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地质勘查单位市场化的步伐逐步加快,国内各单位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相关单位走出国门营造了严峻的外部条件
地质勘查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国际合作的复杂性,都给地质勘查单位涉外项目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而成本控制工作作为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规范企业运行管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式,其作用越来越明显
同时涉外项目的特殊性也使得其成本控制工作面临的困难更为复杂、管理难度更为超常,其意义和价值也更加巨大
二、地质勘查单位涉外项目的特点
1.工作周期长,投资金额大
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对于地域的勘查,要经历一个从未知到认知的反复发展的阶段
特别是对于涉外的项目,基础地质资料极少,对于勘查单位而言,几乎是从零开始,因此工作难度就更大
同时,这一情况对于勘查资金保障的要求更高,在数量、使用周期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2.项目管控复杂,风险系数高
国外气候条件相对恶劣,现场施工条件差,工作环境复杂
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身处国外,对单位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和自律要求更高,现场管理难度更大
同时,对相关器材、设备的保障及维护,员工人身安全和疾病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都会造成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不少的问题
3.财务监管难度大,效果难保障
涉外项目对资金和人员的要求都很高,特别是对于财务监管而言,在数据的获取、采集、分析、使用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难度,难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避免相关问题发生
特别是在汇率风险成本、运输成本、项目代理费等等一系列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对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都带来较大的困难
三、当前地质勘查单位涉外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难点
1.成本控制观念还不到位
由于工作地域以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得相关项目人员对于成本控制的理解还不够全面
一是成本意识淡薄
工作环境的艰苦性以及工作强度的艰巨性,都使得不少人员,甚至项目管理者对于成本认识还不到位,片面的将成本管理理解为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将成本管理作为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二是管理意识淡薄
成本控制的关键要核算出各个生产经营环境的成本,从而为实现管理目标提供标准
但在涉外项目中,各国环境不同、经济状况各异,造成了在物资采购、人力成本等方面核算不准确的问题
三是监督观念淡薄
项目管理部门对于成本控制的监管不到位,一方面是人员少,不能全方位的进行监管,导致存在监管死角,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监管手段和落实方面有着困难
2.制度体系建设还不完善
一是工作环境点多面广,制度适应性差
地质勘查工作,工作范围广、环境复杂,相关设备、物资需求量大,这些情况都要求成本控制制度建设方面有较高的针对性,但在实际中,不少单位对于相关制度的建设还不到位,或是制度的适应性不强,不能满足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涉外项目的特点,更是加剧了项目成本控制制度落实的难度二是工作内容复杂,成本体系构建难度大
现阶段大多地质勘查单位虽然强调成本管理,但落实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没有进行系统的成本分析,无法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成本控制和提高效益的目的难以很好实现
3.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监管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但对于涉外项目而言,一是内部控制机制运行不到位国外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增添了内部控制运行的难度二是内部控制监管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虽然属于企业内部工作制度,但在涉外项目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环境以及他国法律法规等等因素的影响,但企业对于这些内容的考量还不到位,一些监管机制的适用性不强,监管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欠缺
多数单位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实时评估和完善,对于在涉外项目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具体的整改措施,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四、 地质勘查单位涉外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1.全员性原则
既要认识到国外员工的特殊性,也要认识到其地位的重要性,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既要从管理层开始建立成本控制的理念,也要积极向一线员工宣传相关的制度和要求,形成项目的整体的成本控制氛围,为相关制度的落实打好基础
2.适应性原则
成本控制相关制度的制定和确立要适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