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战量子科技:中国将迈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第一步; 澎湃新闻记者 王心馨 8月中旬,如果气象条件合适,中国将发射全球首颗“量子实验卫星”,迈出量子通信网络建设的第一步
此 后,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卫星,建成全球第一个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
今年下半年,京沪量子通信干道也将建成,届时国内将初步形成广域量子通信体 系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届时联接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通信网也将建成
到2030年左右,中国将建成全球 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各国围绕量子信息科学展开的科技竞赛已经打响,除中国外,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国也在积极部署该领域的研究
“十三五”科创规划提出建设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重点科技项目 量 子力学描述的是在单个原子或次原子粒子尺度上,物质与能量行为和相互的作用
人类能够在大尺度上直观地理解粒子的集体效应,但量子行为则通常显得奇异和反 常
这些特殊的量子现象包括量子叠加 (系统同时包含所有的可能测量结果,一旦某个测量发生,则结果将为定值)和量子纠缠(多粒子的叠加态,它们的属性相互关联影响)
量子的特性打破了人们对正常世界的理解目前量子信息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向:一是量子通信,二是量子计算
在量子通信领域,与其他许多先进的前沿科技领域相比,中国已经处在全球领先地位
8 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更是提到部署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重点科技项目
《规划》指出,面向 2030年,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有所突破
从更长远的战略需求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力争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深 海空间站、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点方向率先突破
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重大科技项目里,《规划》称,要研发城域、城际、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技术,研制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和实用化量子模拟机
量子实验卫星 今年46岁的浙江东阳人潘建伟,是国内量子通信的领军人物
2004年,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这一成果被《自然》杂志发表,并同时入选英国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评选出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
潘建伟的团队于2007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安全通信距离超过100公里的光纤量子密钥分发,2008年实现了国际上首个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2012年建成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
潘建伟还是此次量子实验卫星发射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据团队成员陆朝阳介绍,若首枚量子通信卫星顺利发射成功,中国将发射更多的卫星
若要实现覆盖全球的安全通信网络,大约需要20颗卫星
左边为陆朝阳,右边为潘建伟 《Nature》报道称,中国量子实验卫星的核心是一个能够产生纠缠光子对的晶体,这些光子对无论相距多远,它们的属性仍然保持纠缠
卫星的首个任务是向北京和维也纳的地面站发射这些纠缠光子对,使用它们生成密钥
这 项任务为期两年,团队还计划在此期间执行名为贝尔测试的统计测量,以证明相距1200公里的粒子之间存在纠缠
根据量子理论预测任何距离之间都存在纠缠, 但需要贝尔测试实际验证
此外,团队还将尝试“隐形传输”量子态,通过使用纠缠光子对以及以更加常规方式传输的信息,在新的位置重构光子的量子态
潘建伟说希望通过量子通信研究,从初步实现局域量子通信网络,到实现多横多纵的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以保证信息传输的绝对安全;通过量子计算研究,为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实现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有效挖掘;通过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实现新一代定位导航等等
“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都是属于量子调控技术范围”潘建伟说,“目前,全世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都非常弱
” 潘建伟预测,不到十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就能够造出一种专用的量子计算机或者叫做量子模拟机,在某些计算能力上要比目前最快的传统计算机快百亿倍甚至更多
