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研究 论文

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料,既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更是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与单位内部管理当局评价财务状况、防范和化解风险、作出投资决策、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会计信息不实的原因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基础薄弱是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的最根本的原因。工作中发现,不少单位一把手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以减员增效为借日,任意减少财务人员数量,造成不相容的职位由同一人兼任的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现象。
2.会计准则的应用情况
  会计准则的广泛实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也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实。比如,成本效益原则的运用,就意味着会计信息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意味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实。重要性原则的应用,由于舍弃(简化)了那些相对不重要的信息,而使得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如果资产计价低于真实成本,负债估计高于实际金额,可能的收入在将来实现,可能的损失在将来不发生,会计信息就是不实的,等等。所以,许多会计原则的具体应用,如果理解不够,把握不准将会导致会计信息不实。
3.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后生成的。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对同样会计要素的判断,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在账务处理上也可能有不一样的结果。因此,一些专业水平转低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职业水平的局限性,素质、技能较低不可避免地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致使会计信息不实。
  4.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
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如物价变化和随机事件的发生等,都会对价值运动的流量、流向,发生影响。
  5.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准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办查账业务。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和有关部门对单位实行国家监督,以及由注册会计师承办的社会审计,构成了会计监督的整体,共同为社会经济活动服务。但目前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企业主管部门实施,而主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主义,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近几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有了一定发展,但其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还出具虚假的验证报告,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会计社会监督体系。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不实是由于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等原因,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不符。主要有以下特点: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对会计政策的误用,容易发现和纠正。会计信息不实并非会计人员主观故意,而是一种岗位失职行为。会计信息不实可能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但对社会来说仍具有其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1.优化会计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社会执法部门的监督职能,保证《会计法》的全面实施,进而实现会计秩序的根本好转。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先进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网络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以及在网络和计算机这种新环境下的会计系统设计,也会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2.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二是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三是道德规范,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力度,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四是加大有关会计法规的培训与执法力度。要以国家的有关法律、会计法规、财会知识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有组织的培训,持续不断地开展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对做假账的直接责任者要绳之以法。
3.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用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而形成的控制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有:组织机构控制、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人员素质控制、信息质量控制、则产安全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目标控制、执行控制、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