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并把创业教育证书称为继文化知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加强创业教育,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生创业素质的关键,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对策,也是关系到提高从业人员竞争意识和能力的重大问题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改变新一代创业者基于文化习惯的心智结构,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为创业家和企业家的孕育和成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创业教育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通过适应性教育,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学会捕捉商业机会,提高创业管理的能力
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二、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的定位模糊
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倾向依然较为普遍,创业教育被当成是企业家速成教育,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就是成立大大小小的“学生创业公司”,培养大大小小的“学生老板”
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创业教育活动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创业教育受到“第二课堂论”的影响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即使在创业教育中增加理论学习的内容,也往往与专业学习相脱节
结果,创业教育成了“第二课堂”,被理解成单纯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商业计划大赛、创业企业家论坛或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等
(三)创业教育覆盖面狭窄,缺乏实践环节
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创业竞赛、商业计划书的指导上,很难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
虽然少数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加入了实践环节,但实践主要局限于创办创业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等,由于资金、软硬件条件、专业的局限,这种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往往把大多数学生排斥在创业教育之外
创业教育仅使一小部分学生受益,没有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氛围
(四)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与方法亟待改进
已经开展创业教育的一些高职院校,或是课程体系尚不健全,或是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体系后未能有效的解决“本土化”的问题,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很难对接
在教材选择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自编教材质量不高或是选不到合适的教材,处境尴尬
教学方式上,实践教学比较欠缺在教学对象上,也未达成共识,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存在较大偏差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丰富校园创业文化
1.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广泛利用校内橱窗、专栏、报刊、电子大屏幕、校园网等宣传媒体,加大对创业政策、创业知识、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事迹等的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2.定期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教育讲座、创业经验交流会、成功创业事迹报告会、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成果展示等创业文化活动,拓宽创业教育途径,形成创业教育活力
3.积极提供条件,组织成立网络创业协会、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学生旅行社、大学生家政服务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创业社团,广泛组织活动,营造大学生创业氛围
(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
1.推行“1+1+1”教学模式
理论课程主要设置《创业基础》和《创业实务》两门课程,通过第二课堂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通过创业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优化课程内容
宏观上,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四个方面、三个模块、十六个项目的内容,包括创业机会发现、创业项目评估、创业模式选择、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资金筹集、创业计划制定、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出资和验资、工商登记注册、刻制印章、组织机构代码证申办、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创业沙盘准备工作、创业沙盘实战过程、创业沙盘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