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民政统计工作之我见 论文

一、


基层民政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基层民政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组,从事民政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民政事业各种数据资料的总称。近年来,基层民政统计在促进民政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工作机构不健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县级民政部门没有统计科室,基层民政统计工作均有县级民政部门的会计、出纳兼任;各乡镇只设一名民政助理员,统计工作由民政助理员兼任。民政助理员只有在完成好民政工作或其他工作的前提下,才能完成民政统计工作任务。历次机构改革,基层民政工作职能的股室和人员相继被精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与日益繁多的民政统计工作不相适应,导致统计数据失误、对象核定不准、资金发放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工作条件相对弱。基层居民分布广,多数乡镇民政助理员既没有交通工具保障工作,也没有相应的业务补助,只能靠自己的摩托车或自行车下乡入户,开展工作的难度大。民政统计涉及所有民政业务,统计台帐就有40多类、民政报表有30多类了,一份完整的年报表就有40张左右。要及时快捷地填报完这些报表必须要有很好的工作平台来保障,然尔在实际工作中,县级民政部门硬件建设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信息化手段的单一,是基层统计工作的软肋,与快捷高效完成繁杂的民政工作,更好服务群众的目标要求相距甚远。
  三是工作人员更换快。基层统计人员,更换太频。县(区)民政局统计工作人员更换频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新的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缺少工作经验;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未经民政专业培训,乡镇民政助理员虽每年分批次安排培训,但培训时间短,人员老龄化突出,人员变化大,不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的同志占很大比重,不利于完成好工作任务。存在工作人员调换快,培训赶不上变换,造成年年培训年年新。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层民政统计工作,存在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认识不到位,领导思想认识有失偏颇。部分领导对基层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在思想上认为基层民政统计工作,就是把简单的数字报上去就完了。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更没有给予必要的工作经费。存在统计工作可有可无,统计是“闲职”,是数字加加减减,认为就每月几张报表,无关紧要;对基层统计工作认识有偏差,造成统计工作“欠账”很多。
  二是队伍不稳定,基层统计工作力量薄弱。基层有的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缺乏工作经验;基层统计工作任务太重,但身兼数职,影响了统计信息的质量;统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低,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有的统计人员业务刚熟悉就被调换掉了,刚培训完又被调换掉,培训没有换的快。
  三是业务不精细,统计人员素质能力偏低。乡镇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统计培训,文化素质不高,数据分析不够透彻;统计人员工作设备落后,基层单位台账与报表核对率低,不够真实,台账信息不全、完整率低;报送不够及时、采集覆盖率不够高。
  三、加强基层民政统计工作的对策和思考
  针对基层民政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诸多矛盾,要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和方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重视和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强化“三个认识”,筑牢基层民政统计工作的基础

。基层民政统计工作是衡量民政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要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展的高度,把民政统计这项基层工作做好,才能推动民政统计工作跨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民政统计工作是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民政统计工作前提是提高对民政统计的认识。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民政统计工作的必要性,是各级民政工作的依据和基础,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领导科学的决策,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是促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二是强化不重视统计工作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的认识。基层民政统计工作是民政事业的基础。要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要把民政统计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基层民政统计工作,及时解决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倡导和形成不会使用数字的领导是不会工作的领导的格局。
  三是强化抓好统计工作是履行民政基础职能的认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