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注解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宠”是指偏爱、褒扬“辱”是指责罚、贬斥受到偏爱,褒扬或责罚、贬斥就惊慌失措什么叫“受宠若惊”?其实,受宠并不光彩,而是低下的得宠或失宠就惊慌失措,叫做受宠若惊 得宠或失宠就惊慌失措,恐惧不宁,像大祸临头一样什么叫做“贵大患若身”?是因为把个人看得太重
如果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虚荣等看得太重,而能淡然处之,不当回事,还有什么惊慌失措的必要和大祸临头的感觉? 大道无情,天地不仁,本无宠辱
加于人的宠辱全是情欲之所致,如能保得常清静的天真本性,宠辱不必理会
哪有若惊的现象?所谓遇宠辱而感惊慌者,是因为人们把自我虚荣声名看得太重的原故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 所以,自以己身为尊贵,其心志趋攀于高贵名显之境者,犹若把自身寄给了天下
自以己身为重爱,其意念沉溺于名利地位之地者,等于将己身托付于天下
此两者皆不合道,非长久之计
只有以虚静恬淡自守,忘乎自我,忘乎贵贱,超脱荣辱,才是全宜之计
故本经第五十六章中说:“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