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内养性,黄老自然
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勿舍,可以长存” 意译:黄老自然之道,为性命双修长生之学养性为养己,修身为命功炼性之根本在于“含德之厚”,“德重鬼神钦”
后世学士,要在人生品德、性格修养上狠下功夫,才能得明师青睐,因为“若非丰功伟行,难以遭遇真师”
炼命之根本在于“归根返元”,“道高龙虎伏”
“归根”为性命二炁归于“根”(中宫),“返元”为取坎填离采药之功,以使元精返回
元精为坎之阳爻,原本为乾家之物,今采药下手,以使其返回
此道“近在我心,不离己身”,“离了己身不是道”,天地为人身体内之天地,药物为人身之精炁
元精逆上督脉,化为甘露
先天甘露为先天真一之炁,称为“一”,后天真阴之炁与甘露相合,称为“抱一”
阴阳二炁相合,则可以长寿长生 修身养性之学,性命双修之道,本于黄帝、老圣黄帝著《阴符经》,老圣作 《道德经》 皆崇尚自然 丹经曰:“道法自然,自然之道静” 崔希范祖师《入药镜》云:“但至诚,法自然” 以养性而言,黄老自然讲求清静无为,如自然界之和谐宁静 张三丰 祖师《参禅歌》云:“清静无为是根源” 以修命而言,柳华阳祖师云:“时至本自然
”《阴符经》云:“食其时”,此“时”为活子时,“食”为饮甘露,丹书又称为“饮刀圭”,此为修命之法
此活子时为自然之炁动,天然真火候,绝非见色起意,外阳举之炁动
陈泥丸祖师云:“神仙法度真自然
”元精必须要自然遗泄,当行半路之时,一下手,点住生死窍(会阴穴),使其逆回
如心火一动,见美色而心眩,或过夫妻生活,此精为后天浊精,不可以采炼,采炼必成幻丹,不可能成就先天大还丹
《道德经》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载魂抱一,能无离乎?”“含德之厚”为修道者应有的品德修养吾师云:“有道无德,不能成道;有德无道,必定成就
”《悟真》云:“大药修之有易难,须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修功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 又云:“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得三千
” 吕祖云:“蓬莱路,仗三千功德,独步云归,阴功既积,必遇至人
” 人们常说,爱国华侨有拳拳赤子之心,民族英雄岳飞之忠义可贯金石,修道也要如此
《性命圭旨》云:“不是玄门消息深,高山流水少知音,若能寻着来时路,赤子依然混沌心
”这赤子之心,指的是专一不分之专心 《参同契》云:“心专不纵横
” 吕祖《太乙金华宗旨》云:“死心非枯槁之谓,乃专一不分之意
”修道人要专心修道,一门心思守这白虎(元精)出洞,才为赤子 道人之道德,一为孝虽出家修道,但人之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不孝 王重阳 祖师常以《孝经》度人生我者父母,传我诀者明师度我了生脱死者,明师也故当以谦恭之心访道,以孝顺之心侍奉明师、父母 二为守法
现今为太平盛世,无刀兵之祸,国家以“德、法”治国,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正好修道、了道
但若犯法,则身不自由,损所积阴功,甚至被判处死刑,大失人望 三为立志慷慨,勿担家恋子妻父母仙逝,子女长大成人后,速坐进此道既穿道衣,当为道门弟子,应以了生脱死为第一要义以百折不挠之毅力,走遍天下访道,访得明师
又应刻苦修道,须知无常迅速,莫待年老铅虚汞少,“枯骨无资空煎熬”
四为不敢为天下先道人应和光同尘,韬光隐晦,秘修金丹若炫道力,惊世骇俗,则道力有损,又忌高谈阔论,目中无人 《悟真》云:“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
