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单位的总体数量、结构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反映经济行业的发展趋势[1]。我县第三次经济普查初步汇总资料显示,2013年末,全县共有单位数2684个,其中,法人单位1704个,产业活动单位980个。与2008年末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相比,法人单位增加812个,增长91%,产业活动单位增加124个,增长14.5%。全县基本单位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县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一、寻甸县基本单位现状特点
(一)机构类型分布及特点
1、企业法人增长迅速。全县企业法人778个,占全部法人单位总量的45.7%,比2008年增加508个,增长188.1%。企业法人占比五年间提升了15.4个百分点。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和细胞,企业法人比重提升反映了我县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2、其他法人大幅增长。全县其他法人607个,比2008年增加345个,增长132%。其他法人包括民办非企业、村(居)委会、其他组织等,五年间,我县一大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互助社春笋般崛起,乡村幼儿园蓬勃发展。
3、机关事业法人数量减少、社团法人数量变化不大。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法261个,占法人单位总量的15.3%,比2008年减少48个,占比从2008年的34.6%减少到19.3%。占比下降原因是产业提升,企业法人和其他法人数量增加。社团法人58个,比2008年增加7个,结构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二)经济类型分布及特点
1、内资法人快速增长,占法人单位总量的99.9%。2013年末,我县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法人单位共1704个。其中,内资法人单位数1702个,占99.9%,比2008年增加1433个,增长433%。内资法人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法人314个,占全县法人总量的18.4%,比2008年增加264个,增长528%;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法人117个,占全县法人单位总量的6.9%,比2008年增加81个,增长225%;私营企业法人526个,占全县法人单位总量的30.9%,比2008年增加347个,增长194%。
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法人只占0.1%。2013年末,全县仅有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法人1个,外商投资企业法人1个,总数比2008年增加1个。需增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资企业落户。
(三)地区分布及特点
1、仁德、倘甸两个经济重镇单位数较多,占单位总量的60%。单位数多少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单位数就越多。仁德镇为县城所在地人口大镇,共有法人单位781个,占全县法人单位总量的45.8%;倘甸镇是我县西部乡镇交通枢纽,有法人单位242个,占全县单位数总量的14.2%。倘甸镇定位为昆明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中心后,在资金、项目、基础建设等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支持和投入,反映为单位数的大幅增长[2]。
2、其余各乡镇法人单位数均在100个以内,差异不明显。凤合镇法人单位94个,羊街镇法人单位84个,较其他乡镇稍多,最少为六哨乡法人单位41个,甸沙乡仅33个,均为山区民族贫困乡。
(四)产业分布及特点
一产法人单位数365个,占法人单位总量的21.4%。二产法人单位数274个,占法人单位总量的16.1%。三产法人单位数1065个,占法人单位总量的62.5%。均有较快增长。在778个企业法人中,一、二、三产企业法人比重为17%、35.6%、47.4%。从单位数看,我县“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基本思路得到较好贯彻[2]。
二、寻甸县国民经济行业发展分析
1、农林牧渔业以种养殖为主,产业化层次不高、规模较小。全县农林牧渔业共有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370个,占全县单位总数的13.8%。有农业企业132个,专业合作社238个。农业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6家,2000万元以上的有2家,产业化层次不高,规模较小。专业合作社中,畜牧业合作社有128个,占53.78%,主要从事猪牛羊鸡的饲养;其次是农业合作社,有96个,占40.34%,主要从事烟草和蔬菜种植。
2、工业呈现活力增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全县工业单位数228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个,增长42.1%;规下企业201个,增长120.9%。工业个体户725个。工业发展趋势:一是规上企业在量和质上同步提升。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标准从2011年提高到2000万元以上,企业数量增加的同时,企业规模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二是规下企业发展迅速,比2008年增加了110个。规下企业是培育规上工业企业的摇篮和基础,其数量增长反映我县工业发展的活力增强。三是工业个体户结构优化。工业个体户数量从2008年的1495个缩减至2013年725个,反映了小、散、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