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工作的两个“结”

做好工作的两个“结” 董事长说典故(十) 文/毛波杰 苏州市东吴物业公司副总经理 韦董喜欢用启发式的问题来讲话,而当我们正琢磨他要给出的答案时,话锋一转,点拨一下,让大家豁然开朗


这是颇具禅意的一种问答形式,往往能让人一下子顿悟

人生的困惑一般不是来自愚笨、木讷,而是具有一些小聪明缺乏大智慧,小聪明会让人陷入各种困顿之中、不可自拔,还不如质朴、不开腔的人活得快乐

法国知名心理学家皮埃尔·让内就研究过被称之为“聪明人的病”,可见这的确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

我想,我们这些读了一些书,考了一些证的所谓物业行业职业经理人,多的是一些“聪明人”,但是缺乏真正的大智慧

看过稻盛和夫先生《活法》一书的人,大家会发现稻盛和夫先生就是一个朴实如农夫一样的人,他提倡劳动,提倡热情地工作,提倡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但是,他恰恰是一位伟大的智者、仁者,大智若愚,上善若水

与稻盛先生相比,我们这些“聪明人”显得多么的low,人家是有着一屋子西瓜的智者,我们只是盯着手心里的几粒芝麻沾沾自喜

这些夜郎自大的喜悦,在一次年终总结动员会议上被韦董严肃批评了

他指着一些单位上报的年终总结和个人总结,讲了一番发人深省的话

他问道:你们知道做好工作有哪两个“结”吗?因为是总结动员会,所以不少人猜出了第一个“结”即“总结”

但是第二个是什么“结”,大家还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陈书记、陈总监他们几个跟随韦董很久了,想必是知道答案的,但都笑而不语

这种情形,就好像释迦牟尼佛在灵山法会上说法一样,天花乱坠,佛祖拈着一朵花问大家是否明了啥意思?大家都着了相,花瓣沾衣,只有迦叶尊者对佛祖会心一笑

于是,佛祖就把心法传给了迦叶尊者,后者也是禅宗初祖(达摩是中国禅宗初祖)

这就是拈花一笑成语的来源

而那天的我们,多数就好像是“大王叫我来巡山”歌里唱的小妖怪,晃悠晃悠,答不出韦董的问题

后来韦董就说,还有一个“结”是“团结”
毛泽东同志讲过:我们革命 胜利靠什么?一靠总结,二靠团结

我们这样的企业,看上去很强大了,但是跟国内外一流的企业比比看,我们差距有多大?革命尚未成功,但是很多同志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了

你们看看有些单位的总结写成什么样子了?有些人做了领导,总结就让办公室的人代写了,一看就不是你的风格嘛! 在这次动员会上,韦董提出我们要改革总结的形式,按照平衡积分卡和战略地图的要求进行总结,要重点讲问题和不足,突出努力的方向

他说,成绩不讲跑不掉,问题不讲改不掉嘛!以此严肃的批评那些报喜不报忧、盲目乐观的总结

对于总助以上的同志,韦董另行召开会议,听取我们对分管工作的汇报,并进行点评,让大家着实紧张了一番,因为以往我们这些公司领导,一般都是听别人汇报的,自己写一份书面总结即可

那么,做好工作为什么要依靠总结和团结呢? 一靠总结

如果读者君您是我的同行,请您说说看物业工作的第一印象或者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物业工作?我问了很多圈内朋友,他们很冷漠地给我回复了一个字:“烦”

我不知道是否我的问题让他们感到烦呢,还是他们对物业工作的印象就是烦呢?我想,后者的因素应该多一些吧

那么,既然我们的工作是“烦”的,琐碎的,繁杂的,如何化繁为简、化烦为乐呢? 要解决这样的烦恼,必须要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但科学管理的基础是对管理现象的分析、对管理规律的把握

而达到这样的管理目标,必须做好各项总结工作

东吴物业总经理陈爱萍女士力推我们各个项目开展每日的总结,各个班组都应该开晨会,有些项目早晨、傍晚都应该开会

我想是很有道理的

你这个经理、主管再差劲,总可以从员工的总结、业户的反映中提炼一些东西来;你这个员工再木讷,也总可以从主管、经理的指点中避免错误、失误、不足,提高服务水平

总结是为了提高,掌握物业服务工作的规律性东西
对于分公司、分部的班子,更应该强调总结工作

我记得刚刚参加物业工作不久,所在部门在汪企明老科长的领导下,雷打不动的每月召开全体管理员会议,传达集团声音,总结当月工作,布置下月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这样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就对物业管理的生动实践有了基本的印象,也养成了一种及时总结的职业习惯

我的体会是,总结会议,应该一种“务实”的会议,大家要实诚一点,多讲实情,让领导能准确把握情况,这样对领导的科学决策有帮助

二靠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团结,对于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了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重温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这篇文章里,专门有一条:“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

”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拢来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一个物业公司里,讲团结,会不会太老土了,被人家笑话?而且还要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起工作,这其实考验着公司的领导者、经理人和员工每一个人,考验着我的企业文化、管理心态、工作方法

我们的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团体,有没有梦想,要不要团结?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对于员工和职业经理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从这家公司到另外一家公司,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力资源流动很正常

但是,作为公司方面,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留住人、凝聚人,尤其是对公司有用之才

方法有很多,但是往往不理想

因为大家的想法都太多了,而市场经济下的劳动关系又是可以自由变动的,所以,一些单位就开着走马灯似的换人

对于一些经理人和员工的流动,韦董非常大度,说集团大门随时为他们敞开着,欢迎再次光临!果然,不少人在外面转了一圈,还是觉得苏大教服集团东吴物业好,还是回来了,那就不容易再走了

对于那些不回来的,我们也很坦然,人往高处走,社会才会进步,毕竟我们为社会培养了人才,尽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感到高兴

但是,无论如何,作为公司的各级领导者要强调团结、以身作则去团结同事

我们要凝聚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共同的理想信念,那样,团结人的工作就比较好做

革命战争年代,那些革命战士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朝不保夕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把革命坚持到底?大家为什么团结得如一块钢铁?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道不同,不相为谋,唯有志同道合,方能走长远

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国与国之间的友谊时,指出:“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

”其实,在人与人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

我们讲求内部的团结,那么就是应该追求一种人与人之间以心相交的境界

能以心相交,自然能以诚待人,以信做事,以信义赢天下
当然,在一个单位内部,都是一种声音也是不大现实的
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能达到“和”的境界,建设“和谐”型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有一致的核心价值观,但对于具体问题,我们应该鼓励每个同志发表真诚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

韦董好几次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所以,我们要从善如流、善于倾听、善于团结,这样就能达到周恩来同志提倡的“求同存异”境界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