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和会计方法选择
1.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
2006年国家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22号》,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了合并企业会计处理的对象和范围;二是规定了合并企业会计处理的两种主要类型;三是确定了不同类型合并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
2.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会计方法选择
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要根据权益结合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将全年的损益都并入合并企业的年度利润表;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要根据购买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不仅仅将被合并企业在合并日后产生的损益并入合并企业的利润表,而且,只要企业合并发生在会计年度期中,被合并企业在合并日又有利润,就要列入合并企业的利润表。
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的理性分析
1.要突出的关键点
第一,从最终实施控制方的角度来看,其所能够实施控制的净资产,没有发生变化,原则上应保持其账面价值不变。
第二,合并方在合并日取得的资产、负责应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并且合并方所确认的资产、负责仅限于被合并方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责,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责。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第三,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为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计入所发行债券及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抵减权益性证券的溢价收入;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2.会计实务举例
如甲公司是制造类企业,根据市场竞争情况,打算对生产化工原料的A公司进行并购,会计实务如下:
甲公司以300
000万元银行存款作为对价取得A公司100﹪的股权。合并日,甲公司应确认对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并进行以下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200
000万元,资本公积100000万元;
贷:银行存款300
000万元
如果A公司因合并失去其法人资格,甲公司应确认合并中取得的A公司的各项资产和负责,甲公司以300
000万元现金作为对价,甲公司对该项合并应进行以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票据100
000万元,库存商品100000万元,资本公积100000万元,固定资产100000万元;
贷:短期借款100000万元,银行存款300000万元。
假定甲公司以150
000万元现金作为对价,甲公司对该项合并应进行以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票据100
000万元,库存商品100000万元,固定资产100000万元;
贷:短期借款100000万元,银行存款50000万元,资本公积50000万元。
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的理性分析
1.要突出的关键点
第一,交易过程中,各方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会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交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交易对价相对公平合理。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
第二,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可能影响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作出约定的,购买日如果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购买方应当将其计入合并成本。
第三,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责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对合并成本进行分配,确认所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责及或有负责。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3.2会计实务举例:
如取得的B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责的公允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不存在差额,为取得B公司净资产,A公司支付现金1
000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50000元,应收账款150000元,库存商品250000元,固定资产950000元,无形资产50000元;
贷:应付票据150000元,应付账款100000元,银行存款1000000元,营业外收入200
000元。
如取得的B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责的计税基础为合并前的账面价值,所得税税率为25﹪,为取得B公司净资产支付现金1
000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50000元,应收账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