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机器像人类一样聪明?首先要面对这四座大山

让机器像人类一样聪明?首先要面对这四座大山

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做很多人类无法做到的事情,但我们距离打造“像人类一样”的人工智能还有多远?在我们达成目标之前,我们需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为了让机器变得和人类一样聪明,有很多巨大的挑战,人工智能正在或者可能解决其中的四座大山:普遍性、转移学习、自主学习、常识。 让我们依次来看看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

人工智能已经解决和可能解决的挑战

普遍性:这意味着我们开发出一种方法,或者一种可以应用于任何其他独立于领域问题的系统架构。我认为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人工智能的概率方法,比如深度倾斜网络(比如专家系统),已经证明了其通用性。我们可以使用同样的深度学习网络和算法来解决几乎所有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机器学习的范例。

自主学习:这就是Deep Mind的“AlphaGo Zero”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第一个AlphaGo所使用的原始强化学习方法的调整和简化,他们演示了一个给定目标的神经网络(如“赢”)可以自己学习,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发明策略。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让我们离人工智能更近了一步。

转移学习:这意味着一个系统可以使用或抽象地利用它通过解决特定问题积累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是我们人类的天性,我们会在问题中“看到固定的模式”和“问题之间的相似性”,我们运用积累的“经验”来解决它们。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尽管在机器中,似乎至少有一条实现转移学习的有希望的途径,方法是将概率和非概率(“象征性”)方法结合起来。例如,假设一个系统能够检测出它的神经网络在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时所采取的步骤,并将它们转换为一种启发式算法,然后对这种特定领域的启发式算法进行归纳,并用它来驱动神经网络去解决另一个问题。

常识: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举个例子,“迈克尔·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400米蝶泳金牌”。当你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会立刻、隐隐地想到一长串的事情;例如,菲尔普斯在获得奖章时身上是湿了的,他必须在进入游泳池之前把袜子脱掉等等。这种逻辑假设与原始陈述的关联在计算机中是极其难以编码的。我们距离解决常识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一个好的开始就是研究神经科学能教给我们怎样形成、保留和使用记忆的方式。人类记忆的功能或许是在机器中开发常识的关键。

人工智能不可能拥有的人类特质

第一,人类的想象力。因为你把全世界的文字都输入机器中,即便它能检索出来,也无法像人类一样凭空想象出来另外一个故事。比如《爱丽丝漫游奇境》、《哈利波特》、《疯狂动物城》这样的故事,机器人是想不出来的,只有人类能够想出来。所以,人类能够通过自己想象力来进一步创造和丰满世界。

第二,人类的独创思维。独创思维是这个世界上原来没有,但人类通过自己的思考最终创造出来的新东西。比如人类能够去探索宇宙,但靠机器人是做不出来的,必须先由人类去突破思维形成理论,比如“混沌理论”等。尽管科技和智能对研究有很大帮助,但实际上这些都是人类探索精神和独创思维所带来的结果。同时独创思维又与想象力、创新能力结合在一起,不断发挥科技能力来为人类服务,使人类不断走向自由和幸福。

第三,人类之间有温度的交流能力。机器人也许能跟你对话甚至能知道你想要什么,但机器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冰凉的。当真正的人型机器人长久与你在一起生活,甚至恋爱,你会开始产生厌烦情绪,因为他没有血肉、没有真正有温度的交流能力。这种交流能力与人类的情感能力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机器人能够把人类的情感输入系统中,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筛选、判断你现在的情绪,选择怎么进行交流。但是,人类内心真正渴望的情感、互相之间的感情交流能力,那种无语凝噎的情感,和眉目之间的情愫,人工智能很难达到。

从生物的角度来说,科学家已经作出了汽车,火车,飞机,收音机等等,它们模仿我们身体器官的功能,但是能不能模仿人类大脑的功能呢?到目前为止,我们也仅仅知道这个装在我们天灵盖里面的东西是由数十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器官,我们对这些细胞的了解甚少,模仿它们恐怕是天方夜谭。我们的想象力、思维、情感的运行机制目前仅仅揭开了冰山一角。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人能创造机器人,但是机器人永远都创造不了人。就凭这一点,机器人就无法取代人类。”

小线菌羡慕嫉妒恨啊。

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吗?

