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未收到 如何解决商务沟通低效的问题? 您将了解 1)沟通不畅对商务的负面影响 2)沟通为何应言简意赅 3)如何简洁清晰地沟通复杂的话题 本书要点 商务沟通不畅会给企业带来时间和金钱方面的损失
无论是公司备忘录还是面对面的交流,所传达的信息必须简洁明了
术语、行话和缩写都会导致沟通不畅
沟通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类语言,如果非用不可,则不妨先对其释义进行说明
2013年,金鱼的平均注意力时长为9秒,美国人均为8秒2000年时,美国人的平均注意力时长为12秒 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已经让如今的沟通交流实现了全天候化 但是,工作中的不间断沟通也会让很多员工不堪重负 无法兑现的承诺会导致沟通失败 沟通时语言要简洁清晰,用短小精悍的语句阐述复杂的话题 沟通方式要得体
例如:敏感或复杂的话题应该面对面或通过视频讨论,不用电子邮件或短信
”若往来邮件过多,不妨拒绝继续通过邮件沟通
内容摘要 良好的沟通技能正在消失? 很多商务人士因为沟通不畅而错失良机
有些领导喜欢把缩写、术语和行话挂在嘴边,例如“范式转换、合力、低垂果实、光学”等,殊不知这些看起来“专业”的词的沟通效果远不如平实的词语
实际上,就算不是行话满篇,沟通不畅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 很多人将电子邮件作为主要的商务沟通方式
他们给员工、客户及潜在客户发送海量邮件,但是信息过多往往会起反作用,正如措词不当会让对方想逃离一样
“无论是企业备忘录还是面对面的交流,都必须言简意赅” “商务沟通不畅是造成金钱损失和长期负面影响的一个大问题” 技术影响沟通 推特是一个大众社媒平台
虽然大多数的推特消息都会被用户忽略——部分统计为70%以上的消息——余下的消息却会被大量转发
公关经理贾斯汀·萨克登上从伦敦飞往开普敦的航班前在推特上发布了这样一条博文:“飞往非洲
希望不会患上艾滋病
开玩笑啦,我是白人!”飞机航程11个小时,在落地之前(该航班上没有无线网络),#贾斯汀落地了吗#已经成了世界各地推特的热搜话题
甚至有记者来到了开普敦机场,希望能够采访贾斯汀
尽管贾斯汀之后删了这条博文,并且发布了公开道歉声明,但为时已晚
她所在的InterActive集团(旗下有Match.com、The Daily Beast和Tinder等知名网站)决定让她离职
“纵使信息已经发出,也无法确保员工、客户、合作伙伴或其他第三方会收到并理解该信息
” 研究人员、作家和博学者已经预测到了科技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例如:1990年,雷·库兹韦尔在《智能机器时代》一书中就预测了苏联的垮台;他还认为,到2000年人类选手会在象棋比赛中输给计算机
1997年,IBM的深蓝计算机一举击败了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
如今,人类的注意力集中时长越来越短2013年,金鱼的平均注意力持续时间为9秒,美国人为8秒2000年时,美国人的平均注意力时长为12秒
“很多结构清晰、发送及时、内容适宜的信息也不会被接受,因为繁忙的员工无暇去处理和消化这些信息
” 人们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或手机,广告商也抓住了这一机会
在20世纪70年代,营销人员平均每24个小时向您推送500条广告,但今天这一数字为5000左右
研究表明,在18-44岁的智能手机用户中,79%的人每天有22个小时手机不离身;80%的智能手机用户在醒来后的15分钟里都会看手机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质量的信息更可能带来好的商业成果
” 前10位 您可能会用谷歌或雅虎的搜索引擎,知道被搜索的企业出现在搜索结果第一页的巨大好处
很多企业会请SEO(搜索引擎优化)专家确保自己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
Chitika是一个在线广告联盟,每个月向网络内25万多个网站精准投放超过40亿条广告
2013年6月,Chitika通过研究发现,在谷歌搜索结果中第一页(前10条搜索结果)占了整个网站流量的近92%,第二页(第11到20条搜索结果)为4.8%
在前两页之后出现的企业基本上不会被点击或关注,无法吸引到潜在客户
尽管谷歌的(头部)——前10条搜索结果——能够吸引最多的流量以及潜在客户,但是有些研究人员认为价值仍然在“尾部”
“高效沟通者往往尽可能地言简意赅,不会长篇累牍
” 您可以通过谷歌AdWords提升您的SEO,但这一途径的性价比不高
除谷歌之外,还可以使用雅虎、Bing、OpenTable、Yelp和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等搜索引擎和点评网站
“传统经济学理论存在一个误解: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法也不会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
我们只是根据手中的信息尽力而为” 工作不堪重负 研究证实,工作场合中存在信息超载的问题
2014年,咨询公司德勤(Deloitte)发现,员工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上充斥着各种数据和信息,这些内容让员工沦为了工作的奴隶
人们“每天查看移动设备达150次”
很多企业家认为科技是压力的元凶,但苹果、谷歌、脸书、亚马逊等科技公司和其他企业一样,竭尽所能地接触并留住客户
他们通过设计精美的网页、给出优惠折扣以及采取激励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过去,人们追求终生效力于一位雇主20世纪70年代之前,企业裁员的情况十分罕见
但自80年代以来,企业越来越舍得淘汰员工,或者在养老金计划等员工福利上精简开支
“清晰、简明、及时和内容得体的沟通是重中之重尽管如此,它也不能为商务成果提供任何保障
