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自发到文化自觉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工作往往是看不见的工作,它的目的在于将员工的思想、言行统一到企业的战略发展上来,它所构建的是一种信仰、一种氛围


  任何一个团体,从一开始就在营造自己的文化,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自发还是自觉,企业更是如此,为在波谲云诡的市场中发展壮大并保持基业长青,必然要有一套专属自身的、明确的价值判断,由它来引导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行为取向和利益取舍

正因如此,企业文化的建设,由自发到自觉,要真正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入手,从领导层、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工作作风和行为习惯入手,发现隐含其中的文化因素,明确文化传统,有所取舍,重点培育,精心引导


  重“信”不重“全”
信仰引导行动

当今的企业,能够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使得自己的员工都能成为这一信仰的虔诚的支持者和践行者,那么这个企业潜在的力量是巨大的

企业文化体系建设,重点就在于构建能够让员工真正信服的价值观,而不是全面、详尽的理念体系

让员工信服的价值观,首先应当是价值观的倡导者、企业的领导层本身深信不疑并自觉践行的价值观

在很多企业中,企业的价值观,本身就是领导者的价值观,企业和团体的氛围,深受领导者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因此,企业领导者的责任,不仅是经营管理的责任,更重要的还有企业文化塑造的责任

领导者的文化自觉,在于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导向他所倡导的价值观,从而以自身的力量教育人、影响人、感染人

领导者的言行,往往是文化因素萌发、成长的土壤,只有领导者本身深信不疑并自觉践行,才能使得企业的价值观真正在员工心里扎根

  其次,价值观要体现出利益的均衡,企业的发展要靠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成长的风险要共担,发展的成果要共享

使人信服的价值观,建立的基础就是利益的均衡

在公司效益增长的同时,员工的收入也应当有所增长,使得利益的蛋糕每一名员工都有机会分享

以人为本的落脚点,是让员工看到并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因此,企业要从价值体系的设计开始,融入“利益共享”的成分,要从提升职工收入、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入手,用行动一步一步构建起员工的信仰体系,一点一点积累起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的信心


  重“实”不重“新”

建设企业文化不是织造皇帝的新装,它的目的在于用文化的影响力带动企业的成长力,而不是为了追求时尚、应付检查

要真正认识到文化在管理中的强劲力量,从文化建设的规律出发,结合生产经营实践,理清实施的逻辑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研究出来的,它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历史的眼光、当下的视角和超前的思维,更需要务实的精神和实实在在的付出

在着手文化建设时,要扎扎实实收集材料,认认真真分析数据,要有足够的耐心,将文化调研、规划、实施、评价的每一步做细做实,切不可急功近利,赶“工期”而忽视质量

  在价值观、理念的提炼上,要注重企业实际与以往的文化传统,而不是表达的新颖和叙述的新奇

任何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企业文化的根基,往往从这些故事中萌发

那些在历史的光影中曾经发生的一切,是企业成长的基石

要从企业成长的土壤中寻找文化产生的根基,在企业发展的平台上搭建文化成长的桥梁,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培育文化的内生动力

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真正与企业具有血缘关系,才能适应企业的脾性,才能具有说服力和可行性

不理性地分析、认真地研究企业发展史,构建出的企业文化体系,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在文化的实施上,还要构建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像对经济指标进行考核一样,对文化建设进行考核

要由表及里,把对文化的宣贯、培训、践行等以制度的方式固定化,将文化建设的物质支撑通过制度的方式明确化,从而确保文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重“行”不重“宣”
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误区,就是宣传与行动的不均衡

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宣传的成分远大于实际的行动,花了太多的精力与资金用在了制作精美的文化手册、宣传片和社会媒体的公关上,而没有疏通文化与管理的通道

倡导一种文化,重点在于制度支撑和行动捍卫,而不在于宣传鼓动
  文化落实到管理,关键在于制度

制度是文化对企业产生作用的重要的桥梁,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必须融入到自身的制度体系内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文化的自觉,要从制度入手,以核心理念、生产经营理念、质量理念、安全理念等等为尺度,去一个个衡量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将制度中与价值理念相抵触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