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IT人都应该了解的工作观和商业思维

题图 本文是《重来》(《Rework》)阅读笔记


该书是 2010年Crown Business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两位37signals的联合创始人Jason Fried和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David Heinemeier 更广为人知的作品是Ruby on Rails


不要当工作狂 工作狂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愚蠢至极

过多的工作并不代表你对项目更关注,也不代表你做了更多贡献,仅仅意味着你干了更多活而已


工作狂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制造了更多麻烦:这种工作状态不可持续,很快会有倦怠感


一个精疲力尽的人是无法做出理智决定的

让价值观扭曲,从不寻求高效的解决之道,而沉浸在比拼谁更晚下班谁更『英雄』的幻觉中


以为能靠蛮力来弥补思维上的惰性,往往折腾出一堆粗略无用的解决方案


浪费大量时间的结果往往是过于关注次要的细节,看上去在推动,其实分散了主要工作的精力


使得真正高效且不崇尚加班的员工感到无所适从,心怀愧疚,士气低落而且『跟风加班』,根本就不管到底有没有生产力


真正的英雄是早已想出办法,搞定一切,然后回家了的人

会议有毒 会议中大多数人往往没有做好准备,给出的建议通常没有参考价值


轮到低能人士(总有几个)发言的时候浪费的是所有人的时间

会议对所有人的影响包括:思路切换出来的时间,走路到会议室的时间,开会的时间,走路回去的时间和思路切换回去的时间,再加上丧失了一下午整块连续时间的结果(也许过半小时就吃饭了,这时候显然无法开始一个需要长时间连续思考的任务)


要怎么做? 1、认识到以上三点
2、 放一个闹钟,时间到就散会

(主要是威慑作用) 3、 严格控制与会人员,有些人只要会后通知结果就行 4、 会议议程明确,要以产生明确解决方案,以及负责人为目的


作出决定就是取得进展 『让我们做决定吧』>『让我们回头考虑一下』


决定会为团队带来推进感,决定并不是不可更改的

何必壮大 取决于你的业务,也许5个人合适,也许40个人合适,也许一个人加一台电脑正合适


大意味着不敏捷,沟通效率降低,难以调整方向
小公司不是一个跳板,小公司本身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只要能够保持持续发展,保持盈利,不管规模大小都是值得骄傲的


计划即瞎猜 越长的任务越难以估计准确时间,可变的因素太多
需要切分成一个个可见的子任务

其好处在于: 1、对进度更加合理的控制 2、阶段性的里程碑让团队能保持历久弥新的战斗力 对于一个迸发的idea,赶紧把它的原型实现并推到市场去验证,这时候不要在乎一个周末的休息时间,因为刚刚迸发的灵感能让人产生200%的战斗力


也不要试图通过会议确定很多细节,拿起榔头开干

Better done than perfect. 找到核心,不要过早关注细节


烤肉摊不要太早纠结用不用芥末和洋葱
没有芥末和洋葱你还是烤肉摊,先把肉烤好
不到万不得已不融资

融资即意味着交出全部或者部分的控制权,投资者往往追求短期利益,容易带来发展方向的矛盾


与其做n个半成品,不如做好半个产品

同时做n件事的结果就是:一大把绝妙的点子最后转化为一个个蹩脚产品


导演会为了伟大的电影剪掉精彩的片段,音乐家会为了一张专辑删掉一些好听的歌曲,作家会为了优秀的篇章删去不错的段落


减少需求 在失败餐馆的菜单上,菜品总是太多

曾经在一个项目管理的培训上学到:遇到预定时间无法完成任务的时候通常有三种解决方式:加人(or加班)/延迟deadline/砍需求


作者的观点是作为一个ceo或者是产品负责人,应以砍需求作为最理想的方式


减法在大多数创业行为中优于加法,尤其是对于To C的产品

四处都是红海,作为初创如果这样告诉客户:别家有5个功能,我们家有20个


这一点并不会确立你的优势
如果是:我们的xx功能是所有产品中最棒的
同时把简约当做口号,高调并引以为豪,就像Flip一样

对客户说不 客户不是永远正确的,如果永远听从客户,现在福特公司应该在饲养马


传授知识 加里·维纳查克拥有一家大型酒类商店,他在美国知名葡萄酒视频网站Wine Library TV上在线教导人们如何品酒,每天聚集了上万人观看


通过这么做聚集的粉丝作用是巨大的,他们都能做免费推广,维护公司正面形象,拉新的事情


效仿厨师 作为一家公司的老板,你应该分享你知道的一切

就像美国著名的大厨艾梅丽尔·拉加西,马里奥·巴塔利,巴比·弗雷,茱莉亚·蔡尔德,保尔·迪恩那样把自己的秘方写在书里,在烹饪节目里大秀厨艺


他们都不担心会有一个人看了他们节目然后在隔壁开一家餐馆并影响自己的生意


而商业比厨艺更难以复制,所以不必惧怕
光是利用这些秘诀和技巧,是不足以打败自己的

可以分享公司的运营理念,技术架构,推广技巧,还能帮助树立公司乐于分享的形象呢


曝光自己 拍一部公司日常运营的纪录片,员工生活照片等等

用户想亲眼见证产品是如何祖闯,动画是如何制作,导演是如何挑选演员的


就像大片后面的花絮一样

用户将看到你们在后台淌下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同时也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让用户将你视作常人,而不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公司


更可以传达团队中的价值观,比如有趣搞笑,用户会觉得这么一群有趣的人做出来的产品更加有趣


关于招聘 亲力亲为: 在雇人去做之前亲自尝试做这份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这项工作的本质,才会懂得如何判断工作完成的好坏,才会知道怎样写出符合实际的岗位招聘需求,才会知道面试中该问什么问题


