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一些企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企业业绩迅速提升的背后,却是企业业绩评价滞后的日益凸显。目前,我国目前企业业绩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找到适合自身企业业绩的发展模式,只有引入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式的企业内部业绩评价体系,避免把重心全部放在财务指标评价上,而忽视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才能达到强化业绩评价体系的效果。多角度对子公司经营业绩评价,鼓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有利于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加速转型,为企业价值增值提供重要的战略保障。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创建一个信息化平台。业绩评价标准可以通过竞争性或内部基准对照法、普通与专业基准对照法等方式来为企业提供选择。企业在编制业绩评价报告时还应遵循实效性和敏感性等基本原则。在我国,财务指标的分析与评价在我国目前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依然所占的比重较大,对于财务指标下的非财务指标过于轻视,无法破除局限性的桎梏,因此往往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不利于对企业业绩评价进行正确指导。所以要夯实企业业绩体系的创新,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一、企业业绩评价
企业业绩主要是指经营管理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其所管的企业产生的最终各种结果的总和。因此,必须要把充分了解企业业绩的内涵,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达到企业业绩的最高峰。企业业绩主要包括已下基本要素:
1.
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
评价主体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专业评价知识和能力的个人,、组织或团体。,也就是谁对你评价。,而评价客体是你对什么进行评价。
(2)2.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定位于企业的发展目标。整个评价体系实施都是围绕发展目标进行运作的。评价主体不同,所围绕的发展目标也各不相同,业绩评价目标不仅包括这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成果,还包括整个企业的战略实施情况。
(3)3.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是业绩评价体系的基础,要在评价客体的特质下和评价标准标的原则下进行,而评价标准也是评价客体的最主要的依据,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完善。
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各大企业参考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五个部门在1999年下发的《国有资木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文件,此细则所评价标准让各企业大胆借鉴,积极响应。但在具体操作上,存在诸多问题:
1.企业目标定位不清晰
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是为了实现企业最终的战略目标,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企业树立的目标树立的不够清晰、,企业评价体系也与企业目标缺少紧密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给企业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导致企业目标脱离了企业评价的原有轨道,这必将阻碍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2.企业内部的经营结构存在漏洞
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是企业管理运营的“地基”,如果企业的组织结构这一“地基”没有打好,那么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就不能否有效的实施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结果显而易见。然而,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不够合理完善,阻碍了业绩评价体系作用的有效发挥。
3.奖惩制度与业绩评价体系的脱轨运行
奖惩机制关乎企业每一名员工的个人利益,如果激励制度与业绩评价机制脱轨,那么其负面的蝴蝶效应就不可小觑。所以,奖惩制度这一制度体现了企业业绩评价制度的重要战略地位。现阶段,企业的业绩评价体构成网络系错综复杂,奖惩机制和评价体系不能够对其紧密配合,此两者之间配合程度的高低,对激励机制实施乃至企业的全面部署都有着重大影响。
三、构建企业业绩评价的新体系框架
(一)1.构建绩效考核指标
企业业绩评价的创立有利于经营者了解企业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掌握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是企业自己无法解决的事实,但是,企业我们可以进行内部的改善,这就要求我们对建立平衡积分卡进行深度的研究。它通过对财务状况分析、往来客户、内部经营过程、阶段学习进程四个方面来宏观调控业绩评价体系,只有将这“四驾马车”并驾齐驱,才能将建立平衡积分卡落实到实处。四个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对其有效地的互补融合,发展其各自的优势,可以有效弥补企业业绩评价的不足。必须密切地将战略目标和企业经营活动建立有效链接,实现现实利益的均衡发展。其中我们要把提升企业的财务效绩作为根本目标,顾客至上作为工作准则,学习进程作为落实工作的核心。只要企业不断地从实践中探索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