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IA的定义中,内部审计被定位于通过“确认”与“咨询”服务,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增加价值
随着企业面临风险越来越复杂,外部监管力度越来越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为企业增值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偏少,内部审计压力却越来越大,研究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实现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期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内部审计质量的涵义
目前尽管关于审计质量的研究较多,但大多都是从注册会计师角度提出
例如Watts和Zimmerman(1980)认为当客户发生违约行为时,审计师报告这一特定违约行为的概率可反映审计质量高低
Jacobson(1985)提出,剩余风险处于合理的低水平的审计师工作才是有质量的审计
在中国,审计大辞典(1990)中对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的优劣程度,也即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
”这反映了审计质量是衡量审计工作水平的一种反映,而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是是否能达到审计目的
内部审计与独立审计不同,除关注财务报表的错报,同时关注企业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以及经营管理活动的效果性
尤其是作为电力企业而言,财务报表的错漏报动机不强,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者更多关注后者
这也是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期望
因此,笔者认为,内部审计的质量需要从两个维度来衡量,一是内部审计工作程序的规范性,也就是内部审计的执业标准是否达到;二是内部审计提供的审计结果能否满足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期望
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做好高质量的审计工作需满足的两个条件
2、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内部审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负总体责任
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审计组织必须其进行控制,它是由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进行的,是全体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共同参与的自律行为
要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首先必须分析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1)内部审计环境
企业中,内部审计环境包括文化环境、领导层对审计的态度、员工对审计工作的认可,这些环境影响着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价值实现、组织模式设置等组织模式,对内部审计质量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2)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内部审计组织模式首先体现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上,独立性是审计最本质的特征,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它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
在集团公司中,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设置对内部审计质量也造成了影响,集权与分权的选择将会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运作模式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整个集团公司的审计质量
(3)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
内部审计业务需要靠审计师去进行,如何培养合格的审计师、组成一个搭配合理的审计组都是内部审计人力资源要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师素质的高低将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4)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对内部审计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影
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处理的介质发生了改变,势必对审计技术与方法有着新要求
一个能顺应时代发展的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才能有高质量的审计工作
连续审计、抽样统计、趋势分析、内部控制测评等现代技术都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变革
3、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全面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规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结合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3.1 建立项目主审负责制 加强审计项目督导
主审对一个审计项目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审计方案由主审制定,现场审计资源由主审进行分配,现场的审计重点、审计思路、审计方式方法和主审密切相关,因此首先要明确主审在审计项目中的责任,其次要定期对主审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审计沟通、最新的审计理念、审计案例分析等等,可以说,一个优秀的主审是审计项目团队中最宝贵的资源
第三,可以试行主审竞争上岗制,在薪酬计算上对主审主持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有所考虑
培养一支阶梯式的主审队伍是集团审计项目质量的有效保障
3.2 利用信息化对审计项目及集团审计业务进行督导
审计信息化为远程监控和集团管控提供了可能
在审计项目方面,一是审计组长对审计组进行远程管控在实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