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MP分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定老调的旅游开发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引言
  保定老调,又名老调、老调梆子,是冀中地区戏曲观众群体熟悉和喜爱程度仅次于河北梆子的第二大地方剧种


保定老调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次繁荣,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培养出几代名家名角

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保定老调作为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其中

由于文化多元化和娱乐多元化的冲击,保定老调的生存与发展出现了危机,关注度和观众也日渐减少

  昂普(RMP)模式最早由旅游学者吴必虎在2001年提出,该理论强调在旅游开发中要以旅游产品为中心,通过对旅游资源(R性)和旅游市场(M性)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旅游产品(P性)分析,从而提出开发和规划框架,这种分析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因此,笔者试从昂普角度入手,分析保定老调的资源和市场性,进而设计出适合市场的旅游产品,促进保定老调的保护与传承

  二、保定老调的昂普(RMP)分析
  (一)资源分析(R):资源评价与产品转化
  保定老调作为北方戏剧文化的一个分支,剧目内容丰富多彩,文武戏并重,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世俗人情,使用的语言也通俗易懂,具有平民化的质朴和情感色彩,在伴奏上,融入了丝弦、大鼓等艺术形式,具备一定的音乐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

在保定民间广泛流传有一句话——做饭离不开锅灶,吃饭离不开老调,可见老调以前在民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由于目前城镇化极速发展,传统文化或被改造、或被遗忘甚至消失,群众对保定老调的印象和感受逐渐消亡,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所以,保定老调要成为文化旅游产品,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投入,保定老调也要尝试从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走商业化经营模式,进而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市场分析(M):旅游产品的弹性与消费者的产品选择偏好
  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产品的需求与供给都要考虑产品本身的特性,文化旅游产品属于收入弹性很大的产品,要将它推向市场需要很大的投入,且见效慢

目前,保定的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京津冀地区,以中短途观光和周末度假游为主,以野三坡、白洋淀这样的观光产品为主,文化旅游的需求弹性也很大,对保定老调这样的文化旅游产品而言,必须要考虑转化形式,将保定老调转化成可以观光、可以体验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可以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参与表演,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三)产品分析(P):产品创新与空间布局
  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保定市政府从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拨付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直隶大剧院的发展,这也是政府吸纳民营资金创新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成功案例,这对保定老调的发展是一个好消息

再者,保定老调自身也要通过改造、改编剧目,与时俱进,加入现代化的表演手段等形式,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扩大自己的受众圈

此外,还要和保定及周边的著名风景区进行联合,通过景区的平台扩大保定老调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实现旅游产品的优化组合

多利用节庆假日、旅游节等契机进行相关的宣传和展示,加深游客对保定的旅游文化的认知,扩大旅游市场份额,增加客源,在旅游推介上,要重点把握文化相似的京津冀地区的客源

在旅游线路设计上,尽量考虑保定老调和自然旅游资源的搭配,在野三坡、白石山、白洋淀等风景区设置保定老调的观赏舞台,增加这些景区的文化气息,也可以为这些景区增加旅游点和收入

此外,通过道具、服饰等产品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尽可能让游客能进入角色扮演,激发游客观赏保定老调的兴趣

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要大力开始实景舞台演艺展示,这也是近年来游客喜欢的流行模式,也是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的很有创意的模式

  (二)保定老调旅游开发保障措施
  首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不仅要给予资金支持,还要给予政策扶持,帮助民营剧团和优秀业务的剧团生存发展,要通过政府、学者、媒体牵线搭桥,调动各界人士的积极性,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