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有一种爱叫小别离
上期为了给热得跳的妹子降温,扒了篇《微微一笑很倾城》的清凉穿衣指南 《求穿搭|热到炸的天,凉快不过她!》(点击蓝字看原文),茂蜜们直呼还没上身已经凉快了!就像昨晚那场千呼万唤的大雨,未见一滴,但早上终于吹到丝丝凉风了。
毕竟偶像剧不能当饭吃,一部反映初中生留学的《小别离》瞅准开学前的档期,成了家长们的新一轮话题。五湖四海的孩儿们都倦鸟归家准备开学,大人们也忙着整理自己的心情日记,和这个最热的暑假一起打包,迎接新学期的鏖战。
本文作者赵子萌妈妈,与草茂神交已久,是《有一种闺蜜很霸道,你却不知道》(点击蓝字看原文)的一位太阳花妈妈。因为对孩子的共同关注和性情认同,早已归入好友范围。这样的机缘岂是一面相识能概括的。昨日约稿,今天完成。字字句句,都是妈妈的爱,生动炽烈又理智客观。我一字未动,全文发出,再谢子萌妈妈!
现在很火的一部电视剧《小别离》阐述了这样一个主题:世上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别离。这就是当代中国式的“爱的教育。”即,父母都希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无怨无悔地把一切都给孩子。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出国就读。
我作为一个13岁孩子的母亲,并不赞同年少的孩子去国离乡地在孤独中独自长大;但“父母在,不远游。”的中国古老传统思想显然也已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
左图:美加边境的和平门
右图:参观微软
这个暑假,我不到14岁的女儿在征得我们的同意后报名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美国游学活动,她将寄宿在承办机构筛选过的美国家庭中,体验美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于是,我们也有自她出生以来与我们最长时间的一次“别离”。
出发那天,送她到机场,集合、办理行李托运、排队进安检……我之前所有的不舍担心、所有的叮咛嘱咐,都在她进入安检后变成了“鞭长莫及”。而这期间,我目不转睛望着她背景的目光却没能迎回她一个回眸的对视――她跟同行的同学欢乐地聊着、笑着……未知的欣喜将她们的离愁别绪冲淡得无影无踪。不舍的,是儿女后背那道目光的另一头――父母!
风筝放飞了,而且越飞越高,已在我视力不能及的范围,唯有紧紧攥住手中那一根细细的线,哪怕手心捏出了汗。
华盛顿大学
女儿很乖,每到一个地方都跟我报个平安。北京、洛杉矶、最终安全抵达西雅图。我高悬的那颗终于放下来一截。
美国家庭来“认领”将在自家寄宿的孩子时,让我刚放下来的心又悬挂起来:之前孩子的资料已早早传到美国,由报名合格的美国家庭自行选择,这就意味着,孩子寄宿的家早就确定了。因为有各种担心,我在每次提交资料时都向机构的老师提出过“不情之情”――希望能将同班的另一个女孩子与女儿分到一个家庭。老师每次也认真地“备注”。我以为没有意外。
美加边境
女儿却打过越洋电话:妈妈,我一个人分在一个家庭!声音中有不安和无助。我带着比她更加不安与焦灼的心立即与在美的带队老师联系,希望能够有所调整。回答是否定的。无计可施,我只好告诉女儿,“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告诉她种种一人在一个家庭的好处……迅速将正能量传递给她。
女儿极不情愿却无可奈何地跟着美国父母回到了家。看着她发过来的美国妈妈为她准备的铺着地毯、整洁暖心的房间照片,我稍稍有点定心。她躲在房间,不停地跟我微信,诉说着她的孤独和不知所措。我只有不断地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第一天我忐忑不安,昼不能读,夜不能寐。不停地想像着跟我相差着15个小时时差的她在大洋彼岸是怎样地度日如年。焦急中终于等到她在微信中传来的声音,平静了很多,讲述着她对下午party的盼望(终于又可以见到亲爱的同学了。)
子萌的美国妈妈和两个帅小弟
