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处女作|李旭:《图书选题成功开发与管理》

1992年 3月,撰写个人入行出版以来的 第一篇重要论文《图书选题成功开发与管理》 (约6500字),发表在国家出版专业核心期刊《编辑之友》第3期


7月,该文被国家权威刊物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第7期全文转载


1 . 畅销书选题策划基本原理  选题是作者写畅销书和出版社出畅销书的基础


好的畅销书选题贵在创新,贵在策划,尤其是贵在首次开发

《哈利 • 波特》第一卷的成功开发带动了以后各卷的接连成功,第一部“奶酪”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带动其它《我能动谁的奶酪》等“奶酪”类图书的开发,“新概念作文”的接连开发等都是如此


 (1)开发畅销书选题的内涵和意义

 要言之,开发就是创造,是选题开发者对于题目(问题或课题)的提出、设计和选择,是一种有目的的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选题开发者所掌握的信息量和他所拥有的思维力是两个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信息,人的主观思维就失去了“客观的”前提,反过来,没有人的能动思维力,信息也就没有被开发直至被充分开发的可能


在信息与思维力的关系上,各种信息诚为可贵,但思维力的价值更高,前者是“硬件”,后者是“软件”


开发选题就是人的思维对于外界“客观”信息的加工和开发过程

开发的最后结果就是设计并写出正式的选题方案(或计划),供作者或编辑人员参考使用


从事畅销书选题开发的人,可以是出版社的编辑,也可以是作者本人,还可能是既非编辑又非作者的业余的或专门的选题策划人或选题策划公司


不拘一涂,胜者为能

 开发畅销书选题有两个最重要的要求或者说是两个最突出的特征:一是选题的创新性,另一是选题的市场价值


一方面,所谓开发就是创造,这种创造可以是全新的,也可以是部分创新;可以是它比以往增添了新内容,也可以是它比以往设计出了新形式,或者是它从内容到形式都比以往有所“发明”


只有这样的选题才称得上是开发

另一方面,在选题创新的基础上,又要求这种创新具有相当的市场价值与应用功能,以保证成书的巨大经济收益


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扩大,开发选题的重点又往往不止一个,而是有很多好的课题需要研究,有很多好的畅销图书选题亟待开发


依笔者之见,好的畅销图书选题比比皆是,并且将会越来越多,关键在于策划者的创意思索并明智地加以选择


开发本身就意味着选择,从开发到再开发也意味着选择,因而开发选题始终存在着一个选择问题


面对如此众多并且会愈来愈多的好的畅销图书选题,人们只有认真加以选择,有选择性地加以开发,才不致于茫然不知所措或是流于盲目过程,以避免造成大量的却是无谓的时间资源浪费和智力资源浪费


近年来国内外成功的畅销书选题开发实践(参见经典案例介绍部分)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 (2)开发畅销书选题时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 归纳起来,开发畅销图书选题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大致包括如下4个方面的内容: ①创新性原则:如上所言,没有一点创新的选题就不成其为开发, 畅销书选题价值的大小往往是与选题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创新成分的多少成正比关系的,选题创新的成分愈多,选题本身的价值就愈大,反之亦然


而且,不仅选题要新,内容也要是原创性的

 ②市场性原则:指畅销书选题创新有明确的市场目标,能够满足某一方面时尚阅读的需要,实现选题的使用价值


这是开发选题的市场价值所在

 ③时效性原则:是指开发畅销书选题要在时间上尽量提前或保证时效,保证成书的早日问世或恰到好处,争取主动,同时又不失时机


④可行性原则:是指从事畅销书选题开发要考虑印刷技术的发展状况、作者的写作能力和出版社的财力宣传力发行力等条件是否已经具备或者通过努力能够具备


有的具备畅销书选题潜质的主意(计划)尽管不错,但由于过于“超前”,或作者的能力达不到,或出版部门的财力宣传力发行力达不到,再好的选题构想也只能伺机开发


 所有以上这些原则,都是畅销书选题开发者在开发图书新选题所应努力遵循的,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开发者对这些原则又要加以灵活运用,因势制宜,因“题”制宜


 (3)开发畅销书选题的一般程序

 开发畅销书选题同开发一般图书选题一样,它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选题开发者把外界的各种信息输入大脑,大脑经过复杂的思维过程输出新的选题构想的过程


 开发畅销书选题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收集畅销书信息、发现具有畅销潜质的问题、确定目标,设计选题草案、评价论证、敲定正式方案和反馈调节等几个循序渐进的环节


 ① 畅销书信息前提:各种信息是开发选题所必需的客观依据,它们包括时代发展的总趋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术发展进度、作者的写作水平、受众的喜好需要、同类畅销书的出版现状等


 ②发现具有畅销潜质的问题:信息并不等同于新选题

从各种信息的夹缝中发现值得解决又尚未解决或是尚未较好解决的课题,是进一步分析课题并提出课题研究方案的关键


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时也更困难,它要求开发者具有并投入敏锐的社会观察力、丰富的创新想象力和深刻的市场分析力


