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夜书房》 阿城和他的世界! 我们在城市里建下一座座图书馆,而博尔赫斯是我们心中最好的代言人,他说,“在所有人类的发明中,最令人惊叹的,无疑是书
其他发明只是人类躯体的拓展罢了
” 上世纪八十年代,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横空出世,世界上所有能够阅读华文的地区,都感受到了一种“惊涛拍岸”的力量
2016年初,阿城作品首次结集为《阿城文集》出版,全集共七册,既包括阿城的“三王”代表作,也有阿城散落在各处的散文杂文,范围涉及写作、电影、音乐、绘画、收藏、摄影、文坛掌故等诸多方面,是目前收录阿城作品最全的版本
《阿城文集》出版,虽然其中只有两卷是以前未结集出版过的,但已足够让喜爱阿城文字的人惊喜连连
甚至有读者感叹说这是邂逅32年之后不容错过的阿城
今晚的《长安夜书房》节目我们分享这套《阿城文集》,来认识阿城和他的世界
书名:《阿城文集》 作者:阿城 作家莫言说他是个“想得明白也活得明白的人
” 陈丹青说他是“天下第一聊天高手” 止庵说他算是第一个让自己感到中文之美的作家 唐诺称他为我们这个世代的“稀有财
” 台湾作家朱天文说他“惊涛拍案,他达到的高度至今还高悬在那里
” 这次集结出版的《阿城文集》是按照主题来分类的
除了经典的小说“王”系列和著名的散文集《威尼斯日记》,还有丰富的随笔、演讲、序言和访谈,从文化、电影、音乐到绘画,依次扫荡人文领域
然而尽管话题从多年前的电影《卧虎藏龙》跨到了最近的《聂隐娘》,我们在作者的语气里却很少能读出时间的递进
三十多年了,阿城还是那个阿城:口语和书面语对缝对位,观点堂堂正正又挠到痒处,而最重要的是,他仍然散发着“八十年代”的馥郁气息
《阿城文集》 ◆ ◆ ◆ ◆ ◆ ◆ ◆ ◆ ◆ ◆ 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
原籍重庆江津,生于北京是当代寻根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其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除小说外,还创作和改编剧本代表作是小说《棋王》
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版,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等
他的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关于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关心人类的生存方式,表现传统文化的现时积淀
◆ ◆ ◆ ◆ ◆ ◆ ◆ ◆ ◆ ◆ 《阿城文集》简介 ·《棋王•树王•孩子王》 八十年代震动华文阅读圈的三王系列,新收录国内外多种版本的作者自序和画家曹力画的阿城漫画像
·《遍地风流》 奠定其汉语写作界塔尖地位的经典之作,70篇经典短篇小说,新收录十几篇独家新作
·《威尼斯日记》 日记体随笔,记录阿城旅居意大利威尼斯时的见闻、随感
“阿城世俗观最系统化的呈现
”——王德威 ·《常识与通识》 阿城在《收获》杂志的专栏文章,“讲常识,句句都是断根儿的道理
……这个人对活着比对写文章重视,幸亏如此,给我们留下了活着的空间
”——王朔 ·《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 “阿城的小说读来如行云流水,仿佛不着一力,细看则颇有讲究
修辞遣字,是得实实在在造就出来的阿城对文字风格的要求,可以见诸《闲话闲说》中的篇章
”——王德威 ·《文化不是味精》 散文随笔集,文化、电影、绘画、摄影、音乐、人物等等无所不谈
·《脱腔》 散文随笔、谈话集,收录阿城任《华夏人文地理》主编期间为其所写文字,读书所得所感,与名家、记者的对谈
◆ ◆ ◆ ◆ ◆ ◆ ◆ ◆ ◆ ◆ 歌 单 陈鸿宇《途中》 周迅《外面》 宫傲《或者明天》 丢火车《我的世界因你而改变》 ◆ ◆ ◆ ◆ ◆ ◆ ◆ ◆ ◆ ◆ 《长安夜书房》 编后语 有人评价“阿城是个难以被化约描述的‘文艺复兴人’
他既能画画、拍照,也擅写小说、随笔、编电影剧本,还有烹调、修护家具、组装汽车等好手艺
称阿城是小说家、文体家或生活家,不妨视他为坐拥世俗却清明谦冲的智人
”阿城也是极厉害的编剧,他是钟惦棐的儿子,与电影有不解之缘八十年代著名的《芙蓉镇》,谢晋导演作品,编剧是阿城陈凯歌的《孩子王》,编剧是阿城——原作小说就是他的张艺谋、侯孝贤的电影顾问,是阿城更近一些的《聂隐娘》,编剧还是阿城
他也是威尼斯影展的评审,《海上花》的舞台设计,以及《人物》节目的策划人
阿城也讲民俗史,从商代青铜器的图案讲到保存在苗族巫师服饰里的图案,再发散到天文星象以及古书典籍,最终梳理出一套源自上古文明、横亘西亚东亚的、有关全人类文明的大理论,惊世骇俗!从写作、电影、音乐、绘画、收藏、摄影,他全精通;所以止庵会说,“阿城是一个跟传统接气的人……假如世界上没有通才这样的人物,都变成专家,那么世界会变得没有意思”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阿城,或许你也会有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 ◆ ◆ ◆ ◆ ◆ ◆ ◆ ◆ ◆ 网上在线收听回放: 陕西网络广播电视台首页点击“听广播”,手机、车载广播均可收听
蜻蜓FM首页点击“电台”→→“陕西”→→“陕西新闻广播”即可在线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