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以及教育热与旅游热的促进,大学校园深度游以其独特性日渐进入我国旅游市场
大学校园深度游可以全方位的满足中小学生拓展研学、体育健身、探新猎奇、节事活动等的需求,因此本文将以此构建国内大学校园深度游的模式
一、大学校园游和深度游的概念界定
大学校园深度游在我国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我们可以先从校园旅游的概念出发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校园旅游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2000年后更多的专家开始关注和研究校园旅游
金世胜认为,“高校校园旅游属于新兴的特色旅游,是以高等学校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灵魂,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文化旅游
”
徐凌以校园旅游的概念予以表述:“校园旅游是指以名牌大学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吸引旅游者前来参观、旅游和学习
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着重于旅游者精神层面、知识层面上的满足” 成梁等认为,高校校园旅游“融观光、娱乐、体验、寓教于乐等为一体”,是一种“综合性旅游项目或旅游服务活动”
深度游是指不同于传统的观光性旅游,它必须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某项主题旅游之中去,对某项专题或某一目的地进行深入的观察与了解
本文以各位学者的观点和深度游的概念为基础,认为国内大学校园深度游是旅游者以国内大学校园为旅游目的地,区别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根据自己的需求,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用心体验到学生的生活状态、校园的人文特色,从而深入了解校园的历史及文化的旅游方式
深度游与普通的校园旅游的区别在于,深度游的旅游者以中小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个性化的体验
二、国内大学校园深度游发展现状
(一)封闭的大学校园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学校就是读书求学之地,应该与外界完全隔绝,以保证学习环境的清净和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在国内,大学有自己圈定的领土,每一个大门都有保安把守,甚至要对每位进入大学校园的人进行身份验证
这虽然能够保证在校大学生的安全,却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使得大量的旅游资源被闲置下来,比如校史馆常年封锁
而大学本应作为学生从单纯的高中过渡到复杂的社会的桥梁,却被过度的保护起来,远远无法满足大学本身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职能
(二)发展的不平衡性
我国由于历史及地理的原因,本身经济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性,进而导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一流的综合性高校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以及各大省会城市,因此高校旅游也经常被视为城市旅游的一部分
而家长们也大多希望孩子能够去著名高校旅游,从而树立远大理想,这就出现了大学校园深度游发展的不平衡性
以武汉大学为例,近几年来每到樱花盛开的时节,进入武汉大学观看樱花的游客超过百万,而偏远地区的大学就不会有人如此高的人气
(三)旅游相关主体之间的矛盾
旅游者有期望感受大学氛围、体验名校生活的需求,但仍然存在有部分游客素质低下,扰乱高校正常教学秩序
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大学校园,一方面是希望可以借助开展校园旅游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另一方面出于管理方面的考虑不想过多的开放校园,所以又需要限制高校旅游的发展
作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对校园旅游给予重视
作为旅行社,仅有极少数将高校校园旅游作为发展城市旅游的一部分
以上旅游相关主体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旅游的发展
(四)旅游线路单一
我国校园旅游的发展历史仅有几十年,并且由于上述三个原因,目前市场上关于大学校园旅游的产品过于单一,大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某某大学一日游”,仅仅是将校园内部分景点串联起来,远远达不到深度游的程度
对于深度游的主要旅游者中小学生而言,仅有学校与旅行社一起承办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可以选择,而暑假和寒假期间,大学学生也已经放假,校园氛围大打折扣
三、国内大学校园深度游模式构建
大学校园深度游最重要的特点是游客根据自己的需求,用心体验大学的生活状态、校园的人文特色,从而充分了解校园的历史及文化
因此本文从游客的需求出发,紧扣深度旅游的定义,突出校园旅游的个性化和特色点,构建以下深度游线路
(一)拓展研学型
中小学生正是树立远大理想的关键时期,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思想也让拓展研学型深度游线路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作为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更有无数名牌大学汇集于此
中小学生可以感受到首都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