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升级版自贸区对我国纺织品产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论文

第11


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围绕“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7”合作框架,举办一系列高端论坛和精彩活动,助力推动中国—东盟多领域交流合作、开启中国—东盟未来“钻石十年”的合作之旅。本年度是中国—东盟合作“钻石十年”、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局之年和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为此,本届博览会举办的系列高端论坛结合这一背景,将围绕中国—东盟合作的各重点领域,举办大法官、科技、环保、金融等13

个论坛,共同探讨双方在推动合作过程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重要问题,推动项目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尤其是将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推出先行项目、实现早期收获、服务促进“五通”,保持双边全面持久稳定的发展。为此,我国纺织品产业应抓住机遇,强化与东盟各国的交流,尽快融入和占领东盟市场。  1

我国纺织品产业较东盟各国具有明显的产业链优势
  1.1

参与整个产业链条,竞争优势十分明显。我国纺织品产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批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并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参与整个产业链条的竞争。它们从产品的原材料采购、物流、研发设计、加工直至到产品的加工生产与销售,占据价值链的整个环节,获取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利润,竞争优势明显。
  1.2

国内品牌性价比较高,赢得众多消费者认同。近年我国经济下行、购买力下降、市场萧条、库存较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看重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如劲霸、红蜻蜓、安踏等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2

我国纺织品企业进军东盟市场的现状
  2.1

我国纺织品企业大都以专卖店的形式进军东盟市场。东盟贸易自由区的建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机遇,即企业在零关税的情况下自由进出东盟市场,再加上东盟发展中国家许多优惠的引资政策,为我国纺织品企业试水东盟市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目前,鄂尔多斯、鸿星尔克、李宁、安踏等上市公司都已专卖店的形式在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设立旗舰店,积极占领市场。
  2.2

到东盟投资建厂者较少,产业转移速度较慢。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到东盟投资建厂的纺织企业仅仅12家,到东盟建厂的转移速度太慢。由于东盟发展中国家在资源、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等方面具有成本优势,未来该地区有望成为纺织品加工基地。
  3

升级版自贸区为我国纺织品企业“走出去”带来难得的机遇
  3.1

升级版自贸区实施零关税,降低企业的外貌成本。东盟自由贸易的实施为区域内的各国贸易提供了活力。因此,我国纺织品企业应抓住难得的机遇,发挥优势,今早赢得先机占领东盟市场。
  3.2

升级版自贸区为我国纺织品产品的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东盟贸易成员国有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是产业转移的洼地。再加上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承接产业转移,在金融税收、企业审批等方面都有非常优惠的政策,吸引各国到本地投资建厂。
  3.3

我国纺织品企业到东盟各国投资建厂,可以规避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美国及欧盟等国将我国视为非贸易成员国,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增加惩罚性关税。而将东盟各国视为贸易成员国,为此,我国企业到此投资建厂,生产出的产品再出口到欧盟及美国,就可以避免反倾销税的惩罚,减少了贸易摩擦,规避了产品贸易壁垒。
  4

我国纺织品企业到东盟各国投资建厂也有挑战
  4.1

我国纺织品产品与东盟在对欧美等国的出口上存在相似形。我国与东盟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纺织产业出口优势明显。而欧美则是进口比较集中的地区,两者存在较高的相似性,随着两者自由贸易的升级,相互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
  4.2

我国纺织品企业到东盟各国投资建厂要注意当地的风俗及他国政策的稳定型。“走出去”的企业要加强涉外培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时,到东盟各国投资建厂要注意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赢得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最后就是在东盟十国中选取政治稳定、投资优惠多的国家进行投资。
  5

对策与建议
  (1)我国纺织品企业到东盟投资建厂要做好认真的市场调查。企业对外投资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研究,了解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及土地情况以及当地给出的优惠政策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投资建厂。与此同时,企业的运营也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扩大了产业规模。
  (2)行业协会要协助企业开发东盟市场。行业协会是企业的代表。企业开发东盟市场,行业协会要发挥纽带作用,及时沟通企业间的信息,为企业提供比较周全的东道国的法律法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