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 论文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国中小企业正呈现出良好的上升势头,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资金,充实的资金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总体来看,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难题。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导致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令人堪忧。当前,要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融资问题,就必须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境况。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一)资金缺口日益加大
近年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不断扩大,资金缺口日益加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扩大。随着近年来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涨,国内外市场竞争更为加剧,温州中小企业面临着重大的产品销售压力,库存增加,大量流动资金滞留,使得它们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其二,受金融危机余波的影响,民间借贷信心陡然下降,出现“量增价高”的局面,少数中小企业老板跑路甚至逃出国门,使得民间融资活动大大收缩。资金缺口造成整个社会资金规模短缺、资金运行成本上升,企业转向民间融资的行为增多。
(二)获得银行贷款难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时间不长,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集中表现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渠道较少、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广大中小企业贷款的频率大、数额小,而相比于大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也大大增加,导致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成本收益不对称,出现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
(三)获得信用担保难
近年来,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政策鼓励与支持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成果。但总体来看,现有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数量并不多,它们的实力也较为有限,使得广大中小企业面临“担保无门”。这样一来,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对缺乏足够担保的中小企业惜贷,甚至拒贷。
(四)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渠道不畅
中小企业受发展程度有限、自身实力不足以及管理水平不高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很难获得外部投资者投资,外部融资渠道困难重重。目前,中小企业主要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内部积累或家族集资,但有限的资金,造成了内源融资渠道不畅;另外,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拓宽销售渠道,薄利多销,有的还不计成本采取赊销策略,日积月累,以致形成“三角债”,使得内源融资变得十分困难。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障碍因素
(一)从中小企业内部特质分析
1.企业信用资源不足
信用资源不足是广大中小企业的“通病”。从我国中小企业来看,一方面它们资产规模小、收入不高、经营能力有限、现金流量不足以及自然在偿债能力方面让人质疑。另一方面,多数中小企业为家族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财务账务记录简单,甚至存在作假账、逃税漏税的行为。还有中小企业老板出现少数逃债、企业倒闭潮、债务人跳楼事件。上述情况都说明,中小企业自身信用资源不足,对其融资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企业信息不透明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产权不明晰,各方面管理、制度都不完善,信息基本上都是内部化的,企业透明度较低,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金融机构想要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得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中小企业在寻找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帮助时,缺少相应的资格证明来体现他们的还款能力。
3.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
中小企业普遍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资产负债较高,且没有其他企业愿意为其担保,就造成了大多中小企业不符合银行贷款规章制度的要求的现状。例如,以IT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净资产偏低,而人力资源又都偏高,软件无法作为抵押资产,所以在贷款时难以获取款项。
(二)从外部融资环境分析
1.银行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一直处于“国有”影响,市场化、商业化的程度有限。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积极转向于大企业、大城市,并实行了贷款管理权限调整和机构收缩。其他商业银行也积极争夺大企业,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这种不健全的银行体系,在客观上导致了温州一些县域地区的中小企业获得的融资大为减少。
2.资本市场不够完善
目前,国内的资本市场仅有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