 ③确定畅销书选题目标:在发现问题“视域”的基础上选择有利的突破口,确定最佳“视角”和最佳“视点”


如选择开发一个书名为《畅销图书选题开发史》的选题,拟定把总结中外历史上畅销书籍选题的历史作为主要内容,写出一本书,对于创作学、选题学乃至“选题开发学”的研究,将是大有裨益的


 ④设计畅销书选题草案:即初步拟出图书编写方案

内容包括选题名称、设置理由、价值,类别、体裁,规模、作(译)者状况、内容梗概、读者与社会需求、销售前景预测、完成写作时间和成书后投放市场的最佳时机等


 ⑤评价论证:即对初拟出的选题草案进行评价、分析和论证,找出不足之处或提出不同意见,使选题草案得以优化(或优选——如果选题草案不止一个)


 ⑥讨论提纲、文体甚至目录细节:即根据读者爱好,把选题大纲、目录、样篇、写法反复推敲、完善,为写作者依据参考


 ⑦反馈调节:指在畅销书选题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允许根据最新信息及时地进行调节,使选题方案进一步优化


开发畅销书选题就是这样一种过程:同类畅销书信息→创新思维→确定畅销书选题目标→新信息→再思维→选题质量提高或新选题……步步深入


最后确定要开发的畅销书项目,对外约稿
 (4)开发畅销书选题的基本思路

 开发畅销图书选题作为开发者的一种对各种信息的思维活动,开发者要遵循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一般规律,在实践中做到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既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力,通过对知识、信息、形式或结构等的重新组合,发现尽可能多的选题新角度,又善于进行逻辑分析和演绎推理,对选题构想加以综合,形成一定方案,完成思维集中过程


这是开发畅销书选题最基本的思维机制

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较常用的畅销书选题开发思路有: ①鼎新术:选题的创新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永无止息


选题开发的节奏将日趋加快,尤其是第一次出现的新学科、新发现、新方法、新手段、新体裁等


这种前所未有的创新往往对后来有较大的影响
如《学习的革命》

②弄潮术:即紧扣时代潮流和现实的迫切需要,知“潮”而“弄”,使选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为现实服务


如《中国人敢于说不》
③逆反术:即进行反向思维,从问题的另一面考虑图书选题

如相对于《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的另一本书《孙悟空不是个好员工》


 ④移植术:即通过借鉴模仿其它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等,从事选题开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诸多新兴边缘学科的诞生大都是科学“移植”的结果,如《水煮三国》


⑤改进术:即通过对同类“已有”图书的分析研究,发现其优点和不足,然后在继承其优点的基础上,努力找到弥补其缺憾的出路和办法,推出“已有”图书所未有的新内容或新形式


如《正说清朝十二帝》、《老照片》

 ⑥预测术:即开发选题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放眼未来,重视对未来——即“明天的现实”的探索,为“察今”服务


如《大趋势》、《2000年的中国》等,在选题立意上就有着明显的预测性质


 (5)开发畅销书选题的组织与管理

 目前,国内专门从事畅销图书选题开发的工作室、文化公司已为数不少,随着信息知识的迅速发展和出版竞争的日愈激烈,出版社也纷纷成立专门的畅销书选题开发机构,如成立“畅销书编辑部”或“畅销书策划室”,开展畅销书选题开发、宣传和市场运作


将来在社会上还将会成立私营性质的“畅销书策划公司”或“畅销书研究院”


这种机构下面可设“市场信息部”、“选题策划部”、“创作部”和“对外合作部”等,分别承担“进口”、“出口”畅销书选题、组织作者从事创作和联系出版单位等事务,自成体系,自成网络,灵活跻身于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和成千上万家书商之间


成功开发和管理畅销书选题是整个写书和出书活动的“龙头”所在,无论是从畅销书创作还是从事畅销书出版经营,都必须从开发畅销书选题做起,认真做好畅销书选题的开发与管理


策划出好选题等于保证了畅销的一半

 【 1990 — 2004年历程回顾 】(节选1990-1994年) 1990年 5月,在刚满24岁获得 东北师范大学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 后,曾怀揣简历、独自前往北京新华出版社(当时穆靑任新华社社长,为杞县同乡)、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10余家对口单位联系工作,未成,遂返归家乡省城郑州20余天四处求职,最后 自荐到河南人民出版社文史编辑处 担任一名助理编辑


1991年 初入出版行业,做了一年的校对工作

当时本社出版的文史类图书如“40年国是反思从书”、“中华民国史丛书”、“1949-1989年的中国”、“中国人的奥秘丛书”、“名君”“名臣”“名将”三传等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与张黛(已故著名国画家李伯安的夫人)、张继红这两位“全国优秀中靑年编辑”称号获得者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多受教益