” 就业保障已经不复存在,很少有工作岗位会涉及“永久性责任”;今天的企业员工视自己为独立的合同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对象首先是项目,其次才是企业
科技领域的“摇滚明星”型员工不像其他领域的初级或中级员工一样担心被裁
但是新兴科技公司的员工工作时间很长,尽管公司会在办公室为他们提供额外的福利——免费食物和乒乓球台
“一个意图良好但不善措词的人和一个装腔作势、夸夸其谈的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有些人担心更换岗位或领域并不会改变压力过大的情况;还有些人根本不敢迈出这一步,或者认为繁忙可以让他们感觉自己很重要
斯科特·贝尔科姆在他的博客上讨论过“名为繁忙的邪教”他表示繁忙的程度与一个人的重要性、胜任情况并无关系高效的员工完成任务的时间应更少而不是更多
沟通不畅 与人初次见面时,对方也许会问:“您是做什么工作的?”虽然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多人都答不好这个问题
大多数人无法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恰如其分的描述简历和领英上的个人信息往往不够清晰问题的原因之一可以追溯到顾问身上——MBA和“管理学家”
经过专业培训成为机械工程师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1856-1915)以“世界上第一位效率专家”闻名
泰勒通过观察工厂的工人,以便找到最大化生产力的方法商学院采纳了他的想法之后,管理学便应运而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抽象复杂的语言不仅讨人厌,而且还影响信任
” 今天,企业聘请贝恩、麦肯锡、埃森哲等享誉全球但价格不菲的咨询公司为顾问,委托他们帮忙解决企业的相关问题
管理学家和企业大亨用的都是复杂的术语
他们拒绝简单二字,因为如果他们的语言能够轻易被客户听懂,那么客户就不会重视其建议
“发达社会的人随身携带的设备更多,几乎时刻在盯着屏幕正因如此,他们接触到的广告和营销信息也最多” 企业文化也会影响沟通
很多专业人士都想给人留下一个睿智者的形象,于是常常使用复杂的单词,比如以utilize(利用)代替use(用)
他们喜欢术语和模糊感,因为这种表达方式允许他们以后可以自由地改变想法
如果直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听者会期待您通过行动落实您的想法沟通最大的问题往往出现在企业家看不到问题的时候 模糊或抽象的语言会影响信任的建立
2010年,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乔西姆·汉森和巴塞尔大学的麦克拉·旺科发现,人们在使用模糊而不具体的语言时会被认为在说谎
沟通失败一般出现在人们许下无法实现的承诺或不交换信息的时候 “邮件数量的增加经常会让员工感觉不堪重负
”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的快速性、便捷性和安全性让它成为最受欢迎的沟通方式
“没有人逼我查阅邮件或立即回复,如果每条信息我都及时回复,那我只是在培养他人对我及时回复的期待
” 尽管有如此多的沟通方式,但是您发的信息对方并不一定会阅读,何时阅读及何时回复完全由对方决定
很多企业和个人都会使用特殊的软件拦截广告和垃圾信息收件箱里的信息一直会不断堆积下去,直至收件人阅读或将其删除 电子邮件是直接沟通的最佳形式,但不适合传达微妙的信息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电子邮件不能很好地传达情感,因此可能会造成误解
电邮的其他问题包括效率低、分心、法律风险、模糊个人生活与工作的界限等
“要抵抗住回复群邮或群发信息的冲动先想一想这条信息是否需要立即回复——甚至是否需要回复” 因为收到的信息过多,很多人会取消一些邮件订阅
Constant Contact是一家为60多万家小企业提供市场营销工具的公司,这家公司通过一份1400位订阅用户样本的调查发现,69%以上的用户退订是因为邮件数量太多,认为订阅内容不相关的用户为56%
高效沟通 通过以下方式提升沟通效率,确保您的目标用户收到您的信息: 语言简洁,不要使用行话和术语
话题越长越复杂,受众就越不容易理解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尤其是对冗长复杂的话题上 解释术语的含义,或完全避开术语 使用应用程序——而非电子邮件——沟通和管理待办事项”如果往来邮件过多,不妨直接拒绝继续通过邮件沟通 不要通过多渠道沟通同一信息 不要立即回复群发邮件首先要确定这封邮件是否必须回复 很多在网络上的沟通——通过电邮或社媒平台——应该当面进行 如果您要求面对面沟通,就坚持这一要求 确定最适合您的沟通方式 坚守您的沟通原则,但是要知道这可能会遇到阻力 成为沟通专家 可以通过提问和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沟通
例如:下面哪一个销售方案更好? “Pocket是一个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它可以实现对有价值的社媒内容的无缝分享”或者“想随时随地在设备上保存文章供以后阅读吗?认识Pocket
” 语言具有主观性,所以一定要注意措词和语境用一个长的单句传达信息不如用两三个短句更为有效
例如:“他正在扫清障碍、促进公司发展”比“他所做的工作是扫清障碍从而促进公司发展”的效果要好
谈到博客,可谓少即是多有些人会在网上回复“tl; dr(英文:太长;没读)”
如果重复使用同一个词,听众会丧失兴趣,所以不妨使用近义词词典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要了解听众,根据听众的喜好传递相关信息
听众可多可少,而且其年龄、性别、国籍甚至是沟通方式都各不相同
可以考虑使用视觉元素来辅助沟通讲话的时候适时停顿,或者通过沉默来让听众消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