在把球传出去之前尽可能亲自带球

受不了时再招人: 可有可无的时候不要招人,解除一个人是痛苦的,在招人之前问自己,我们能不能用一套软件或者改变一下操作来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不做这个? 牛人但不是合适的人: 不要招


要招需要的人,合适的人 合适的简历有真正的交流,而不是一堆技巧,动词和无关经历的罗列,这样的简历是群发的,这样的人不适合


应该是对公司、产品有专门了解,拥有强烈加入欲望的人

要求5年工作经验: 数字没有实际意义,在经验的时间上,只要具有了一定经验,之后成长就趋于平缓


真正的差别来自于个人的努力程度、性格差异和智力水平
在小团队中,不需要专门的监工
管理者也需要做实际的事情,而不是专门发布任务和验收结果

同时监工们往往喜欢把人拖去开会,会议是监工们最好的朋友,只有在开会时才显示他们的重要


对任何岗位,写作才华值得特殊关注
一个优秀的写手,其优点不仅仅在于写作

文法清晰代表思路清晰 优秀的写手懂得如何沟通 往往使得事情变得易于理解 通常懂得换位思考,抓重点和砍枝节 会写意味着会思考 鸡尾酒会上的陌生人 团队每个人都彬彬有礼,每个人都努力避免矛盾和冲突,没有人说『这点子真烂』,一团和气,不互相攻击


这种一团和气的氛围就是公司先入麻烦的更远

当有人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时,需要有人直言不讳的说出来,这才是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


关于文化 给员工足够的自由: 比如不需要审批就报销小额的开销,比如上厕所(作者的小幽默,作者认为报销小额开销和上厕所一样不需要审批);禁止员工在上班时上外部网站、youtube不会让员工奇迹般的增加一些努力工作的时间,他们会找出其他的方法来消磨时光,并心生芥蒂


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能直接和客户联系,而不是客服人员
对程序员也许不需要每天如此,但每年至少得有几次

感同身受的团队才有动力去解决问题,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后产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也是大大提高队员士气的方式


…end… 附:书籍介绍《重来 : 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内容简介 大多数的企业管理的书籍都会告诉你:制定商业计划、分析竞争形势、寻找投资人等等


如果你要找的是那样的书,那么把这本书放回书架吧
这本书呈现的是一种更好、更简单的经商成功之道

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计划实际上百害而无一益,为什么你不需要外界投资人,为什么将竞争视而不见反倒会发展得更好


事实是你所需要的比你想象的少得多

你不必成为工作狂,你不必大量招兵买马,你不必把时间浪费在案头工作和会议上,你甚至不必拥有一间办公室


所有这些都仅仅是借口! 用直截了当的语言和崇尚简约的方式,《重来》是每一个梦想着拥有自己的事业的人的完美指南


不管是作为中坚力量的企业家、小企业主,还是深陷令人不快的工作中的职场中人、被炒鱿鱼的受害者,抑或是想要“脱贫”的艺术家,都能在这一页页中找到弥足珍贵的指引


作者简介 Jason Fried,37signals的合伙创立人,倡导软件极简主义,相信简约之美,尊重简单和坦诚做事,并把这些思想运用到创业过程和产品开发之中,拥有一大批IT粉丝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出生于丹麦,编制并创建了网络开发框架Ruby on Rails,此框架让无数程序员受益,被称为是程序员的“基本开发环境”(“bas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大卫和贾森一起创立了37signals

目录 引言篇INTRODUCTION 开局篇FIRST 新的现实 缷负篇TAKEDOWNS 忘了“现实世界” 哪来的从错误中学习 计划即瞎猜 何必壮大? 工作狂 受够了“企业家” 行动篇GO 在宇宙中留下你的足迹 挠自己的痒处 着手做点什么 “没时间”不是借口 画沙为界,立场明确 不可能的宗旨 万不得已不筹资 你的需求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要成就事业,不能只是创业 破釜沉舟 轻装上阵 进阶篇PROGRESS 条件受限是好事 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如做好半个产品 从核心出发 不要过早关注细节 作出决定就是取得进展 当好博物馆长 在问题上少投入点精力 关注不变因素 音乐就在你的指尖流淌 卖掉副产品 立马就上线 效率篇PRODUCTIVITY 赞同的错觉 退出的理由 打岔是效率的敌人 会议有毒 刚刚好就是真的好 速战速决 不要逞英雄 该睡觉时就睡觉 预估的都是垃圾 罗列问题,不得解决 决策宜小不宜大 对手篇COMPETITORS 拒绝照搬 将你的产品去商品化 向对手挑战 给竞争力做减法 谁管他们在做什么? 进化篇EVOLUTION 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 不要攀客户的高枝 头脑发热不等于当务之急 家用便利就是好 不必逐字记下客户需求 推广篇PROMOTION 甘于低微 培养自己的拥趸 普及知识,赢得竞争 效仿大厨 转到幕后看看 没人喜欢塑料花 媒体发布就是垃圾邮件 别惦记大牌媒体 药贩子最精明 市场营销不是一个部门的事 一夜成名只是传说 招聘篇HIRING 亲力亲为 受不了时再招人 放弃牛人 鸡尾酒会上的陌生人 可笑的求职简历 多年的无关经验 常规教育不值一提 人人都得干活 聘用独当一面的经理人 招聘笔杆子 高手遍布世界各地 试用期必不可少 救灾篇DAMAGECONTROL 主动掌控负面新闻 速度改变一切 如何道歉 让每个人都上前线 深深深呼吸 文化篇CULTURE 文化不是由谁创造的 决策都是临时性的 跳过摇滚明星 员工不止岁 点准时放人 不要听风就是雨 发出你的心声 需要避开的词汇 越快越好是毒药 总结篇CONCLUSION 灵感稍纵即逝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