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转型发展背景下独立学院办学定位思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增强综合国力,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高等教育应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变化而不断分化并产生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教育类型,主动推进和深化改革。为发挥各类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审时度势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决定。《决定》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改革路径。
  全国范围内有关机构组织及高校顺势而起,就如何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积极开展论坛研讨并展开转型试点工作。在教育部指导下,首批35所院校成立高校应用技术大学联盟。2014年开展了“产教融和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活动,春季论坛于四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行,178所高校达成了“驻马店共识”,秋季论坛于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么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为主题,引导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
  二、办学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高校教育正进入发展应用型本科,调整优化本科教育的历史阶段,很多地方本科高校还就要不要转、如何转、向什么方向转存在问题:如不顾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实力盲目提升办学层次,争创一流教学研究性或研究型大学;不顾自身实力盲目扩大办学规模,扩招学生,造成学校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下降;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明显突破;不充分考虑地方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特色不突出,办学特色不明显,趋于同质化等问题。
  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我国曾掀起实用主义热潮。然而很多学者指出实用性教育思潮会削弱人文教育理念。大学培养人才既需要学术性、精英型,也要有应用型,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发展新常态局势下,地方高校应转变思维,与时俱进,在学校发展定位上精准分析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以促使学校生存与发展与国家及地方经济长久发展达成双赢。
  三、华锐学院在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办学定位
  近十余年来,300多所独立学院拔地而起,占600多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总量的一半,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重要力量。然而目前独立学院普遍存在办学历史短,教育资源短缺,生源质量相对较低的问题,面临着从内涵到外延都需要提高和发展的形势。面对社会现实和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为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适应高校教育改革需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学院自身发展需要,华锐学院在董事会领导下积极投身到转型发展建设中来。
  (一)华锐学院办学定位概述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办学历史和办学实力,华锐学院全体师生一直在探索学院的发展方向。为适应自身发展需求及河南省信阳市和中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学院积极探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的新模式,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学院明确树立为豫南及河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立足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采取“依据所需、科学分类、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用以见效”的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制度规范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督导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确立了以内涵建设和转型发展的工作主线:集中力量抓好应用型专业建设,促进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和扩大对外合作交流三项工作,制定了《华锐学院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坚持“师生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实施“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发展战略,明确了“转,改,建”的工作思路。2014年12月成功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使学院发展拥有更好的学习借鉴和交流合作平台。2015年成为全省首个获得章程核准的独立学院。
  (二)华锐学院办学定位理性判断
  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是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河南有着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和中部崛起各项政策的落实,河南经济面临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加快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