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讨 论文下载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不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均是金融资产,有着活跃的市场报价,可以按公允价值计价,处置灵活。同时,二者也有比较明显的不同。
(一)初始确定分类方式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般是指初始确定分类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类金融资产,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之外的金融资产。而交易性金融资产一般是指企业为了短期内交易的金融资产。前者间接给出初始确定分类方式,而后者直接给出。
(二)计量方式
  购入时产生的交易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要计入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作为本期损失,不计入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前者一般形成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而后者一般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前者须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确定是否需要提取减值准备。而后者没必要提取减值准备。
(三)列示方式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列示在非流动资产中的第一个。交易性金融资产列示在流动资产中的第二个,货币资金之后。
二、会计处理方式分析与改进建议
  随着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财政部也不断更新会计准则,以便会计信息能更加满足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但由于各种因素,准则在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上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一)初始确认计量有待更合理
1.准则分析
  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出,二者的初始确认分类比较模糊。在实际操作中,二者区分难度也较大,分类的主观性太强。
  由于确认分类的不同,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上也会不同。如某企业购得一项股权,无重大影响或控制,有活跃的市场报价。购买时发生一项交易费用,如将该股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作为费用冲减投资收益,减少当期利润;如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费用计入股权的成本,当期资产增加,而且利润不减反增。由此可见,对于一项金融资产,企业单方面就可决定其分类,结果就能造成当期利润的不同,金融资产归类便会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
2.改进建议
  第一,对于金融资产的初始认定分类应给出具体明确的标准,直接给出定义,或者增加实例说明,尽可能减少分类的不确定性。第二,对于金融资产购入时形成的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应统一:此费用是为购入该资产而产生的费用,所以金融资产产生的交易费用均应计入资产成本。既符合可比性的质量要求,也避免了后续的多余的纳税调整,也符合了可理解性的质量要求。
(二)后续计量有待简化
1.准则分析
  后续计量的不足有三点。第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损益,形成原因一致,会计处理却不一致,既不符合可比性的质量要求,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第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造成的损失,是计入资本公积,还是计提减值准备,它的确定有很大的主观性,对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要求较高,不易操作且不易理解。第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一般会计入资本公积,此资本公积不确定性较大,较多的受市场变化或资金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风险。而资本公积应该为企业的实有资本,是企业应对风险的储备性资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本公积与资本公积的本质要求相矛盾。
2.改进建议
  ??后续计量应保持统一,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化形成的损益,均直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计入当期利润。并且由于二者均按公允价值计量,建议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均不再进行减值测试,不再计提减值准备。既简化核算,又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产和利润的确认更加一致和合理。
(三)列示有待精确
1.准则分析
  列示方面的不足有两点。第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非流动资产中列示,不符合非流动资产的特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近期内出售的可能,而非流动性资产一般变现或耗用的时间较长。第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首先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做为资本公积科目,然后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资本公积又转到投资收益,形成当期损益。处理繁杂,无实质意义,且净利润的形成前后期不具可比性,不易理解。这样列示还会导致前期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没有计入当期损益,却在后期的利润表中显示,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
2.改进建议
  第一,金融资产列示应更详尽,除了非流动资产中的列示,也要在流动资产中增加“一年内处置的可供出售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