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06年统一法人以来,农信社资产负债业务快速增长,资产质量明显好转,资本金不断充实,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大幅提升,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与各法人社重视内控管理、风险控制工作是分不开的
但对照监管、行业关于风险管理的要求,大部分法人社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与实现本社风险管理战略目标以及建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尚有较大差距,风险管理的工作水平与业务发展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将进一步影响法人社业务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分析
(一)管理组织体系仍不完善
目前,各法人社虽建立起了“三会一层”以及在理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并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开展了风险管理工作
但是,大部分法人社已设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基本上仅停留在法人社联社宏观层面,职能部门以及基层分支机构仍未设立与风险管理相配套岗位
一是各业务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基层分支机构未设立负责本部门、本业务条线或本机构的风险管理岗位
二是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即各岗位、基层分支机构、业务职能部门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为第二道防线,稽核审计部门为第三道防线)层次不明晰,业务流程需进一步优化
三是未设立负责审议风险管理战略与政策、制度与程序,审查风险状况、控制措施与工作规则的风险审查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有介入开展与执行层相适应的具体业务风险管理工作,但未设立相对独立的合规管理岗位开展合规管理工作
(二)部分职责还不够明确
虽然法人社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有明确的职责,但是其他组织的相关风险管理职责还不明确,风险管理职责未形成体系,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垂直和较为独立的管理关系
一是“三会一层”职责不明确,决策层的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以及监督层的监事会在风险管理中到底管什么不明确
二是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与信贷、五级分类等有关的事务性审查职能工作,不能体现出理事会“负责建立和保持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的职责
三是业务管理职能部门未明确本部门、本条线的风险管理职责,造成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边界不够清晰,相关工作存在扯皮现象
四是稽核部门风险管理职责未明确,未有定期开展对风险管理职能的履职情况独立评价的职责
(三)风险管理人才十分缺乏
一是因法人社风险管理组织建设以及各层次的风险管理岗位设置还不到位,风险管理岗位的准入条件仍不明确,造成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速度严重滞后,专、兼职人才都十分缺乏
二是法人社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工具、方法掌握仍有较大差距,在风险管理工作落实上无所适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风险、合规培训多以条线业务培训为主,未开展系统性、专业性、分层次的培训工作,无法形成多次层的风险管理人才梯队
四是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尚未有有效的措施,员工风险合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良好风险合规文化有待形成,各法人社急需风险管理人才去推动该项工作
(四)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大部分法人社虽成立了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办公室,对相关制度进行了梳理、完善,但由于制度还不完善,法人社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一是目前法人社执行的风险管理基本制度直接参照国家、监管、行业出台的相关风险管理制度,尚未出台结合本社实际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具体的信贷投向、专业批审、行为规范等制度未明确,法人社尚未建立各业务条线的操作风险的统一管理标准
二是法人社自行制定的风险管理制度大部分集中在各项经营管理规章制度以及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等领域,但是还不够完善,如尚未建立产品创新与管理办法、信用风险限额管理等
三是大部分法人社对于战略风险、市场风险(重点是利率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尚未进行制度化管理
四是未出台明确的风险管理工作相关制度,还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合规绩效考核制度、风险合规问责制度、诚信举报制度等
五是未编操作、风险合规手册、行为准则等,屡查屡犯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五)风险管理部门作用未充分发挥
一是风险管理部门虽有介入信贷、信用等级、资金营运审查、不良贷款清收、风险统计等业务工作,但对市场、操作、合规、财务等风险还不能进行有效识别、监测和评估;另外,涉及重大事项则很少参与审查,未开展审核评价全社各项政策、程序的合规性,只部分参与法律事务管理(由法律顾问负责)以及本社对外合同、文书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