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网企业招投标保密管理工作的背景介绍
当前电网企业年均集中采购金额达到100亿元以上,涉及金额多、项目多,其中以招标形式采购的数量达到90%以上,过程中涉及招投标双方的企业秘密,所以,保护商业秘密是招投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若招投标保密工作不到位,泄露了公开信息以外的信息,就会造成不正当的竞争,损害招投标双方的利益
尤其是电子招投标的兴起,招投标信息在存储和传递过程中易受到黑客、病毒攻击,导致公文失密、信息被盗、删除或改写,为招投标保密工作带来潜在危机和风险
为了规范招投标采购管理,营造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杜绝招投标工作中失泄密事件的发生,电网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保密措施、创新保密工作理念,为企业提质增效,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 电网企业招投标保密管理工作的研究及问题分析
以天津电力为例,通过对既往招投标案例的研究、招投标工作人员的测试,以及对评标专家、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的访谈等形式,发现招投标保密管理中存在规范化不足、与国家法律法规未实现精益化匹配、风险防控能力较弱等问题
2.1 招投标保密管理规范化不足
在招投标保密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个人意识淡薄、保密知识普及不到位等问题,规范化不足导致在业务环节存在失泄密风险,不利于招投标工作的开展
例如:在发标阶段,泄露潜在投标人的信息或技术方案,使知情的投标人在投标前便增加了中标的几率,就容易和其他投标人串标;在评标前透露评标委员会名单,就会对评标工作产生影响;在大多数投标活动结束后,如果招标活动当事人对保密工作不再重视,招投标双方不能将相关文件妥善保管或处理,评标专家将评标信息作为谈资,代理机构的资料管理工作不到位,都会导致招投标双方的商业秘密在不经意间就被泄露出去
2.2 相关法律法规和招投标业务流程的匹配未实现精益化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宏观层面,从行业的角度指导企事业单位招投标过程的行为,企事业单位的微观行为要遵守法律就要将相关法律法规与企业管理进行对接,方法之一就是将法律法规与企事业单位业务流程进行匹配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法律法规条款和招投标业务流程没有精益化匹配,实际指导效果太差,导致在招投标某一阶段工作”无法可依”,让试图破坏公平竞争的人钻了法律的漏洞,不利于公司保密工作的开展和精益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2.3 招投标风险防控能力较弱
招投标工作是一项涉及技术、管理、人员、设备的系统性工程,流程风险、信用风险、廉政风险等风险客观存在,而我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对招投标风险的防控能力较弱,缺乏风险预警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堵塞信息泄露的渠道,失泄密事件发生后没有周全的补救措施和应急预案
这一方面使招标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影响招标人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损害正当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3 保护商业秘密特色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深化依法治企管理工作,提高国网天津物资公司的管理水平,增强招投标从业人员风险防控和保密意识,防范招投标失泄密事件的发生,物资公司将企业治理和法律法规对接,明确招投标活动中岗位、职责、权利,建立招投标工作失泄密风险库和风险意识评价体系,形成了国网天津物资公司保护商业秘密典型模式管理
3.1 以量化测评为基准,开展招投标特色保密培训
国网天津物资公司应用心理学中人的行为模式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取出了包括员工认知、员工情感、行为倾向、人格特性和保密知识5个一级关键因子和16个二级关键因子的保密意识影响因子评价体系,并针对从业人员、供应商、评标专家和项目单位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不同版本的保密风险意识调查问卷,并逐步延伸到”实名制”测量,建立了评价模型如图1,以科学的手段查找个人和组织在保密意识方面的薄弱环节
图1 国网天津物资公司保密意识量化测评评价模型
注:表示第i个主因子的测评值,表示第j个二级关键因子的测评值,表示第j个二级关键因子对第i个主因子的相关系数(因子分析时得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示第i个主因子的重要性系数
每个主因子(即)的测评值等于16个二级关键因子的测评值与其对应的相关系数乘积的累加之和
6个主因子的总测评值(即,保密意识的量化数值)等于每个主因子的测评值与其对应重要性系数乘积的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