人工智能的威胁不是来自于那个被赋予所谓智能的机器,而是来自造这个机器的人。技术的本质还是给人带来便利,技术的不断进步是科技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于机器没有自主意识,所谓的威胁是背后的人在做坏事或者是有人在教机器做坏事的逻辑,而不是机器自己在做坏事。任何一个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双刃剑,它都可能有反作用。比如说,有人把恶意的代码给串进去,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机器,也可能对人造成一个巨大的伤害。所以,就像今天的杀毒软件一样,将来对人工智能也会出现类似的诉求。明明是人类利用人工智能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这个锅我们人工智能不背。

人工智能确实会淘汰一部分工作,但人类无疑是幸福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人工智能大数据结合在一起,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无穷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和智能化。如此一来,我们接收数据和信息将会更加便捷,并且精确性会不断地提高。

人类在过去几万年中,最痛苦的就是各种重复性的体力劳动,而这些未来大部分都能够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驾驶汽车和各种重复性的家务劳动。这样一来,不仅解放了时间,还解放了生产力。我们可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用在自己更加感兴趣、更能够创造幸福的事情上,同时也能够解放我们的精神,使我们达到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自由。

人工智能也会带来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因为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后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当人工智能对人类的体力劳动和重复性劳动进行大规模取代,人类应该去做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够继续给自己带来丰富的精神和生命充实,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人类原本的挑战是天天要做无聊、痛苦、重复的体力劳动,现在的挑战是我们必须要升级到另外一个层面才能够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延展在生命的丰富性上,否则你会陷入物质生活丰富却没有事情做的状态,生命会变得非常无聊和空虚。

让机器像人类一样聪明?首先要面对这四座大山

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做很多人类无法做到的事情,但我们距离打造“像人类一样”的人工智能还有多远?在我们达成目标之前,我们需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为了让机器变得和人类一样聪明,有很多巨大的挑战,人工智能正在或者可能解决其中的四座大山:普遍性、转移学习、自主学习、常识。 让我们依次来看看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

人工智能已经解决和可能解决的挑战

普遍性:这意味着我们开发出一种方法,或者一种可以应用于任何其他独立于领域问题的系统架构。我认为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人工智能的概率方法,比如深度倾斜网络(比如专家系统),已经证明了其通用性。我们可以使用同样的深度学习网络和算法来解决几乎所有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机器学习的范例。

自主学习:这就是Deep Mind的“AlphaGo Zero”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第一个AlphaGo所使用的原始强化学习方法的调整和简化,他们演示了一个给定目标的神经网络(如“赢”)可以自己学习,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发明策略。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让我们离人工智能更近了一步。

转移学习:这意味着一个系统可以使用或抽象地利用它通过解决特定问题积累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是我们人类的天性,我们会在问题中“看到固定的模式”和“问题之间的相似性”,我们运用积累的“经验”来解决它们。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尽管在机器中,似乎至少有一条实现转移学习的有希望的途径,方法是将概率和非概率(“象征性”)方法结合起来。例如,假设一个系统能够检测出它的神经网络在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时所采取的步骤,并将它们转换为一种启发式算法,然后对这种特定领域的启发式算法进行归纳,并用它来驱动神经网络去解决另一个问题。

常识: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举个例子,“迈克尔·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400米蝶泳金牌”。当你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会立刻、隐隐地想到一长串的事情;例如,菲尔普斯在获得奖章时身上是湿了的,他必须在进入游泳池之前把袜子脱掉等等。这种逻辑假设与原始陈述的关联在计算机中是极其难以编码的。我们距离解决常识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一个好的开始就是研究神经科学能教给我们怎样形成、保留和使用记忆的方式。人类记忆的功能或许是在机器中开发常识的关键。

