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铁与城市发展分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中图分类号:  U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现代大都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交通方式的不断发展


据经验表明,两种交通工具发展方式推动着世界城市现代化的空间结构发展:一是私人小汽车为主的工业化时代城市发展模式;一是以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为主的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发展模式

  一、天津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发展   在2005年至2020年天津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滨海新区为副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同时,现有的市域内其他区县新城的规模较小,通勤出行主要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间产业区的交通出行为主,而主城区和滨海新区到其他新城之间的出行量为辅

  多点布局、多元发展、多极增长的天津新市域格局,形成两个城市中心,即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

由于天津市城市空间发生了结构重大转变,导致了从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小汽车的交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域范围内的长距离出行的需求

因此,公共轨道交通凭借着对环境影响小、对资源浪费少,既能满足居民日常出行需求,又能满足城市发展的特点成为未来的趋势

  为满足空间战略的要求,天津将“两横两纵”的市域线作为布局

“两横”实现一小时通勤,保证了双城区相向拓展的发展策略,线路建成后与轻轨9号线,总计三条轨道交通联系双城区,使双城间时空距离被拉近

规划的市域线“两纵”将双城、双港与城市腹地的各个新建的城区有效的拼接起来,给整个城市未来在南北方向的扩张建设准备了充足的轨道建设基础条件

  二、轨道交通与土地开发一体化发展的实例   亚洲很多城市是资源稀缺型城市,如日本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其特点为城市发展速度快,人多地少,城市密度大

结合上述特点,以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为目标的交通导向型模式成为快速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的典型发展模式

  美国、加拿大等多数大城市是需求导向式的轨道交通与站域土地开发模式的典型,该模式主要解决交通问题中的客流因素

普遍采用的模式为:联合开发轨道交通和沿线土地,鼓励开发商积极参与,确保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后有充足客流

  当前,国内正在大力建设轨道交通,很多城市正在操作或规划筹措中,其中特大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等,中等城市有大连、青岛、温州等,这些城市的建设和开发的条件及方式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还都在初级阶段

虽然北京和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开始较早,交通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但对车站周边地块的综合开发并不充分,有规划的大规模开发模式尚未成熟

  三、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作为一种舒适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城际铁路、轻型轨道(轻轨)、单轨交通、城市地下铁路(地铁)、有轨电车等

同时作为一种速度快、运量大、服务水平高的公共交通方式,轨道交通能够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在城市土地的合理集约综合利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综合、科学、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多种大城市病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根本动因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保持原有地面风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不仅使地面环境得到了改善,又使现代化的城市的机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最大程度的满足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功能需求,最终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所有城市功能设施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和加强集约化,所以城市的本质不是扩散发展而是相对集约

衡量一个城市的集约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单位城市用地 GDP和城市土地价格,可以将空间容纳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率直接显示出来

城市中心区的地租相对较高,对其相应的地下空间进行开发能提高土地的空间容量,使该块土地的价值有所提高,突显了聚集效应在城市开发的重要地位

  土地利用布局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在城市不同区位上的投影,它决定了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从而也就决定了客流分布和居民出行距离

城市活动功能的空间划分与组合体现了城市各类用地的位置、面积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协调关系,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也决定了未来城市活动的效率

  四、天津地铁对城市发展及开发强度的案例分析   在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结构发展、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关键作用

在“十一五”期间,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空间结构不断发展,促进了天津的轨道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