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的风险及对策 2017毕业论文下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上银行做为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业务产品,在农村信用社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降低经营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效快捷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但网上银行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农村信用社和客户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潜藏着一定风险。因此,在电子交易支付业务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监管制度也不是很完善的时期,所以我们需要全面净化网上银行的安全性,使得我们有一个安全、健康和快捷的交易平台。
一、网上银行的内涵
  网上银行(Online


Bank),又可称网络银行(NetBank或Internet

Bank),是指银行借助客户的个人电脑,通信终端或其他智能设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公用信息网向客户提供的银行业务和有关金融服务。
  根据网上银行的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网上银行所具有的三个特征:(1)将客户的个人电脑等智能设备作为网上银行业务的操作前台,具有自助的特征;(2)以因特网或其他公用信息网作为网上银行业务信息交换载体,具有网络化特征;(3)以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为网上银行的载体,具有传统银行业务特征。
二、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发展现状
  目前,以各大国有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已经走在了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前列,在客户基础、业务发展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相较之下,农村信用社的网上银行业务范围局限,部分地区网上银行发展缓慢滞后,而且全国大部分农村信用社还没有建立起网上银行,特别是在网上支付类业务上仍然是空白,造成了大部分优质客户的流失。
  在发展网上银行的同时,“网络钓鱼”、“假银行网站”等各种网银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使得银行和用户都在享受网上银行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网银安全问题的困惑。

三、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的风险分析
  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的风险是指因开办网上银行业务,或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给农村信用社带来资金、业务、声誉和法律等方面的潜在风险。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因此它不仅具有实体银行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各类风险。同时由于网上银行具有开放性特征,还会存在技术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新的风险。
1、技术风险。指在使用与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相关的产品、服务、传递渠道或系统时所产生或引发的不确定性或对银行管理不利的因素。如系统软硬件故障、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等造成的网络服务中断、数据外泄、系统故障、客户认证和数字签名证书被破译等风险。
2、操作风险。指由于客户或员工操作不当及失误而导致的业务损失和不确定性;

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外部事件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如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窃取客户银行卡账号和网上银行登录密码,进而盗用客户资金就是典型的操作风险事件。
3、声誉风险。指因负面公众舆论和媒体言论而导致农村信用社资金或客户严重流失的可能性。如网上银行安全问题是社会公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如果处置措施不当,不仅会严重损害农村信用社声誉,甚至会造成存款挤兑,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诱因。
4、法律风险。指由于违反或不遵守法律、法规及约定的惯例,或者没有完善地界定有关交易各方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产生和引发的对银行管理的不利因素。目前,主要是网上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现有的法律法规在体系和条款上存在缺陷,因此可能给农村信用社带来风险。
四、网上银行的风险防范对策
1.

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内部管理,保证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首先健全业务管理制度体系。根据网上银行业务的特点,制定全面的业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操作流程,实行定岗定责,细化、落实岗位职责分工,对业务流程的风险点,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其次加强员工安全教育。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制度、办法及各项规章制度,树立合法合规意识。学习、了解各类网银风险事件,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再次建立内控风险管控的长效机制。对网上银行所有业务管理和业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进行持续全面的识别和分析,把潜在风险因素列入网上银行业务风险清单,并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业务流程全过程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提高客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农村信用社应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对客户的宣传、引导、教育,促使客户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首先指导客户正确使用网上银行产品。通过现场演示、讲解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