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的一天晚上,李姑娘突然来电,情绪激动
还没开口,就已经哽咽 只能先安慰,过了一会,才冷静下来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她正负责一个项目,策划案写了一半同事有天刚好要参考,她就直接把草稿简单整理发了过去
过了一天,领导怒气冲冲地把她叫到办公室,说策划怎么写得这么粗糙! 原来那天同事在看李姑娘案子的时候,领导路过,便也在旁过了一遍,越看越生气,于是便对李姑娘发飙
李姑娘想解释,但又忍住了,这种场合,把控不好就是推卸责任你总不好意思去说:“我就先给了同事一份粗糙版本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阿文,这个懒惰的男人
为什么说他懒? 他有运营一个公众号,叫“我懂个P”,节奏基本上是一个月推一篇,等的人心急心痛到心碎
我曾“好心”地去劝他,要不加快一下节奏?或者把月推的内容拆分为小章节,分次发送
他拒绝了 理由很简单:不完整的东西推出去没必要
在他看来,要么就极致到让自己也激动颤抖,要么就胎死腹中——没有其他选项
然后他给我看了公众号的数据 在没有推送的日子里,粉丝数仍然保持200-300的日增长 聊天的最后,我只能发送一个大拇指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要保证每次出品像阿文一样,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毕竟,每天的工作既多又杂,经济有效是最现实的需求
这里分享几个小贴士,方便他人,也是方便自己: (一)不要发给他人半成品 这是基本原则
任何从你手上流出的东西都会烙上你的个人品牌,虽然存在很多“情有可原”,但每个“粗糙”都会给自己减分
减分多了,人就废了
(二)文章太长,就做一则摘要 这是我的领导在第一次例会上提到的硬性要求
具体来说: 只要文章超过三页,就一定要写一则摘要,因为别人没那么长的时间来阅读具体内容
而这也方便自己之后进行检索,一目了然,马上get主要观点
(三)给别人的Excel表,务必固定首行 这个细节很小,但很体贴
经常会有同事发来一份几百上千行的数据表,往下拉的时候就看不到标题了
这时候如果固定了首行,那别人在阅读时便更方便
当然,如果还要再暖心一点,可以对指标名称做点“手脚”,比如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类别,甚至,可以做一份Dashboard,将核心信息提取出来,简单直观
(四)快速排版,就用Markdown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写点总结,或者其他反馈
在Word里排版很难说好看,而且麻烦
这时可以考虑Markdown(参考阅读: 秘籍 | 为什么他们更喜欢看我发的邮件? ),简单的语法,几分钟不到,一份赏心悦目的文档即可生成
这里推荐马克飞象,或者CMD Markdown
(五)在Word里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主题 当然,你可能还是会因为拖延症不去学习Markdown
那就退而求其次吧,在Word里做一份属于自己的主题
具体来说,就是在“开始”选项卡的“样式”里,设置好相应的标题和正文格式
这样以后每次都可以直接刷效果,倒也是个不错的方案
(六)发给他人的短内容,可以试试锤子便签 这个的使用场景比较多元,可能只是一则图文解释,亦或者几个观点
不如先在锤子便签里编辑好,然后导出图片发过去 排版美观,逻辑清晰 我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是营销 有个最深切的体会就是,永远不要小看“包装”的重要性 因为第一印象在很多时候都会影响接下来的判断
所以,内容优质的前提下,也务必保证观感,让他人在赏心悦目的过程中,去顺着你的论据,认同你的观点
晚安好梦,勿忘广告! 参考阅读: 1. 秘籍 | 为什么他们更喜欢看我发的邮件? 2. 我从同事那get到的几个小技巧 | 有几个你绝对想不到 3. 如果只让我推荐一本书,我会选择它 4. 秘籍 | 我知道你也想做出这样的手写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