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公安边防部门“三非”外国人管理问题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毗邻缅甸、老挝、越南三国,近年来,作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省份,出入境人员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以下简称“三非”)现象也日益突出。云南公安边防部门处于打击、管理“三非”外国人第一线,2015年共抓获偷渡人员500余人次,遣返“三非”人员近6


600人。然而,由于云南边界线长、边界无天然屏障,公安边防部门难以全线设防,边境地区仍有大批长期滞留的“三非”外国人,“三非”外国人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形势不容乐观。
  一、云南边境地区“三非”外国人问题成因
  (一)经济原因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云南边境地区“三非”外国人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周边国家人员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纷纷以进入云南边境地区务工或通婚等方式达到长期滞留中国的目的。由于劳动力价格巨大反差,邻国人员选择到中国务工,收入比在本国高得多,而他们薪资要求比中国人低,又能吃苦耐劳,一些洗车、建筑、木材等行业老板都愿意雇佣缅甸、越南籍人员,其中不乏大量非法就业人员。
  (二)地理原因
  1.自然地理原因
  云南和缅甸、老挝、越南三国多以小河、小路为界,边界线两侧无天然屏障,很多地方甚至是山水相连,村寨相通,便道、渡口不计其数,加之缺少铁丝网、监控探头等边防设施设备,客观上为外国人非法入境提供了便利。
  2.人文地理原因
  云南边境地区聚居的傣、景颇、佤、苗、瑶、壮等少数民族均属于跨境民族,在中、缅、老、越等国跨境而居。同一民族在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和互通性,民族认同感较高,国家归属感不强,导致境外边民出于探亲访友、互市贸易方便或躲避战火等目的而不持合法有效证件、不经指定口岸和边防检查私自进入我国境内现象普遍。例如,仅2015年2月中旬到3月7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的冲突就造成6万人次缅甸边民涌入云南边境地区。
  (三)社会原因
  一方面由于云南边境地区大批青壮年到发达地区务工,造成当地劳动力短缺,客观上为邻国人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特别是一些季节性生产作业和高劳动强度工作,如收甘蔗、收香蕉、割橡胶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男女比例不平衡问题加剧而导致非法通婚问题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

366万人。大量适婚男青年出于自身婚姻需求,将目光投向毗邻国家,非法跨境通婚现象突出,很多缅甸、越南籍妇女未办理手续就与我国边民同居、生育,并长期滞留云南边境。
  二、“三非”外国人给云南边境管理带来的危害
  (一)破坏正常的出入境管理秩序
  公安边防部门担负着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外国人入境,应当向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交验本人的护照或者其他国际旅行证件、签证或者其他入境许可证明,履行规定手续,经查验准许,方可入境。很多“三非”外国人不持合法、有效证件,逃避边防检查,经边境小道非法进入我国境内,显然践踏了我国法律权威,破坏了国家的出入境管理秩序。
  (二)危害社会治安秩序
  一些非法入境、非法居留的外国人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又好吃懒做,为了维持生计,就选择在边境地区从事卖淫、盗窃、抢劫、贩毒、拐卖人口等违法犯罪活动,对云南边境地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造成了严重危害。例如,缅甸自2011年吴登盛执政以来,先后通过大赦释放了7万多名服刑人员,一部分人出狱后流窜至中国境内,继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因此,每次大赦之后德宏边境地区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案率都会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德宏州某边防派出所统计,该所接处警案件中有将近一半涉及“三非”外国人,可见,此类人员对边境地区社会治安秩序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影响边防派出所人口管理
  人口管理是边防派出所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辖区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经常性管理,能够有效发现违法犯罪线索、预防违法犯罪活动。“三非”外国人是公安机关打击清理的对象,不会按照法律规定主动到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和居留证件。而很多与中国边民通婚的邻国边民,由于不能提供有效证件,就无法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和准生证,所生子女也因其没有结婚证和准生证无法落户。这些情况长期大量存在,给边防派出所的人口管理带来巨大难题,难以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实有人口情况。
  三、云南公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