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自从08年北京到天津两地间的高速铁路通车运营后,到现在仅仅6年时间,陆续有京沪、武广、郑西等高铁专线通车运营,我国跟其他国家相比是高速铁路发展速度最快、运营速度最快、掌握技术较为规范、运营跨度最长、在建规模最庞大的国家,统计表明、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促使中国在这短短几年里新增加的高铁里程已经超过了世界所有国家在过去几十里新建的高铁里程总和[1]。国外有权威报道说,中国的高速铁路使人们南北纵向出行时间减少了65%,东西减少
75%[2]。
我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对未来高铁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到
2020年,我国铁路开通里程将达到12
万公里以上,在国内的主干线上要建设客、货分开的线路,计划是新建的高速线路要超过
2万公里,加上提速线路和其他的新建铁路,中国的铁路快速客运线路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将不成问题,到时候所有省会城市和40万人口以上的中、小城市都将并入网络,覆盖中国85%以上人口[2]。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铁路是我国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中国每年的春运,如果没有铁路,很难想象春运怎么完成,高速铁路的发展显著地提高了人们出行的便利性,也极大了促进了旅游业的大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将出现在旅游行业。
2009年有则新闻报道称,在武广高铁开通后之后的当年春节、清明假期,武汉市迎来了从没有过的旅游倍增现象,为武汉旅游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同时,由于接待能力严重不足,突如其来的旅游者也给没有做足准备的武汉带来了旅游的“灾难”,
基础设施不健全、应急反应不及时等弊病全都暴露出来了,给部分景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有的甚至不可恢复,更为部分旅游目的地发展带来了警示。
高铁的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旅途时间大幅度缩短了,这样时空距离不在是远行的困难因素,能够方便出行,使得旅游欲望能很容易实现,各城市间商务旅游和休闲旅游发展自然能很快得到发展,日本东京到大阪以前一般需要8小时左右,现在通过高铁线路后行程时间缩减到4小时,有统计表明,由此每年因高铁而减少行程时间兑换的经济价值约为4
亿日元[4]。由于大大的节约了时间,也直接影响了其他交通工具的市场占有率,在居民出游市场上,人们以前普遍认为航空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但高铁现在抢占了航空的市场份额,此外,目的地城市的住宿业也因为高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比如对1小时城市经济圈来讲,由于旅途时间缩短可以当日往返,导致了很多游客不再住宿当地,这给当地住宿业会带来损失,同时因为高铁消耗时间一般都很短,必然会增加游客在其目的地多逗留的机会,使得旅游者在满足自己旅游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从世界高铁发展历史来看,我国高铁起步较晚,但是却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高速铁路的出现,给人一种新的远在千里又近在咫尺的感觉,在当今的社会经济交流中,时间感知距离逐渐替代了空间距离的影响,这是因为旅行时间的减少使得游客对空间距离的感知界限变得模糊。而且一座城市的高铁站一般是建在离城市中心不远的地方,且一般政府会为高铁站配备较好的基础交通服务体系。运输速度快是最大的优势对于普通铁路运输来讲;而相对于航空运输来讲,准点率、市内交通所需要时间、候车(机)时间、费用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调查表面,超过80%的高铁旅客候车时间均在
1
小时以内,而航空旅客候机时间一般不会低于1小时,甚至更高,航空交通的侯机、出机总体运行耗费时间较长。在游客个人承担费用方面,票价相对合理,因为高速铁路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国家财政给予了较大的支持,而航空公司多要考虑成本,费用居高不下。总之,时间相对较短,运输量大,费用相对合理是高速铁路的总体特点,而这些无疑都增强了城市间的可到达性,使得我国不少城市形成一系列的“1小时经济圈”和“1日交通圈”。
就是因为高铁的优势,刺激了人们出游的热情,扩大了市场需求,但有个问题是,在花费的时间、费用和目的的类型的比较条件下,人们一般会选择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的城市旅游,从某种意义讲,交通网络的改变,市场便利性的变革,让接近客源市场的城市或处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发展高铁旅游经济较为容易,而高铁沿线非枢纽城市反而可能流失较多的客源。
高铁线路的途径地会有很多中小城市,缺乏大城市的经济实力、文化势力、人口集中度等方面的优势,面对高铁这一个飞快发展的新生事物躲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