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与企业内控管理 论文下载

一、合同头寸管理
   


对于贸易类企业,合同头寸管理是控制运营风险最重要的工作。大部分贸易公司实行大合同、小订单的操作模式,即根据贸易机会,签订一个固定单价的总合同,执行时,根据通知订单,分次发货。
  根据业务逻辑,在ERP里配置先有合同后有订单的业务流程,订单的物料及价格必须从合同继承。对于为特定买家购进的货物,在ERP中设置“以销定采”订单类型,每笔采购合同对应具体的销售合同,每笔销售订单执行,对应销售合同。配合系统的报表开发,就可以很清楚的掌握,已签销售合同多少,对应的采购合同签订了多少;客户已下达销售订单多少,实际执行到货多少。整个贸易过程了然于胸,敞口风险很容易控制。
  对于行情看涨,把握贸易机会,签订采购合同时,还不知道卖给谁的业务,ERP中设定“期货订单”类型。报表开发时,先筛选出“期货订单”,再选出具体物料;然后用物料去找“期货订单”销售合同中的物料,通过物料匹配出销售合同和采购合同的对应关系,获取采购合同与销售合同的签订情况;同时,根据订单继承合同的规则,获取采购、销售订单执行情况,并做出对比分析。
  对于非完全对应关系的货物,可以通过物料组做粗略对应分析;通过报表开发,掌握这一类物料的采购合同、销售合同签订情况,以控制敞口合同量;通过订单与合同对应关系,掌握实际货物量与未履行合同量的关系,已签合同执行情况;有了这些实时数据,贸易操作风险将大大降低。
  
  二、招标管理
  为了有效控制采购成本,达到一定额度的物资或服务,都要求进行公开招投标,公开竞价,降低采购成本。招投标过程,不便也没有必要在ERP系统里体现,但投标结果一定要体现在ERP系统里,并需要依托系统严格执行。ERP系统提供了“货源清单”和“信息记录”功能,招标确定的供应商维护入货源清单,物料招标价格被维护入信息记录。各分子公司在ERP中采购此物料,只能选择招标确认的供应商,价格自动继承。通过ERP系统,有效保证了招标结果的严格执行。
  笔者公司每年采购几十亿元的饲料、药品、疫苗、包装物等,把招标确认的供应商维护入ERP的货源清单,物料价格维护入采购信息记录。全国各分子公司如果采购此类物资,想避开招标结果,改变价格,采购订单在ERP内无法保存,收货、发票校验、付款等都做不了。
  
  三、产销协同
  生产性企业,产销协同是重点管理课题,企业中常常出现生产部门没有按照销售部门最新的产品需求调整生产订单,采购部门不能及时供应生产所需的原料,销售、生产、采购、仓库的步调很难一致。
  ERP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做好基础配置,可以使产销协同更顺畅一些。首先,在ERP中设置“以销定产”“库存性生产”两种生产订单类型。“以销定产”比较好处理,根据销售订单生成生产订单,根据生产订单运行MRP,获知所需原料短缺,然后生成采购订单。对于“库存性生产”,要启用两个小配置“安全库存”和“最大库存”。在ERP中,根据历史生产领用情况、采购周期,设置物料安全库存、最大库存,当物料存量超出这个范围,报表就会以红色警示,提示采购、库管,避免原料短缺或闲置。
  在报表开发上,通过物料或物料组,把销售订单、生产订单、采购订单匹配起来,获知实时情况,为随时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四、货物验收控制
  企业里一般都有收货验收这一环节,以前没有ERP系统,没验收完成的物料,就不入库,等检验完毕,才办理入库;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折价或退回都是手工、口头处理。如此以来,货物到场时间、验收结果、折价过程等都不能掌握。
  ERP系统提供了质检环节。货物到厂后,先到质检库位,验收完毕,验收意见写入系统文本字段,然后仓库再正式收货;如果有质量问题,需退回,根据质检意见,在ERP中做退回处理;如果是要折价接收,在发票预制环节,按比例或金额调整。整个收货过程,在系统中完整体现。
  
  五、物资交接的过程控制
  企业的存货管理比较容易出问题,经常货物缺失、账实差异。主要原因是每次货物移动,缺乏发出、收到方的数据确认。
  ERP的“预留”功能就可以很好解决收发货确认问题。在生产领用环节,仓库根据生产领料申请,发出货物到“生产领用预留”,车间收到后,再在系统里做收货或消耗。生产产出,车间人员做“生产产出预留”,仓库收货确认后,再在ERP中做收货确认。在国际贸易中,收到银行托收单据,企业已付款,货物已是公司的,但还没有入库,为了体现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