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信用管理实践难点及思考 论文下载

近几年来,部分化工产品出现行业性亏损,适度授信支持下游企业的生产已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如何科学授信、稳定销售的同时实现安全回款是客户信用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拟从实务角度出发在公司管理制度健全的前提下重点分析客户授信事前审核和事中控制环节的实践难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


客户信用管理的实践难点
  (一)事前审核阶段
  1、客观存在与授信客户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我公司管理规定明确列示了事前评价所需收集的客户材料,实践中需要办理授信业务的客户往往在交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常常会以涉及商业秘密、不方便提供为由加以拒绝,这为客观开展客户信用评价带来了极大困难。
  2、

授信决策往往是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结果,不完全依据授信评价结果确定。例如受制于产品供求关系、买卖双方的博弈能力、该产品的行业结算惯例、企业运输条件、企业库存情况等。这无疑增大了实务中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
  (二)事中控制阶段
  1、实务中仍存在部分业务人员对授信风险认识不足的现象,疏于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跟踪管理。常见的误区有:
  (1)对担保授信的风险认识不到位,往往认为只要客户开出了信用证或保函,业务就是零风险了。但事实上,信用证和保函具体条款极为重要,国内信用证交单往往会要求提交客户出具的货物收据,如果银行审单时发现有不符点而客户又不予接受,则受益人无法通过信用证收款,而此时货物已经发出,货权已转移给客户。而保函作为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则从属担保合同无效。此外银行也有可能利用保函条款设置理赔障碍,因此保函在法律上也并不是100%的保证。
  (2)部分业务人员对授信对象会存在法律主体上的概念混淆,错误判断授信主体的债务偿付能力。例如X跨国公司在国内以合资方式注册珠海X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业务,业务员往往会误以为我们的合作方是资金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跨国企业X公司,而走访时X亚洲事务部集中采购模式和合资企业严谨的管理风格都极易让人加深这样的理解。但事实上珠海X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我公司的客户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其股东X公司在法律上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换而言之,珠海X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偿债能力与著名的X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其声名显赫的股东方并不能增加与其交易的安全性。
  2、业务员通常一人管理多家客户,难以详尽掌握客户的信用和经营状况变化,在事中控制阶段往往会忽略客户信用风险预警信号,不能及时将坏账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二、

针对实务难点的应对建议
  1、

事前审核阶段:一方面建议业务部门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让客户主观上有加强战略合作的认同,从而主动提供相关客户授信基础资料;同时从该客户的竞争对手、下游或行业信息网站等多渠道收集相关资讯,从该客户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其利润率能否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水平,该行业是否具备发展前景等综合信息判断该客户是否有合作价值,是否应该给予授信。另一方面,对确需授信又无法掌握相关信息的,可考虑通过与银行的交流合作,由银行代为查询其人行征信系统的信用记录作为授信参考,或由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信用评价。
  2、

事中监控阶段: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议强化信用管理各系统之间的集成化水平和关联信息查询功能。实现管理部门和上级部门能实时在系统中检查授信客户走访和资信变化情况;区域分公司相互之间能查到关联客户的信用档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整体的预警反应能力和响应速度。
  3、

加强公司内部各部门的协同管理,通过知识共享打破员工个人的能力瓶颈,在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客户信用管理水平。
  (1)建议让法律事务人员更多地参与到信用管理事前评价和事中监控的过程中。重点审查担保授信主合同及相关担保文件、我方拟接收的客户信用证和保函文本条款、临时授信的相关抵押程序是否完善等。同时建议由法律事务人员负责收集信用管理方面的经典案例定期对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增强全体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法律防范意识。
  (2)加大对业务部门授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考核。一是在经费方面给予支持,确保授信走访工作的频次,每次走访应当向管理部门提交走访报告并将日常可能涉及风险预警的信号及时录入系统。例如:客户有延期付款要求、提出减少交易量等。二是加强定期轮岗和不相容岗位复核管理,避免因业务员个人工作疏忽对授信工作跟踪管理不利造成企业损失。
  4、

对于无担保的信用授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