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出资者和经营者而言,企业投资风险与发展机遇是并存的。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趋势展开思考,具备科学控制、处置与转化风险的能力,是企业实现内驱发展、科学发展与创新发展的基础要件之一。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具有操作性、实效性的风险控制举措,就是把财务控制、融资控制与政策导向控制结合起来,在企业综合优势运用和发挥中,提高经营者的“经营效率、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1]。 一、出资者的投资风险
出资者的投资既是出资者自身的发展和壮大表现,也是被投资和经营者得以充实实力、扩大规模与开展创新的典型路径之一。
1.资金风险
资金既是出资者投资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企业发展中投资和融资的最终表现。出资者这种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自身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出资者因为投资需要,对银行、员工与其他融资者的付出的诚信、利息与管理成本等方面的风险。一旦经营者出现了任何失误、错误等,都会直接地威胁出资者的资金安全和诚信度。在企业实际投资的操作中,资金风险会表现为“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财务估价风险”以及对被投资项目的“重大不确定性”等。[2],二是,资金贬值风险。,典型地表现为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类型等,当出资者以购买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或其他代金券时,在经营企业状况变化的情况下,尤其是处在下降的形势下,必然会导致出资者原来的投资贬值,如随着企业股价的下跌逐渐地减值,甚至为零等。
2.非控制性风险
这对出资者是最直接最外现的投资风险之一。无论是资金、物资活股权等方面的投资,都意味着具有某种量化的资金暂时失去了控制,甚至可能会永远失去。实践这种非控制性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阶段性非控制性风险。,主要是指合同约定期限内、年度内与项目合作的期限内等,该资金由经营单位实际控制,出资者只能以合同约定的方式,展开核算、审计与获得相关信息等,但并不能实际控制、调动与运用这笔资金。二是,永久性非控制性风险。,较为典型的是指,被投资的经营企业出现破产、重大亏损等情况下,导致的相关投资资金难以有效追回的风险。在企业破产的实践中,各种保护办法运用会尽可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但依然会产生所有的资金、部分资金的永久性失控。
二、经营者的投资风险
经营者作为资金等实际的控制和运用者,其投资风险既通过“市场上”、“战略上”与“制度上”等宏观表现,也通过“资金链上”、“筹资方式上”与“筹资后决策上”等微观方面表现[3]。[3]
1.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经营者源自自身的首要风险之一。结合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经营方向性风险。,是指经营者把融资到的资金投资到哪些项目等。在产业整合升级、行业不断创新的时代环境中,经营者能不能把握市场规律、与国家和地方政策导向,科学地前瞻地确定投资方向,是决定企业能不能优胜的先决条件之一。如企业重复性的投资导致生产过剩,由此会出现产品滞销,甚至缺乏比较性优势等,例如当前各地针对光伏产业的重复投资等。二是,经营范围性风险。,是经营者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去实现经营项目的强势发展,而是遍地开花性的全面性发展,不仅导致资金运用分散,也致使各种经营项目后续投入乏力,由此导致企业出现生产、经营与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各种问题。总之,这种经营风险的存在,一方面直接威胁出资者的资金本金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出资者和经营者的利润降低,甚至亏损等危险。
2.竞争风险
在中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市场充分开放的时代背景中,经营者直接面临着各种源发于市场的自由性所带来的竞争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性竞争风险。,是指经营者采取违背国家发展导向政策的投资决策,由此会引发企业发展与国家大局相悖的发展风险。这种风险在当前的国内典型地表现在制造业、矿业与一些化工产业等,与国家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低碳型企业与环保型企业生态发展战略相悖,必然地会对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产生制约性的负面影响。二是,能力性竞争风险。,是指企业经营者、决策者与领导者能力导致的竞争风险,在人才缺少、用人不当的企业里,企业是难以具备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赢得自己的地位的。尤其是人才作为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等都具有决定性影响力,没有强大具有创新力的团队是难以把出资者的投资转化为切实的利润的。
三、出资者和经营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