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论文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构成中占重要地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都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支出,,并且在整个事业单位的资产构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业务的水平和能力,并对经济效益的提高、资产增值等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有很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在方法上不够完善,制度上也不健全,监管能力也略显不足,面对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受传统资产管理方式的影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配置时,一直都非常注重资金的并购,时常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对我国事业单位资金的优化使用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还有很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进行核算和清查时缺少一定的规范性,并且这种薄弱的管理意识长期制约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正是因为这种管理观念,导致了整个事业单位内部全员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管理人员责任心缺失,很多职工都认为资产管理是财务部门的管理事项,自己不用对其负责,这种思想观念的存在导致事业单位很多的固定资产都被闲置下来,浪费现象异常严重,不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基础较差
  当前,在很多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涉及到很多的部门和领域,工作量较大,并且变动大,没有特定的规律,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日常制度管理跟不上,在开展庞大的统计工作或者资产核算工作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处理时没有规范的条例,并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腐败问题,严重威胁到事业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此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而有制度但执行力不足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却没有管理人员真正将其落实到工作中,并没有及时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管理制度依旧形同虚设,毫无威慑力。在开展日常管理过程中,有很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时开展很多工作,财务核算需要做、物品的采购需要做、资金的使用、报销等工作依然要参与,这样一来就极易造成固定资产的监管不到位,会无法及时跟踪资金的使用去处,容易出现资金的浪费。
  (三)管理职责不明确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内部都有其固定的资产管理机构,并且这些管理机构大都采取分头管理的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和工作,每天负责做好自己的工作,不会导致工作的混乱。比如,后勤管理部门负责配备资产审核需要的各种设备和资料,而财务部门负责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汇总。虽然看起来这些部门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和管理,但是却缺少内部的协调和统一,管理较为分散并缺少统一的管理,部门之间经常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出现资产问题时责任的推诿。这种职责不明确的情况,最终会出现资金的配置不足,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保守和处置不规范的情况
  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都来自国家财政支出,并非是事业单位的经营所得,这些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用对成本进行计算、盈亏也不用进行核算,创收主要来源于国家的固定资产调拨,还有就是存在于部门之间的相互调整和配给,这一部分资金都是可以无偿使用的。鉴于这种特殊性,在对资产进行购配时,各个部门的领导都会一起进行资产会审,并且这些部门之间的审批都比较系统和规范。在完成了资金的配置和调整以后,因为资产的管理和和使用是分开进行的,这就容易造成资金的使用和保管以及转移不够规范,造成很多的设备和物品闲置。很多固定资产在不用时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很多固定资产虽然已经显示使用但是实际上已经报废。还有一些固定资产已经到了停止使用的年限,却一直不能提出申报、不对其进行公开评估和转让,资产最终处理所获取的收益没有按照规定的使用方式有效利用。最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在清查和盘点时出现谎报和虚报的现象。
  二、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因此,各级事业单位的领导首先要认清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树立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以后,就可以带领全体员工一起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定资产管理能否正常开展会关系到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在部门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