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游客不同的需求,给红色旅游资源注入了新的内容


现今大别山的旅游资源已经成为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整体开发力度不够且与周别地区的合作性较差,难以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属于大别山独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从侧面反映了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欠缺,需大力进行改进和整顿

  一、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
  (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1、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资源的聚集地
  大别山有着丰富的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

从辛亥革命开始大别山就成为了兵家要塞之地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大量的革命事件都在此发展,因而也遗留下了很多的革命遗迹、旧址,被公认为红色遗迹最多的地方

目前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大别山就有13处六安市、信阳市、黄冈市均有分布

它们分别是:麻城市烈士陵园,皖西烈士陵园,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和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等

这些红色建筑不仅承载着我们辉煌的历史战绩,对革命的无限憧憬,也是提醒我们远离战争,追逐和平的最好标志,还是我们革命哀思最好的寄托

但大别山地区因为资金问题,对建筑保护力度不足,一些红色遗迹受到破坏

  2、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资源的诞生地
  除却丰富的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大别山地区也拥有许多具有许多非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以“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战斗作风,高尚的思想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核心的伟大的大别山革命精神

[2]当然产生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的歌谣,标语,且被代代相传的红色文化也是重要的红色资源

这些民歌,民谣,民间艺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以红安县为例,该县仅民歌就有《送郎当红军》,《董必武回故乡》等200多首,民舞40多,快板剧20多等等

这些资源如今通过不同的方式为人展现在大众面前,是大别山红色资源的代表之作

当地非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数量大,传播广

  (二)历史渊源深厚,红色品牌独特,响亮
  1、红色资源历史悠久
  对于大多人来说,提起大别山大约也就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其实除此代表性事件,大别山红色历史事迹早有先例大别山地区可以说是红色革命的开端地之一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大别山地区就出现了董必武、陈独秀、陈潭秋等优秀革命人才率先走上革命道路,这些人为以后革命道路做出巨大贡献,是红色革命的先驱

而后众多革命事件又频频在此发生

这里既是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的起始地,也是大革命时期中国第四红军的诞生地,还是抗日战争新四军的根据地,还是刘邓大军的逐鹿之地

这些历史事件都是大别山地区的象征,都是大别山历史悠久的红色资源的真实展示

  2、红色品牌深入人心
  以“千里跃进大别山,将军故乡”为历史背景形成的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品牌,品牌响亮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革命事件,人们早已耳熟能详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刘邓大军,凭着智慧和勇气越过大别山,千里跃进敌人的心脏,彻底改变了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

再者大别山区是中国著名的将军集中区,其中湖北被徐向前元帅题词概括为:“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被誉为“将军之乡”,这在中国绝无仅有可见当地的品牌多么有分量须得好好开发利用,假以时日才能成为当地独一无二的标签

  (三)地跨三城市,可携手共进
  大别山地区地跨湖北,安徽,河南三大城市

可依托,可选择的资源有很多

大别山地区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三省也必须加强合作,打破近年来恶性竞争的局面,整合三个城市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将分散的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的解决资源分散问题,增强景点之间的连接性

针对如今资源开发面临的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缺乏等问题共同提出解决办法,互帮互助,扫清障碍

将“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的名言真实的展现在生活中,实现三省共同进步与发展,利益共享

进而提升整体的竞争实力打造一个颇具特色的多元红色旅游景区

当然在加强自身内部协调性,更要积极的与周边地区进行旅游合作,规划,积极学习别人的成功之道

  (四)红色资源开发受到重视
  近年来,红色旅游掀起巨大的浪潮,成为时下较为流行的旅游产品之一

受到政府和相关旅游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大别山因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自身特色,已受到国家旅游局及旅游行业的关注和大力支持,被提名为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这对于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来说无疑是一个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