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关节轴承球面是对称的,尺寸规格也比较小,有成熟的加工技术
其球面粗磨给精磨的留量通常小于0.06mm,精磨给研磨的留量小于0.02mm
内圈球面尺寸用卡规测量,球面位置用D022仪器测量对称度;外圈球面尺寸用手枪表测量,球面位置用D012仪器测量对称度等,这些控制方法可以保证质量要求
但是加工球面不对称、内径φ70mm、球面直径φ100mm、外圈外径φ 115.5mm尺寸规格较大的新产品,上述方法已不适用
2 改进工艺确定球面新留量
2.1 分析现工艺留量
原轴承工艺规定球面留量如图1
在图1原工艺中规定内圈球面粗磨的留量为0.06mm,精磨留量为0.02mm,沟位置允差为±0.05mm,用沟位置样板控制球面位置
外圈球面同内圈
试磨第一件内圈球面发现,放置球面位置样板因人而异,不同状态看球面的透光状况有差异;而且调整粗磨球面中心位置时发现,球面位置变化对非对称球面的小端尺寸影响比较大
图1中粗磨内圈球面的小端距球面中心位置尺寸32.75±0.05mm,球面直径为Sφ100.06mm,当球面中心位置从19mm化到19.1mm时,非对称球面的小端直径尺寸变化范围为 75.55mm~75.73mm;当球面中心位置变0.2mm时,非对称球面的小端直径尺寸变化范围0.35mm,可见预留到下道工序现工艺留量(0.06mm)就不够了
2.2 改进留量和工艺
(1)根据上述问题,决定将粗磨球面的留量加大到0.3mm,相对球面曲率半径砂轮修整尺寸设定稍大(设定为R50.3mm)
(2)制定了精磨和研磨连续磨削的工艺路线(一次装夹中间修整),使两次磨削的球面中心位置保持不变,以避免球面中心位置变化影响球面两端留量不够
3 严格控制终磨球面形位质量
(1)用三台外径测量仪,分别测量球面轴向三个不同位置直径尺寸,可反映球面的尺寸形状位置
测内圈球面示意图见图2,其中用D913平测头测球面最大尺寸(直径),用两台D022尖测头(或圆测头)测其两侧垂直轴线的直径尺寸
图2 三处直径测点示意图
(2)制作球面标准件,作为精磨、研磨时对表和计量基准
制作球面标准件时,先用研磨球面位置样板调整球面磨削的形状位置,然后用三台外径测量仪测量球面三个不同位置的直径尺寸,进一步调整球面磨削的形状位置
用三台仪器测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a)选好表点和测点
D913用平测点和表点,大端测点和小端测点与表点尖端R要相应一致(R尽可能小些)
(b)选好测点高度
D913测量该产品球面最大尺寸,测点高度距基面19mm;D022测大端测点距基面高度4.6mm,测小端测点距基面高度46 mm
因还没有球面标准件,用相应外径标准件调整仪器,D913测点按研磨球面直径尺寸Sφ100mm对表,D022用尖点测量大端测点处直径为95.763mm,小端测点处直径为84.166mm
(c)计算调整量
当表点不尖,用相应外径标准件调整仪器对表,在测量球面时测点位置有变化,要计算修正值
如测点与表点的尖端为R=1mm、球面直径尺寸Sφ100mm、球面中心高度距基面19mm,轴承基面为测量基准时:
大端接触点高度修正量=14.4÷51=0.28mm,
小端接触点高度修正量=-27÷51=-0.53 mm,
大端测点对表值=95.93-0.04×2=95.85mm,
小端测点对表值=84.836—0.15 X 2=84.536mm
(d)掌握相应的尺寸范围和变化规律控制磨削质量
当内球面直径尺寸磨削到Sφ100mm、球面中心高度距基面可以是19±0.05mm,需按表1控制各测点测量值
表1球面中心距基面高度与大小端测量值的关系
球面中心
距基面高度/mm
大端测量值/mm
小端测量值/mm
18.950
95.880
84.470
19.000
95.850
84.536
19.050
95.820
84.597
相应的尺寸范围和变化规律,控制磨削的球面尺寸形状位置在允许范围内,加工出可用作标准件的产品
正常生产时,仍然使用三台外径测量仪对照标准件对表和测量,能提高测量准确性,使磨削的球面尺寸形状位置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4 结论
(1)球面不对称、尺寸规格大的关节轴承粗磨加T留量应适当加大
(2)用三台外径测量仪测量球面时,要选好表点和测点,测准测点高度,要根据表点、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