一天一天,之后的日子慢慢规律起来:每天早上美国妈妈给弄好早餐,吃完后带着妈妈准备的爱心午餐由美国爸爸开车送到学校。一整天在学校模拟美国学生上课。下午放学再由妈妈开车去学校接,母女俩或者喝点东西,或者小逛一下再一起回家,做作业、晚餐、游戏或者看电视。
女儿状态越来越好。每天都是我眼巴巴地主动联系她,而常常她都很忙。学校每天除了上课,还有丰富的体验课:消防演练爬云梯、慰问老人院、参观微软公司、畅游美加边境、街头社会调查、参观百年老校华盛顿大学,还有模拟圣诞节、复活节。最有意义的活动是孩子们在路边高举自制的广告牌,有偿为过往的车辆洗车服务。最后将一天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中国红十字会。
洗车体验
寄宿家庭里把她的课余时间也安排得非常丰富。电话和微信中早已没有诉苦、没有抱怨,电话里每天传出的声音都欢乐无比:妈妈做的各种好吃的;爸爸一起做的有意思的游戏;带她游泳、打保龄球;带她逛街、到海边度假……微信里时常甩给我开心的笑脸。
我焦虑的心终于平和下来,每天看她发来的照片成了我一天中最快乐的事。
女儿和美国父母已经相处得很好。美国妈妈总是变着方儿地给女儿做各种好吃的,跟她散步、聊天。不准她使用电子翻译设备,在沟通有障碍时,告诉她用近似的、相关的词慢慢表达,或者一起查找图片,再告诉她正确的说法;爸爸则直接告诉她:speak English!
游学毕业时与美国家庭合影
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寄宿生活要结束了,学校和家庭又开了一次party,孩子和寄宿家庭分别得到学校颁发的证书,孩子们自己动手做了一顿丰富的晚餐感谢寄宿家庭的款待。女儿在电话中跟我说:美国妈妈说舍不得她走,分别时特意买了礼物送给她……短短一个月,这对异国母女已经相处得难舍难分。我万分欣慰,这至少说明,女儿的适应能力很强,而且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喜爱的人。
离开西雅图,最后两天的美国游学之旅是在洛杉矶狂欢。女儿与她亲爱的同学一起,在迪斯尼、好莱坞、环球影城,开心地渡过了在美国的最后时光。
左图:环球影城
右图:洛杉矶迪士尼
我终于将手中的风筝线收回,我的小风筝平稳地回到了我的手里。看着长高了的女儿,听她喋喋不休地讲着美国见闻,然后在我一次次唠叨她时,回答我:我自己的事情自己会安排做好!在美国就是这样!在我们一次次外出就餐时,提醒我们要适量点餐、餐后打包;还有“含着食物不要说话、公众场合不要高声”等等,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成了她自律也要求我们的口头禅。
一次独自游学,一次自我成长。
我的小别离圆满结束。
子萌妈妈还想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改变孩子命运也好,为提升家庭阶层也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出国留学,而且越来越趋于低龄化,我个人对此持保守意见。中学阶段十多岁的孩子,无论从身体到心智都不成熟,都需要家长的照顾和陪伴。
但这种短期的游学我觉得还是可行的。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不尽然,但也有一些道理。这种假期游学,孩子短暂脱离父母的羽翼,在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处事上学会自我思考,无疑对他们成长中的独立性、自律性是有益的,而且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但是,如何选择中介机构,却也不可大而化之。安全,是必要的前提。因为女儿是在外语学校就读,学校寒暑两假都有这种活动,而且有固定和成熟的合作机构。我们就是通过学校的平台促成的这次游学之旅。
总而言之,此小别离非彼小别离。何去何从,见仁见智。
草茂互动
如果您也有关于孩子关于暑假的点滴心情,就点击右下角的那支笔写点什么,让更多人分享您和孩子的成长!
长按上图二维码,关注草茂
发现生活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