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高校财务报帐效率的方法 论文

一、引言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科研经费的种类和数量持续增长,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财务报账审核是高校财务管理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报账业务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各高校财务报账中普遍存在


“报账难”的问题,接受报账服务的师生怨声载道,提供报账服务的财务人员也是苦不堪言。因此,如何提升高校财务报账效率,提高财务服务质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财务报账中存在的问题
  1.报账排队等候时间长
  很多高校财务虽然实行了电算化管理,然而业务量的急剧增长使得报账排队问题日益严峻,经办人对原始凭证没有按照事项分类粘贴,原始票据粘贴时不符合规范等问题也很大地影响报账效率。特别在每个学期的期初和期末,因为教学计划、科研项目结题、学生实习等因素,报账的业务十分集中,在高峰期有些高校报账要在早上4点多就去排队,报账大厅人山人海,业务量的剧增,一方面经办人可能要等候很长时间排队报账,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是高负荷的工作,对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势必会有所影响。
  2.提供的原始发票不合规
  有些老师和学生所取得的原始发票信息不完整、不规范,如缺少购买实物的明细清单、单位名称填写错误、发票未盖发票专用章或没有盖章、假发票等,这样的票据是不能报销的,必须重新补齐明细清单、补盖印章,甚至需要重新取得正规合法的票据,这使得需要多次到财务报账大厅报销费用,在客观上造成了“报销难”。
  3.

师生对财务信息的关注低,财务知识较为匮乏
  高等学校一般都建立了校园门户网,学校相关的制度均在校园门户网中,且各职能部门所制定的经费使用及报销方面的管理办法也在各部门和财务部门网站上发布,而实际上,相应的信息关注率较低,加上个人财务知识的相应匮乏,很难理解财务报销方面的相关规定,使得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财务人员需花大量的时间反复讲解相关事项,影响了效率。报账人员也常常由于手续不齐等原因造成反复排队,导致他们认为这是财务部门对其故意刁难,而对财务部门积累了很多怨气。
  4.经费收支激增,核算量大,财务人员工作压力突出
  伴随着政府对高校投入的增加、高校收费政策的实施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经费来源持续增加,不仅有财政拨款,还有事业收入、科研经费拨款、学校自筹收入、银行贷款、附属单位上交管理费、投资收益、捐赠等收入,同时伴随着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发展专项、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各种新业务层出不穷;多元化的经费伴随着多元化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报账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很多高校在近5年的收入年增长比例在8-10%,而财务审核人员增加甚少,但人均工作量年增长率却达到10%,人员短缺,长期重复的业务操作、财务人员与业务量的严重不匹配,高校对财务人员的职称、待遇、晋升等方面的不重视,生理与心理双重压力和单调刻板重复的工作,使其普遍有过抑郁、焦虑、情绪稳定性较差等不良心理状态,难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5.经费使用周期不一致,报账时间过于集中
  高校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政府财政拨款需要待部门预算批复后才能进行申请使用,通常在每年的一季度需向财政预借较少的预算指标使用,待4-5月部门预算批复后,高校才能按月或季度申请,而财政对基本支出甚至项目支出经费在12月下旬收回用款指标,相应地,校内预算下拨的经费通常在当年的上半年下拨,下半年集中使用,年底使用完毕。以上二类经费是学校最主要的经费,因经费下拨的时间问题,上学期末,下半年,特别是12月份是报账的最高峰期,每年的3-4月份是报账的相对低峰期。
  除政府财政资金外,其他资金中占用审核工作量最大的是科研经费,几乎所有的科研经费在下拨时就已明文规定具体的结题或中期检查时间,报账时间集中在结题或中期检查前的一个月以内。
  二、提升报账效率的对策
  1.执行规章制度,优化报账流程
  对所有的规章制度明确化并且按章执行,所有业务要有统一的处理原则。对现有流程进行规范或者再造,以提高它的运作效率;在报账环节设定全程运转的流程团队,使报账的教师和学生明晰报销相关事项的整个流程,实行“一站式”的全面服务;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来激励财务人员,提倡协作的团队意识,树立以“师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理念。
  2.增加高校的财务审核人员
  增加专门的财务审核人员,即使因为学校人事编制有限,也应该招聘一些合同制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