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APP产品体验报告

作业帮APP产品体验报告 体验目的: 作为产品新人,希望学习各类产品的设计


本次选择教育类工具性产品体验学习,希望看官批评指正

报告目录: 作业帮APP产品体验报告 0,体验环境 体验产品:作业帮V5.3.0 设备型号:魅族MX3 体验系统:Android 4.4.4. Flyme OS 4.2.8.2A 1,战略层 1.1 商业目标: 市场分析:根据艾瑞咨询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简报》的观点,2013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839.7亿,同比增长速度为19.9%


艾瑞分析认为,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语言培训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占市场规模的75%以上


随着在线教育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还将有更大的发展,预计到2017年达1733.9亿


因此,在线教育本身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

中国在线教育细分市场增长的预期是,中小学在线教育未来四年复合增长预期达到36.5%


而在整个在线教育的产业链上,作业100正是切入了中小学作业答题的领域


官方宣传语:作业帮——让学习更简单 宣传的功能点: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产品定位:帮助中小学生答题的工具产品 1.2用户需求 学生:作业多,写不完,不会写,没人教 家长:不会写,不会教,找补习费用高 答题用户:闲,愿意分享知识,展示能力,获得财富币 搜题需求的场景:课间,课后,假期,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1.3竞争优势 作为百度旗下的产品,有百度公司这样强大的资源支撑,本身在推广和流量上就有了很大的支撑


另外,百度的搜索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对作用帮这样搜题工具更是重要的支持


百度知道多年的用户支持,更是强大的壁垒
所以,作业帮出生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范围层 2.1历史版本体验 体验其从4.5.1版本至现在的5.0版本,可感受到产品一直在权衡是否要提升产品的社交属性


“同学圈“:4.5.1时,“圈子”是作为一级导航位于底部Tabbar中强调的,而在4.7.0则被隐藏至了“更多”中


这点我认为还是契合自己的产品定位,强化其作为搜题的工具性能

“回答”:“回答” 也从最初的一级导航处调整至更多,与“圈子”,“回答”,“视频课程”同为二级菜单


这点我认为是运营的需要,最初的内容运营需要鼓励用户答题,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另一方面则可以强调产品具有搜题的功能


版本发展,内容运营更加成熟,而且用户已经知道答题的方法和好处(可以得到财富币)


所以可以放置二级处,把空间留给搜题功能

“视频课程”:版本迭代中,“视频课程”一直没有处于强调的地位,这应该是与产品定位和产品常用的使用场景有关


因为视频的流量要求高,适应的场景不够灵活,另外作为用户的兴奋型需求,放置在二级菜单处可以理解


至于为什么不能下载,我仍然有疑惑

“作文”:百度指数发现“作文”这个关键词的搜索量远高于数学,地理等关键词,可知其一直存在于一级导航菜单位置的原因了


作业帮APP产品体验报告 其它功能:商城兑好礼,做任务赚财富这些功能一直在“更多”中展示,是产品提高活跃度的手段,更是延续了百度知道财富币这个功能


只觉得这个产品果真是百度生的

2.2最新版本功能体验 作业帮APP产品体验报告 拍题功能: 作业帮APP产品体验报告 练习功能: [图片上传中




(6)] 作业帮APP产品体验报告 搜索作文的功能 作业帮APP产品体验报告 3,结构层 作业帮APP的功能结构展示 [图片上传中




(9)] 整体结构清晰,体验顺畅

4.框架层 作业帮的导航用常见的底部标签式导航模式的交互框架,各入口清晰


用户能直观的了解app的核心功能,同时在使用上能很好地在几个标签间快速跳转


切换快速且不容易迷失

二级页面在筛选部分采用顶部菜单式导航,不占面积,很适合年级设置这样的不需频繁切换的功能


二级页面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分段选项卡模式,例如初中,高中之间切换和提问记录,收到回答之间切换,只需手势滑动界面,非常便捷


所以,我认为作业帮的交互设计体验是流畅,舒适的

5.表现层 5.1配色: 作业帮APP产品体验报告 作业帮的图标为白底,红字,顶部黄色,明度高,整体给人以自信,活泼,轻松的感觉


底部小小的百度标志,增强了品牌感
内部页面主色调为白色和蓝色,给人以清爽,安静的氛围

所以,我认为配色是符合青少年的特质,在视觉上很有亲切感,舒适感


5.2排版 在《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中提到了排版的几个原则:亲密性,对齐,重复,对比


作业帮整体都是遵循了这几个原则,但在部分细节上存在小问题

如下图 作业帮APP产品体验报告 6.总结 作业帮在TalkongData应用排行的O2O教育分类中排名第一,产品本身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要时刻把握产品定位,明确的定位才能在后期迭代中把握方向
遵循用户体验,从用户,场景出发设计产品,细节打动用户
好产品,用户一定可以感受到设计者的用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