” 马丹阳 真人云:“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怒,所以养性;处污辱卑下,所以养德;守清静,所以养道
”道人每日粗茶淡饭,忘忧绝虑,知足常足
在众人中,如在深山谷里,至清至静,自然心液下降,肾气上升,金丹自结
“归根”者,双目紧盯中宫黄庭,是谓专一,阴阳二炁自然归于中宫
丹书称为“静则凝神”,静以待一阳来复之机 张三丰祖师云:“静则无为动是色
” 白玉蟾 真人云:“或者谓心动则神疲,心静则神昏,一动一静则不得,无动无静亦不得,则毕竟如何?娇如西子离金阁,美似贵妃下玉楼,日日与君花下醉,更嫌何处不风流?” 动静指的是活子时
外阳于无念之中,自然而举,称为动,因外阳举,故称为色如果活子时没来,外阳不举,则为静动静均是自然而然之动静,不是有淫欲之心而外阳举 大道不戒色而实戒色不戒色者,因为外阳举,称为色,故不戒
因为大道真传修的就是活子时,不然就不会有“说得丑,行着妙,惹得愚人笑破口”之说,戒色者,此活子时来,用明师真传,将元精逆回,化为甘露
而伪道于此时至,没有真法,不知返本还元之道,故不能成道邪道误认为应采阴补阳,男女双修,故行三峰采战之法
陈泥丸祖师《罗浮翠虚吟》云:“有如迷者学采战,心心只向房中恋,夺人精气补吾身,执著三峰信邪见
”并尖锐地指出,行此道者“树根已朽叶徒青,气海波翻死如箭
”行男女双修之邪道者,因为丧其元精,虽然年青,如一枝繁叶茂之大树,但树根已朽乱
到时气海翻波,元炁泄尽,则如箭射出后,力尽坠地,生命完结
虽然外表看起来年轻,实因元精因纵欲而快耗尽,如箭快坠地之前,其力不穿鲁缟
其表现初为尿频、尿急、尿痛,次出现血尿,次血后为炁,将先天阳炁耗尽,耗尽即死
一般会得前列腺炎、肾盂肾炎等读吾之注,当猛省力戒之,坐进性命双修大道
应痛改前非,习清静无为之道,炼自身真阴真阳之炁,此为吾对好此道者的殷殷期望
白玉蟾祖师用“娇”字,点出二候至“西子”为西方金,喻元精“金阁”指藏精之地——睾丸二候至,元精由内肾出来,称为“娇如西子离金阁”此时下手,将元精逆回督脉化为甘露,归于中宫 “贵妃”指真汞,为后天真阴之炁“下玉楼”指下至中宫“美似贵妃下玉楼”指后天真阴之炁下降于中宫
“日日与君花下醉”指先天真阳之甘露(夫)与后天真阴之炁(妻)相亲相恋,纽结不散,凝为大丹,“更嫌何处不风流”?故白真人以比喻方式写出了采药至中宫之功法,而决非男女双修之道
静者,以清静之心待动机动者,活子时至,以明师之诀收取元精,此为丹经中动静之真意 “近在我心”,指后天真阴之炁,居于心脏“不离己身”指先天真阳之精,居于内肾此二句点出内丹修炼之药物,真铅与真汞
丹经云:“妙道不离自家身;此般至宝家家有;离了己身不是道;身中一亩为家园
” 由此可知,采日精月华,吞霞饮露,炼呼吸之气,绝非真道 陈泥丸祖师云:“若非金液还丹诀,不必空自劳精神”
大道必须要采先天真一之炁,炼自身之真铅真汞,此才为金液还丹之诀,余二即非真
孙不二 祖师名不二,佛家讲不二法门,即是此意 “一”为先天真阳之炁、真一之炁、坎水,为真铅
为什么称先天元精为坎水?又称为一呢? 按后天八卦图,后天卦数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坎为一
又按先天五行,为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你睡梦中遗精时,自我感觉是一股热流由下腹,顺尿道而泄丹家称尿道为阳关,称此过程为“元精顺阳关而泄”生理学称为“精满自溢”睡梦状态,接近道家“窈窈冥冥,恍恍惚惚”状态
只不过睡梦中神昏,道人静坐,忘掉意识,窈窈冥冥,入于混浊,但神清,此为二者之根本区别
故凡夫于此睡梦中难以及时醒来,而得真诀者修炼有素,睡时无梦,能于此时清醒,下手采药
张三丰祖师云:“电光烁处觅真种,风信来时寻本宗” 吾师云:“雷中驻手,电中驻脚,白雾之中安家石碰石有火,在火中扎住脚” 此皆为隐喻,大自然雷、电时间极短,太阳一出白雾即消散石头碰石头,有火星,一瞬就消失了二师皆比喻元精于一瞬间走泄修行人就要在这一瞬间下手采药,以安炉立鼎