各国备战量子信息技术 除了中国在紧锣密鼓地部署量子通信,寻求国际领先地位外,其他国家也在积极推进量子信息科学的研究
美 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在7月份,发布了《推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的报告
报告中,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对量子信息科学的重要 性,前瞻性进行了阐述,还介绍了美国在量子信息科学的研究发展状况
该委员会认为量子计算能有效推动化学、材料科学和粒子物理发展,未来可能最终会颠覆众 多科学领域,人工智能也当属其中之一
美国政府随即在官网发文,督促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尽快就量子信息科学(QIS)议题进行交流,以保证量子信息研发的关键需求得到满足
目前,美国科技公司谷歌、IBM等已经在量子计算机领域有所投入
欧洲国家也不甘自己在量子领域落后
今年4月份,欧盟委员会对外宣布,将斥资10亿欧元投入量子技术,希望这个项目“将会让欧洲处于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前沿,未来10年在科学、产业和社会方面带来变革性的进展”
加 拿大也是量子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据《Nature》新闻杂志报道,加拿大的一直科研团队正提出在地面生成纠缠光子对,然后将其中部分发射至重量不到30 公斤的微型卫星上
这比在太空生成光子便宜,加拿大量子加密与科学卫星(QEYSSat)团队成员,滑铁卢大学物理学家Brendon Higgins说,但是将光子发送到运动的卫星上将是一项挑战
该团队计划首先在飞机上使用光子接收器测试该系统
除此之外,新加坡国立大学和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合作,利用重量为5公斤的卫星(也称为立方体卫星)开展量子实验
去年,该团队发射了一颗立方体卫星,在轨道中产生并测量“关联”光子对;他们希望在明年发射可以产生完全纠缠光子对的装备
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学家Alexander Ling在接受《Nature》的采访时认为,立方体卫星单个耗费仅10万美元,使太空量子通信易于实现
2.最高检对中国电信集团原董事长常小兵立案侦查; 集微网 8月9日报道 今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决定,依法对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常小兵以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案件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2015年1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常小兵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2015年12月30日,中国电信董事会宣布,常小兵已辞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CEO职务
据了解,常小兵被调查仅仅距离上任中国电信才4个月之久,因此和电信相关性很小
在常小兵之前,张智江、宗新华被免职调查,熊昱也被举报调查,中国联通8名厅级干部也被查出存在以权谋私的问题
资料显示,常小兵 1957年3月出生,1975年3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2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历任:南京市电信局副局长,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副局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局长,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2015年8月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3.下半年白牌平板出货将较上半年增30%; DIGITIMES Research调查显示,进入2016年下半,上游零组件缺货和涨价问题可望舒缓,原第2季订单递延至下半年出货,加上欧美市场进入拉货旺季,因此2016年下半白牌平板出货量与上半年相比,可望增长30%,达3,900万台
若与2015年同期相比,2016年下半白牌平板出货量将年减6.3%,呈现自2014年出货高峰转入衰退趋势以来的最小跌幅,出货量衰退接近尾声,加上产业集中度提高可降低杀价竞争风险,白牌平板产业可望缓步走入较健康的产业格局
零组件缺货问题方面,缺货最严重的面板在第3季末可望因供给增加而获纾解,记忆体经过第2季产能调整后,价格涨幅可望趋缓,因此2016年下半供给面不利因素将淡化
需求面方面,欧美成熟市场因季节性因素,2016年下半进入旺季,大卖场对Wi-Fi平板需求增加
在新兴市场,过度依赖原物料的国家仍在经济低迷状态,而东南亚经济相对平稳;南美则受奥运的短期经济面刺激影响,当地消费可望小幅回升
白 牌平板尺寸方面,第4季因欧美卖场旺季订单的季节性因素影响,7寸平板出货量比重将自前季升至54%
若与2015年第4季相较,尺寸变化承袭过去走势, 因7寸毛利日益降低,厂商倾向增加8寸平板出货,使8寸所占比例提升,而10寸以上因2合1平板市场需求畅旺,出货量比重亦有提升趋势
白牌平板 应用处理器(AP)方面,2016年下半联发科所占比重恐降至45%左右,主因通讯平板部分市场被展讯侵蚀,加上受季节性因素影响,Wi-Fi平板需求增 加,压抑通讯平板出货比重,造成以通讯平板AP为主的联发科,其白牌平板晶片占有率下降
英特尔(Intel)在2016年下半打消SoFIA库存,则将 使其在白牌平板AP市占率走高至16%以上
零组件供需缺口减小、欧美旺季效应 2H’16白牌平板出货将较上半年增30%(3) DIGITIMES Research预估2016年下半因欧美市场进入旺季,且零组件缺货现象可望舒缓,使第2季因缺货而无法出货的订单将在第3季获排解,促使下半年白牌平板合计出货达3,900万台
将较上半年增加30%,占全年出货量约56.4%
