感的前提是,你绝对不能一成不变。
30岁以后,走出舒适圈并不是指一味的蛮干,甚至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中,而是要保持接触新领域、不断学习新知识、不被标签定义、学会打破界限,在后人赶着登上舞台时,不是只去抱怨中年危机,而是做一个带着危机感的个人,有底气的站在台上。
随着年岁增长,我们必然会积累许多生活和工作经验, 我们笃信方法论能让我们少走弯路。可是生活瞬息万变,经验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派上用场。
以前看过一个登山者的故事。出行前,队员提醒负责领队的老登山队员,多带几根钢针,因为高寒地带,燃气炉口极易堵塞,需要钢针疏通。但是老登山队员却坚信自己固有的经验,一根便足够。可很不幸地是,钢针不慎折断,燃气炉无法使用,队员在恶劣的环境中陷入绝境。
经验者总在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这都是我的经验之谈,你跟着做,错不了,我们时常总结生活,然后把经验传给下一人,以为生活就能因此变得简单清晰。可是生活并非靠着方法论就能打通关的,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招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变化。
有这样一句歌词,生活在经验里,直到大厦崩塌。我们试图建起经验大厦,凌驾生活之上,但大厦总有崩塌的一日。30岁以后,正因为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经验,才要学着开始忘掉经验,工作中突破固有思维,不依赖经验,保持创新才更有竞争力,生活中不时折腾新花样,才会更有趣。
《约翰·克里斯朵夫》有过一段话,大意是,很多人在二三十岁就死去了。他们一旦过了那个年龄,余生就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活成自己的影子。其实30岁并不特殊,与其给自己塑造一个危机年龄,还不如带着危机感去过好每一天,给混沌的日子赋予名字,生活已然不同。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