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2017毕业论文下载

随着“两办”颁布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颁布,进一步扩大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


市卫生局印发了《北京市卫生局直属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及审计操作指南的通知》,对医院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方向和要求

但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如何有效开展成为了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一)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具有特殊性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一般为各部门主持工作的正、副职领导干部、或分管财务、经济工作的正、副职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要通过对医院相关事项的审计来评价被审计人,即审事议人,这与以往的审计有本质的区别,是一个新的审计领域,常规的审计领域仅涉及财务收支审计或者是相关事项的审计,审计结果不牵扯到对人的评价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被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这要求审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更为广泛
主要包括:(1)预算执行和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财务收支及重要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

(3)资产管理情况,包括各类资产是否安全、完整,管理是否规范

(4)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与效果(5)内控制度建设情况(6)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的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扩展性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能力面对和应对各种类型事物及风险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具有跨越性
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指审计期间长,许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跨度长,因此实施经济责任要涉及的审计期间也相应较长;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单位多,审计不仅包括本级单位重要经济事项,还涉及到下属单位财政财务监管方面的情况,审计范围的扩大要求审计人员应该在总体上有一个很好把握

二、医院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1、  审计时效滞后
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常实行离任或临近离任前审计

审计实务中,往往是离任者已离岗或即将离岗,接任者也已经到位任职,有的离任者人走了好久才进行离任审计,时过境迁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资金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与外界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先离后审”的做法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由于被审计人已调任,致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审计的作用仅仅停留在形式和程序上,审计成果没有真正运用到干部管理监督中去

另一方面,因审计监督滞后,领导干部在任期期间发生的重大事项决策失误及经济损失发现时间晚,往往给医院造成的危害已无法弥补,同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离任者的追责也是困难重重

2、审计方法有限
目前在审计业务中医院审计多处在手工阶段,计算机审计发展缓慢,审计效率和效果受到直接影响

另外除国家审计可采用超常的审计手段外,单位内部审计在涉及到重大外部事项或与外部单位关联事项,内审人员仅能从单位内部获取相关资料,对于那些有疑惑的需要到外界取证的事项,很难象国家审计那样采取内查外调的强制手段,这样对于内审取证、审计深度及审计问题的提出和评判都带有一定的制约性

3、对经济责任人履行责任的评价存在难度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目前还未开成一套成熟的考核评价系统,对经济责任的考核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和衡量指标,这使审计人员很难对被评审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尤其象对审计人的经济水平、财经法规执行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重财务数据,忽视定性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内容重点不突出,雷同于常规审计,影响审计效果

另外医院存在经济责任人过度集权现象,一些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程序流于形式,甚至未经集体决策但为应付检查事后补做,这也对责任人的正确评价产生一定的难度

4、审计结果落实有难度
受现行经济责任审计离任或临近离任审计模式影响,审计报告中列明的问题及提出的整改意见,部分责任人重视度不够,同时被审计领导干部已离开原岗位,接任者推崇“新官不理旧账”,相当一部分继任者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对待审计,有时只要求财务部门和相关人员去落实审计整改建议,而相关监督部门也未及时跟进给予监督和检查,于是就陷入了审计年年审,问题年年在怪圈,流于形式的经济责任审计就成了审计人员一次次反反复复的练习,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监督和评价的职能

5、内部审计队伍存在不足
一方面内审部门不直接参与医院创收,领导认为可有可无,内审人员配备不到位;二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