第4季受惠于欧美节庆旺季,可望带动出货走高至2,050万台,季增10.8%
优于2015年同期的4.7%负成长 年增率可望挥别过去4季负数,转为小幅成长1%
DIGITIMES 4.微型太阳能电池可为个人装置供电;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的研究人员打造出高性能的小规模侧向太阳能电池,可应用于穿戴式医疗感测器、智慧手表,以及甚至是自动对焦的隐形眼镜等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UW-Madison)的研究人员打造出高性能的小规模侧向太阳能电池,可应用于穿戴式医疗感测器、智慧手表,以及甚至是自动对焦的隐形眼镜等
该研究小组在用于隔离光采集与电荷传导功能的透明玻璃顶部,打造出一种密集封装、并排的微型电极阵列
相较于其他侧向电池设计约1.8%的转换效率,研究人员打造的这些电池透过60%的填充因子,可达到5.2%的转换效率
“从制造的角度来看,它更容易制造出并排的结构,”UW-Madison电子与电脑工程系教授Hongrui Jiang表示,“由上而下的结构必须以多个步骤进行后进行校准,这对于小规模的电池来说十分具有挑战性
我们十分轻松地击败了其他所有的侧向结构
” Hongrui Jiang观察光源照亮新一代侧向太阳能电池的校准情形
他与研究小组开发的太阳能电池可从入射光采集较现有技术更多3倍的电量 (来源:Stephanie Precourt,UWM) “在其他结构中,许多的电量都被浪费掉了,主要是因为没有电极或电极不匹配
我们所开发的技术让我们得以打造极其紧密的侧向结构,因而可利用完整的电量
” 透过探索可进一步最佳化透明度与导电性的材料,Hongrui Jiang和研究小组们正致力于打造更小且更有效率的太阳能电池
最终,他们计划开发出小规模的软性太阳能电池,从而为电调谐的隐形眼镜供电
编译:Susan Hong (参考原文:Tiny Solar Cells Could Power Personal Devices,by Nick Flaherty)eettaiwan 5.传诺基亚安卓智能手机2017年初推出; 集微网 8月9日报道 很多人都认为,诺基亚迅速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及时选择推出Android 系统的智能手机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诺基亚品牌的Android 智能手机最早2017年初推出
今年5月,富士康以3.5亿美元从微软手中买下诺基亚手机品牌
而HMD、诺基亚、富士康三方已经签署协议,建立一个合作框架支持诺基亚品牌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全球业务
其中HMD 是由原有诺基亚公司骨干组成的初创公司
该协议将授权 HMD 全权运营、管理诺基亚品牌手机和平板电脑销售、营销和分销,独家使用富智康从微软收购的全球销售和分销网络
据国外媒体报道,除了功能手机外,HMD 还在着手研发一款智能手机,品牌仍然是诺基亚
据了解,研发中的两款诺基亚定位是高端安卓手机,分别是诺基亚C1和诺基亚P1
这两款诺基亚安卓手机分别是5.2英寸和5.5英寸,搭载Android 7.0系统,都将配备2K分辨率的AMOLED面板,采用金属机身设计和诺基亚的风格
消息称,诺基亚牌智能手机可能会在2017年初正式推出
6.大陆苹果全力追赶三星可折叠手机 最近联想、Oppo等大陆智能型手机业陆续传出投入研发可弯、可折的智能型手机与平板手机 (Phablet)概念设计,成为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之外,从事相关技术研发的强力竞争者
苹果(Apple)也借由提出专利申请,让这场新世代智能型手机之战浮上台面
据 韩媒全球经济报导,三星电子早在10年前就开始进行可折叠智能型手机研究,但最近大陆智能型手机业者也不甘示弱,陆续公开相关概念产品
联想在6月旧金山 举行的Lenovo Tech World活动中,由技术长Peter Hortensius介绍可弯曲成为手环配戴的智能型手机;网路也流传Oppo从2015年夏天开始,研发中的折叠式智能型手机样品照片
市调业者IHS预估,2020年折叠式智能型手机约可卖出1.8亿台;南韩分析师表示,三星投入研发折叠式智能型手机已有10年之久,近期才投入研发的后进业者,不见得与三星有相同的技术水准
传闻三星以Project Valley做为折叠式智能型手机的研发代号,最近曾提出使用银纳米线(Silver Nanowire)的可挠式触控显示器技术的专利申请;SamMobile网站也报导,三星正在大陆秘密进行样品测试
日 前三星电子北美法人执行长Gregory Lee表示,可挠式智能型手机迟早会与消费者见面,暗示距离产品上市应不会太远
国外媒体也曾报导,三星将在2017年初以Galaxy X的名称推出折叠式智能型手机,可能的时间点应是2017年全球移动通讯大会(MWC 2017)举办期间
彭博(Bloomberg)也曾报导,三星将在2017年发表2款搭载OLED显示器的折叠式智能型手机,其中一款对折后为5吋荧 幕,摊平后为8吋
联想6月共发表了2款可折叠智能型手机概念产品惊艳全场
可弯曲的智能型手机采 用4.35吋触控荧幕,搭配Android作业系统;可对折的平板电脑全荧幕为7.8吋,像书籍一样对折后荧幕为5.5吋,可当成智能型手机使用
联想表 示,2款产品目前都还在研发初期阶段,但会尽快将其推向商用化
5月时网路上也流出Oppo研发中的折叠式智能型手机样品照片,同时揭露这项研发是从2015年8月开始,2016年2月完成样品制造;样品上采用的作业系统为Android
Oppo目前为全球第五大智能型手机业者,2015年智能型手机销售量超过5,000万台
至 于被三星视为宿敌的苹果,由专利申请内容来看,投入研发折叠式手机的时间至少也有5年以上
2016年初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公布的苹果专利项目 中,包含可用于折叠式智能型手机的技术,名称为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s(US 9274562 B2),内容包含可折弯的Housing与电池设计
传闻苹果计划在2017年将可折叠的内部零件实际用于产品,包含可挠式OLED显示器
苹果表示,规划中的可挠式产品设计未来将用于iPhone、iPad、Apple Watch等各项产品;这件专利早在2011年第3季就已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