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的出现与劳动分工密切相关,虽然劳动分工的概念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柏拉图时期就已提出(出于对人类的多样性的考虑而提出劳动分工优化生产力),但直到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建立以后,随着分工的普遍化和专业化,工作才被分配到不同的职位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从而使职位在组织中普遍存在。职位作为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着组织目标的达成。同时从人力资源管理来看,职位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两大基础系统之一,对其他人力资源模块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水平的高低。 一、职位的概念及职位管理的内容、作用
按照《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彭剑锋主编)一书中对职位的定义“职位是指承担一系列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某一任职者所对应的组织位置”。组织设立职位就是为了在做好内部分工、相互配合、有序协调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组织不同时段不同方面的任务并最终达成组织的目标。职位因组织的任务而存在、是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组织业务流程中的一环、有着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职位管理是在组织结构、部门职能明确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原则对企业的职位序列、职层职级进行划分(即分类分层),确定企业最合理的职位设置,以职位分析来明确不同职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通过职位评价建立企业内部的职位等级体系。
职位管理的内容主要有:进行职位筹划,从总体上构建分层分类的职位体系,保证组织中职位的设置、变更、升降等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进行职位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职位说明(包括职位描述和任职资格);通过职位评价明确组织职位间的相对价值。
二、目前职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不利影响
目前企业在职位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位分布不合理。未从企业业务分类和组织结构合理性的角度整体考虑职位设置,职位在业务和组织机构中分布不合理。一些企业(通常是老企业)用工总量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有历史因素,如为了安置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进入企业的人员将岗位细分,“以人设岗”,另一方面在于企业未考虑到业务人员分布比例的相对合理性导致企业辅助支持人员、服务人员总量大。企业对于机构中职位设置的统筹性不足,加之没有对内部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再配置,造成企业内用因工结构不合理、总体用工总量大与相关业务人员相对短缺的矛盾。
2.职位职责和权限描述模糊笼统。对任职者在履行岗位职责中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任职资格规定不全。由于职位分析工作不到位,致使部门内岗位职责界定不清或部门间同一工作流程的衔接职位间职责划分不清,影响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和及时完成;对职位所需任职资格的描述不清,造成职位管理的一些基础性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如在对职位进行人员外部招聘或内部配置时不能根据具体的任职资格要求配置合适的从业人员,无法根据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并结合现岗位人员目前知识、技能情况明确真正的培训需求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来提高职工的履职能力,无法对与职位相关的薪酬分配政策提供充分依据。
3.职位设计不合理,职位划分过细、层级过多。根据明茨伯格在《卓有成效的组织》一书中所说,影响职位设计主要有三个参数:工作专业化、行为规范化、培训和思想灌输。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职位设置分析发现,在职位设计中因其未合理运用工作专业化这一设计参数(主要表现为过度专业化)导致职位设置不合理,从而造成诸多消极后果。工作专业化分为横向的水平工作专业化(宽度)和垂直工作专业化(深度),前者是指每个工作中包含的不同任务的多少、任务间跨度的大小,后者是指对工作的控制程度,适当的专业化可以使员工在工作中享有适度的自主权,同时还可使员工将工作精力集中在某项或上述几项工作任务上,有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但在目前石化企业一些业务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高度专业化的现象,水平工作专业化过度造成的直接后结果是业务中职位横向划分过窄过细,垂直工作专业化过度使工作的履行与管理高度分离,二者造成很多消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是因为虽然水平工作专业化可以让员工的工作集中在某一项或少数几项工作任务上,从而提高对工作的熟练度、降低工作任务转化所造成的效率损失,但过度水平工作专业化会导致工作内容单一,员工若长期从事某一项单调重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