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被点赞的心态进入职场

抱着被点赞的心态进入职场

文/蒋肖斌

90后是自信和自卑的快循环

90后的成长过程不愁吃喝,对工作没有“吃饭刚需”,所以他们更加重视工作对自我实现的功能。“如果工作无趣、不快乐、不爽、没有发展空间,他们会转身就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汪冰博士觉得,比起80后,90后更多呈现一种“自驾”的状态——我的方向和公司的方向如果是一致的,就一起走;如果不一致,那你自己去吧。“这就需要管理者及时提供赞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没有“吃饭刚需”,90后对外界的指责、曲解的承受力也特别低——“不能忍”,负气辞职现象较多。但有的东西“不能忍”就学不到:不能忍耐你不喜欢的人,就不能锻炼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技能;不能忍最初一两年的基础工作,就不能获得做大事的机会。

汪冰认为,90后是自信和自卑的快循环,总是充满自信和理想化地进入一份工作,可能很快被打败了,自卑地退出。“在两极之间摇摆,实际上是不够自信”。

而对管理者来说,90后遇到失败可能会很快放弃,这就需要管理者有更多耐心、给予他们更多鼓励和引导,除了点赞,还要让他们有更多成功的体验。

职场只是为社交网络提供素材

70后、80后、90后,这三代人的变化,其实和50后、60后一样是连续的。只是这三代人恰好赶上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因此显得差异巨大。汪冰说:“70后身上还保留着追求‘我们’一致性的特征,80后、90后则更多是追求‘我’。而90后虽然是一个群体,但他们觉得自己和谁都不一样,在个性、多元、彰显自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和前辈相比,90后最大的特征是与网络的亲近度更加密切。汪冰发现,进入职场的90后并不期待产生过于频密的社交关系,尤其是和“有代沟”的领导。他们更愿意把沟通留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他们喜欢把工作中发生的事,迅速在社交网络中分享,而不是在职场中交流,变得更快更直接。

尊重职场游戏规则才是最重要的

不可否认,90后将是职场未来的主人,他们的优点也非常明显:创造力、勇敢、乐于表现自己……汪冰去过一个公司,每一阶段都有主题活动,这一周刚好是“安全周”。制作标语时,这家公司的90后员工把它翻译成了“Durex week”(杜蕾斯周)。

汪冰说:“90后会在所有严肃的东西里动点手脚。他们的成长是和吐槽、解构联系在一起的,不开权威的玩笑就脱离了他们这个群体的语言。所以,老板、客户往往成了他们吐槽的对象,但这其实是职场不专业的表现。”

90后一定会改变职场,汪冰很肯定这一点。有一家公司的管理者告诉他,以前逢年过节都是下属给他发祝福短信,现在是他给下属发,有的下属会回复,有的不回,“我已经习惯了”。这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在创业热潮中,人才竞争激烈。为了留住人才,管理者不得不绞尽脑汁。于是,公司为员工安排了按摩师、美发师、魔术师,前一阵还请来了两只羊驼给员工逗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