1992年 ,受读研时关注“心态史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名为“心态史系列”的小丛书,并在12月编辑出版该系列的第一种《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彭卫著,28万字),该书为国内第一部“心态史学”学科建设著作


3月,撰写个人入行以来 第一篇重要论文《图书选题成功开发与管理》 (约6500字),发表在国家出版专业核心期刊《编辑之友》第3期


该文在阐述图书选题开发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国内出版社要及早成立自己专门的选题开发和宣传机构


5月,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史学月刊》第5期发表为《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一书撰写的书评


7月,国家级权威刊物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第7期全文转载《编辑之友》第3期发表的 《 图书选题成功开发与管理》


同时,为迎接1993年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受《全国新书目·名人与书》中一段文字“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本书是宋代笔记小说《容斋随笔》……”的启发,创意、策划并约请河南大学母校师友 编译了1992年北京图书节十大畅销书《毛泽东终生珍爱的书 —— 〈容斋随笔〉(白话本)》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一书(并任主编之一)


该书出版后,个人写书评书讯书摘等寄往国内20多家报刊发表,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广州日报》、《光明日报》、《文摘报》、《文汇读书周报》、《河南日报》等,使该书迅速成为畅销书,重印8次达10万册,书商盗版几十万册


该书在当年销售数量排名第二,仅次于毛毛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


1993年台湾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买走了繁体字版权
该书引发了一阵“毛泽东读书热”、“《容斋随笔》热”

本书的畅销使本人开始留意观察畅销书现象并收几集有关资料至今,并最终落实到10余年后个人专著《畅销书策划》一书的写作


不过,当时尚不懂用版税制保护个人版权,而错失了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的天赐良机


10月18日,在《广州日报·读书版》发表《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书评


1993年 ,担任责任编辑的《神人同居的世界——中国祠神文化》(程民生博士著,25万字)出版


3月,主编《广告语鉴赏》(20万字),由大连出版社出版,印数10000册


6月,在原西安大学校长张岂之主编的《中华文化》杂志第6期发表“智与情”


8月19日,在《广州日报》发表为《神人同居的世界 —— 中国祠神文化》撰写的书评:“剖析神圣 ”


另为改书撰写 的书评“再现众神的形象”,发表在《博览群书》第8期


30日,在《河南日报》发表“写在《容斋随笔》再版之际”

此时家乡拓宽街道,乡政府非要每家建两层楼房,否则就由别人建房,母亲情急之下来到省城找钱,而且建 6 间房需两万元,个人顿时陷入巨大压力之下


加之 3 年前与长春女友分手,心结未解,钱是为母亲借够了,可个人身心生活却陷入了空前危机!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个人在心底最深处 提出“ 精神力学 ”概念以自救


当时个人除了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内在的精神之力外,已一无所有,故想一走了之,考取个哲学博士以安放那已了无色彩的心


10月,致函中国哲学泰斗、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询问报考其博士研究生事宜


张老复函:“ 你提出的‘精神力’的观念十分重要 ,可喜可贺
可惜我已不再招收博士研究生
”邀他代题“精神力学 ” 书名也一并寄至

11月,南京《社科信息》杂志第11期发表吉林大学学生白炜(现为《北京晚报》记者)的介绍文章:“精神力学——学人李旭的哲学思考”


12月,个人小传收入《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第339页,周伟舟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19日,在广州《信息时报》 发表“话说广告哲学”

1994年 3月,担任责任编辑的“心态史系列”第2种《名人变态与变态名人》出版


3月,主编《白话名言库》(70万字)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初版4000册,1995年重印5000册


5月,策划并担任责任编辑的“36计系列”第1种《中国历代美人计》出版,该书作者万安培原为中南财经大学讲师,现调入中央财经研究所


6月,《畅销书摘》第6期摘发《名人变态与变态名人》之“心理变态的暴君”一节约3000字


8月, 被评为编辑职称

策划并担任责任编辑的“广告文库”3种:《广告大师说广告》、《广告金句2000》、《广告绝招366》出版


初版4000册,后来重印5000册

9月,策划、编辑“点子文库”,该文库第一种《绝妙点子大观》(34万字)出版,初版5000册


从此时开始使用笔名“豫人”,意味自己是河南人的代表, 提出“智利天下”即以智慧造福天下百姓的人生理念


并打出“豫人策划”标志,该标志由“杞人”同乡、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区标设计者、原河南大学讲师、现清华大学艺术中心副主任肖红教授设计


10-11月间,在《河南日报》开个人专栏,发表广告4论:《广告是什么》(10月15日)、《广告与欲望》(10月8日)、《广告就是投入智慧》(11月5日)、《广告界新动向》(11月26日)


12月,向单位提出6000字“《点子家》杂志创刊策划书”

这是个人第一次向单位建言“社刊工程”,也是个人第一次对创办刊物明确发生浓厚兴趣


同月,个人小传入选胡小宣主编的《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