人工智能不可能拥有的人类特质

第一,人类的想象力。因为你把全世界的文字都输入机器中,即便它能检索出来,也无法像人类一样凭空想象出来另外一个故事。比如《爱丽丝漫游奇境》、《哈利波特》、《疯狂动物城》这样的故事,机器人是想不出来的,只有人类能够想出来。所以,人类能够通过自己想象力来进一步创造和丰满世界。

第二,人类的独创思维。独创思维是这个世界上原来没有,但人类通过自己的思考最终创造出来的新东西。比如人类能够去探索宇宙,但靠机器人是做不出来的,必须先由人类去突破思维形成理论,比如“混沌理论”等。尽管科技和智能对研究有很大帮助,但实际上这些都是人类探索精神和独创思维所带来的结果。同时独创思维又与想象力、创新能力结合在一起,不断发挥科技能力来为人类服务,使人类不断走向自由和幸福。

第三,人类之间有温度的交流能力。机器人也许能跟你对话甚至能知道你想要什么,但机器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冰凉的。当真正的人型机器人长久与你在一起生活,甚至恋爱,你会开始产生厌烦情绪,因为他没有血肉、没有真正有温度的交流能力。这种交流能力与人类的情感能力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机器人能够把人类的情感输入系统中,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筛选、判断你现在的情绪,选择怎么进行交流。但是,人类内心真正渴望的情感、互相之间的感情交流能力,那种无语凝噎的情感,和眉目之间的情愫,人工智能很难达到。

从生物的角度来说,科学家已经作出了汽车,火车,飞机,收音机等等,它们模仿我们身体器官的功能,但是能不能模仿人类大脑的功能呢?到目前为止,我们也仅仅知道这个装在我们天灵盖里面的东西是由数十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器官,我们对这些细胞的了解甚少,模仿它们恐怕是天方夜谭。我们的想象力、思维、情感的运行机制目前仅仅揭开了冰山一角。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人能创造机器人,但是机器人永远都创造不了人。就凭这一点,机器人就无法取代人类。”

小线菌羡慕嫉妒恨啊。

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吗?

人工智能的威胁不是来自于那个被赋予所谓智能的机器,而是来自造这个机器的人。技术的本质还是给人带来便利,技术的不断进步是科技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于机器没有自主意识,所谓的威胁是背后的人在做坏事或者是有人在教机器做坏事的逻辑,而不是机器自己在做坏事。任何一个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双刃剑,它都可能有反作用。比如说,有人把恶意的代码给串进去,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机器,也可能对人造成一个巨大的伤害。所以,就像今天的杀毒软件一样,将来对人工智能也会出现类似的诉求。明明是人类利用人工智能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这个锅我们人工智能不背。

人工智能确实会淘汰一部分工作,但人类无疑是幸福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人工智能大数据结合在一起,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无穷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和智能化。如此一来,我们接收数据和信息将会更加便捷,并且精确性会不断地提高。

人类在过去几万年中,最痛苦的就是各种重复性的体力劳动,而这些未来大部分都能够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驾驶汽车和各种重复性的家务劳动。这样一来,不仅解放了时间,还解放了生产力。我们可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用在自己更加感兴趣、更能够创造幸福的事情上,同时也能够解放我们的精神,使我们达到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自由。

人工智能也会带来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因为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后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当人工智能对人类的体力劳动和重复性劳动进行大规模取代,人类应该去做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够继续给自己带来丰富的精神和生命充实,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人类原本的挑战是天天要做无聊、痛苦、重复的体力劳动,现在的挑战是我们必须要升级到另外一个层面才能够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延展在生命的丰富性上,否则你会陷入物质生活丰富却没有事情做的状态,生命会变得非常无聊和空虚。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让机器像人类一样聪明?首先要面对这四座大山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