为防止元精在不知不觉之中走泄,佛家禅宗六祖慧能祖师长坐不卧,道家隐居华山的 陈抟 祖师长卧不坐
因为元精在窈冥混沌之中产生,内含先天真一之炁,故称为“一”,又因其具有水象,故称为“坎水”
老君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于混沌之中,生出先天真一之炁,此炁能生万物,为万物之母
丹家采此先天真一之炁,归于中宫,抱此炁不舍,凝为大丹,可以在世长年
此有明证,如陈抟祖师一百一十八岁成道,张 紫阳真人 九十九岁飞升,薛道光祖师一百一十三岁了道,张三丰祖师一百六十九岁后隐遁,而 吕洞宾 祖师二百余岁才归隐,吾师已九十七岁,仍中气充足,行走如飞,身雄体壮,众人所见,现隐于终南山八卦顶修丹,人称“八卦神仙”
老君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 丹经云:“一诀天机值万金”这“万两黄金不卖”的诀法,就是如何采得此真一之炁《坛经》云:“谁知火宅里,元是法中王”“火宅”喻身,“元”为元精,为法王
如何采此元精?为禅门不二法门,决非打七七、烧香、磕头、梦想西方极乐世界、无诀法闭关、作法事挣钞票之徒所修之道
佛道真传,皆一样诀法,实质皆一,只不过名称稍有不同,同为性命双修之道
如道门炼己,禅宗称为“本来无一物”,以空寂为宗活子时至,佛家称为“淫性即佛性、情来、佛祖拈花微笑”佛祖拈花,因春天百花齐放,佛祖喻人身之春情,三十六宫皆是春元精,释家称为“元”
精炁冲动之力甚大,道家称为“白虎”,佛家谓之“雪山大力白牛”
任督二脉,禅宗称为漕溪路中宫黄庭,禅宗称作“波罗蜜地”泥丸宫,禅宗称为“三摩地”元精所化之甘露,佛家称为“甘露如来、漕溪水、醐醍灌顶”金丹,佛谓之舍利 从以上名相实质可以看出,自明清以来,三教合流,佛道同源张三丰祖师云:“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又云:“三教原来是一家,饥则吃饭困则眠
”佛道正宗,皆采此先天真一之炁,得此先天真一之炁,则成佛作祖
“配以伏食[1],雌雄设陈[2],四物念护[3],五行旋循[4],挺[5]除武都[6],八石[7]弃捐,审[8]用成物[9],世俗所珍
” [1]伏食,又称服食,伏通服服者,服此先天元精所化之甘露食者,“食其时”,要在二候时下手行功 [2]雌雄,为一阴一阳设陈,指陈设,为陈列、摆设之意
“雌雄设陈”,指一阴一阳谓之道,丹道修的就是一阴一阳,即后天真阴之炁与先天真阳之精
真阳之精可化为真阳之炁 [3]四物,为金、木、水、火四象,加中央戊己土,为五行念,指念念不忘护,为护助之意“四物念护”为四象和合 [4]旋循,指周而复始“五行旋循”指攒簇五行
学士得修命之法,自然先天真阳之炁(一阳)与后天真阴之炁(一阴)相合相亲,归于中宫(土位),称为和合四象、攒族五行
[5]挺,喻活子时至,外阳举 [6]武都,指武都山紫泥,外丹封口用
[7]八石,为外丹药物,指三砂(朱砂、硼砂、硇砂)、三黄(雌黄、雄黄、硫黄)、砒霜、胆矾
朱砂为丹砂,即Hgs [8]审,为辨水源之清浊 [9]成物,指所成之物为金丹
意译:性命双修之内丹,借鉴外丹的理论,以雌雄喻为真阴之炁、真阳之精,以四象和合、攒簇五行比喻真阴之炁与真阳之炁相合,以活子时到来,外阳举时采药为下手之功
元精逆上督脉,化为甘露,以饮甘露为服食,与外丹之服食相配
修行人审查水源之清浊,待水源清,元精自动撞出下手,化为甘露,凝为金丹
以为世俗之珍,人们景仰比如人们供奉成道祖师,供奉舍利子,舍利子即金丹
此道为内丹之术,而不是炼制外丹,所以不用武都山紫泥,舍弃五金八石等外丹药物,这是读此书时要注意的
此节真人开宗明义的指出,性命双修之道为内丹,而不是外丹
丹家以金水为一家,喻先天真阳之精,以木火为一家,喻后天真阴之炁,二家相合,为四象和合
二家归于中央戊己土,为五行攒簇
魏真人修的是先天内丹,而不是当时社会上道士炼制的外丹,所以“除武都,弃八石”
金丹修炼,在于采无念之元精,归于中宫,凝为金丹
“审用”在审查水源之清浊,于清静无念中,水源至清,药物至足至满,可采先天之药,以成金丹,为世俗之异珍
此节中“挺”字,点出活子时挺为坚挺、挺拔之意外阳无念自举,即为活子时至、物举潮来之时也“审”字,在辨水源之清浊
修道人见色起意,外阳举,为水源浊,精为交感之淫精,不可于此时采取,采者受大害,若勤行之,必短寿,与男女双修之邪道一样
在睡梦中冲醒,为水源半清半浊,因修行人神识倦困,精力不集中,难以将元精逆上督脉
只有在无念之中外阳举,才为水源清,此时调外药勒阳关,采此至真至足之药物,逆回中宫,才为金丹之苗
“挺”、“审”二字,分别点出“命宝不宜轻弄”之意,必采水源至清至足之药物,才可作丹
此节与上一节直接点明黄老之道为性命双修之道、先天内丹之道 以清静无为为静,以动时采药为动修道人平时清静无为,此机一动,及时采得元精故吕祖《敲爻歌》云:“道力人,真散汉,酒是良朋花是伴”“酒”为长生酒,为元精所化之甘露“花”指春天百花齐放,喻人身之春情,活子时之功
南宗二祖石杏林祖师云:“心田无草秽,性地绝尘飞,夜静月明处,一声春鸟啼
”修道人可领悟其中意境,以采清真之阳精 “罗列三条,枝茎相连,同出异名,皆由一门
非徒累句,谐偶斯文,殆[1]有其真,砾硌[2]可观,使予敷伪[3],却被赘[4]愆[5]
命《参同契》,微览其端,辞寡道大,后嗣宜遵” [1]殆,只之意
[2]砾硌,砾为瓦砾,硌为山石不齐貌,取其引申义,清楚明白之意
[3]敷伪,敷为公布、披露之意,伪为伪邪之道真人在《契》中,公布了伪道、邪道
伪道者,非性命双修之道,如烧香、磕头、打七七、顽空枯坐、各种动功、行气之法、梦想西方等等,皆非金液还丹之道
邪道,为男女双修之道 [4]赘,多余之意 [5]愆,错过之意
意译:书中分别列出丹道、天道、易道,三者如“枝茎相连,同出异名”,皆为自然之道
不是为了追求长篇大论,而是为了使文意和谐,对偶公整,只有其中的真诀真意清楚明白,得明师真诀者自会验证
因为我写的书公布了金液还丹之道,也揭露了伪邪之道,又因先天之道至简至易,为避免后世好道之士被多余的文辞引入歧途,所以我写的《参同契》言辞很少,只不过从易道、天道之沧海中取了一滴水,结合我自己的实修写成此书
此道为性命双修之道,“名极贵,道极尊”,后世子孙应当遵循
真人作《周易参同契》,以《易经》贯通黄老之道,说明性命双修之法
“参”者,指《易经》、《阴符经》、《道德经》叁经,“同契”指三经同符而合契
真人察三经之旨趣,以易道、天道喻丹道
真人为防止后人以自己智慧曲解《参同契》,所以言辞很少,书中隐藏真修,只有得到明师真传的人,看《参同契》才清楚明白
真人结合自身修炼之真实境界,道成后作《契》,故《契》中有真修、真法,指示清晰明了,而无多余之言辞
《契》言语少而精当,以显金丹大道,后世真修之人宜遵行之
“委时去害,依托丘山,循游寥廓,与鬼为邻,沦寂无声,化形而仙
百世一下,遨游人间敷陈羽翮,东西南倾,汤遭厄际,水旱隔并柯叶萎黄,失其华荣,各相乘负,安稳长生
” 意译:汉朝时,人们喜作隐语,如曹操与杨修斗智,见蔡邕《题曹娥庙碑》,曹操比杨修后悟出碑文中寓“绝妙好辞”四字
魏真人在《自序》最后,隐寓“ 魏伯阳 歌”四字
“委时去害,……与鬼为邻”四句,取“委”、“鬼”二字,合为“魏”字
“百世一下”,“百”去“一”为“白”字,“遨游人间”取人字,合为“伯”字
“汤遭厄际,水旱隔并”,“汤”之古体字为“湯”,无水为易“厄”之古体字为“阨”,“厄际”为阨之偏旁“阝”“阝”与“易”相合为陽,即“阳”字“柯”为草木的枝茎,如树木的枝条“柯叶萎黄,失其华荣”喻“柯”字去其木为“可”字“乘”为加之意,二可相加为哥字“负”为欠之意,如欠债为负债哥与欠相合为“歌”字 推之于丹法
采大药后归隐深山修炼,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化形为仙,身外有身,乘鸾跨鹤,长生不死
若不修此性命双修之道,则如枝繁叶茂的树木遭水旱之灾,树根朽烂,渐渐树叶萎黄而死,如人由少年渐入老境,最后死去
(续完) (本文作者:卢理湘 原文载于《道源》2009年第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