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博士的几年中间, 大概有六七个学生放弃了他们对博士学位的追求, 有的是研究上找不到方向, 有的是论文答辩没通过, 有的是和导师不合, 有的是家庭或财务上有困难, 有的是导师离职、自己没人照顾, 我所认识的这些人中有许多都是念了很多很多年的, 估计这些人加起来在博士班读了有 50 年了
我并不想分析博士学生为什么退学, 而要和大家说说我个人认为一个博士学生在学术环境中该做些什么
我的推荐 博士生当然要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论文质量负责, 博士导师和学校环境好或不好, 凭良心说不管是助力也好阻力也罢, 对真正有心钻研学问的人来说都只是整个学生生活的一环而已, 博士生要能自己创造学习、研究、和交流的环境
首先, 我觉得计算机方面的学生必须要看的一个网站是: Advice on Research and Writing http://www.cs.cmu.edu/afs/cs.cmu.edu/user/mleone/web/how-to.html 这个网站搜集了很多做研究的建议:如何找题目, 如何写论文, 如何做报告, 如何处理与导师的关系, … 好好把这些建议看一遍, 对于如何当一个博士学生是非常有用的
我的观点 做学问最基本的一点是对手边的问题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以前有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法尝试过?评估这些方法的标准是什么?这些方法的优点缺点何在?这个问题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作研究要能查资料,要能先找到一些相关的论文,再从这些论文的作者、学校、和参考数据中顺藤摸瓜找到这个领域的来龙去脉,在这个了解的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很容易知道哪些学者做了这个领域的重要工作,哪些论文是这个领域份量最重的研究
为什么要对问题有这样一个完整的认识呢?一个简单的原因是你自己的研究或论文必须要有所谓的“原创性的贡献”(original contribution),而如何向口试委员或学术同僚来证明自己的研究确实具有原创贡献的一个方式就是说明我们知道前人研究的优劣,这正是在论文中要说明相关研究 (related work) 的主要目的, 换句话说, original contribution 和 related work 是要合起来看的
在 internet 的时代是不可能找不到数据或找不到人讨论的, internet 上有多少论文的查询网站?有多少期刊会议的网页?有多少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的数据?如果你知道相关论文的研究学者,你可以查他的 web page 或 email address, 你可以查他的学生、查他的老师、查他的研究团队,送邮件询问他们的研究,建立你自己的学术人脉,在 internet 的时代, 想要作研究和讨论,只有做不做的问题,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博士生要敢与天下争
讲个故事 … 我在中学的时候,班上会举行几次准备高考的考试,拿到成绩的时候大家总会和旁边的同学比较一下成绩,我们的老师当时讲了这么一段话: “你们为什么要和同学比呢? 你比他高十分、高二十分! 不过你们俩个都落榜了!” 我觉得这段话非常有意思
高考是一个和全国学生比 (而不是和自己同学比) 的地方! 博士生更是要和世界上最优秀的研究人员竞争的,博士生的研究更是要和世界上最前沿的研究工作比较的!设定这样的目标应该是我们基本的认识
再讲个故事 … 我在研究生的时候,有一门课是 concurrent programming, 教授给我们一些的作业,我们必须在一周之内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书面报告,两三个作业下来,我发现有些同学可以针对一个问题想出两三个算法来,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他只能实现一个算法,妙的是他们往往挑了一个“不是教授喜欢的算法”所以得了个 B、C、或更差的成绩, 其实问题的关键是他们没办法了解评估这些算法优劣的标准是什么、他们也没办法根据这些标准来选择最好的算法或根据这些标准来写书面报告,结果只能说 “教授不喜欢我的算法, 给我了一个X”
研究生或博士生应该具备定义科研评估标准的能力、并用这些评估标准来检验自己和别人的研究;当然, 我所谓的标准是 学术界的高标准,不见得是你的同学、你的师兄师弟、你的导师、或你的实验室所给的标准! 换个角度来说, “喜欢” 或 “不喜欢” 这些主观的意见其实也是科研的一环;如果你没注意到杨振宁所说的 taste, 如果你没注意到杨振宁笔下的费米,你应该找海南出版社的“杨振宁文录”来看一下
论文本来就是作研究的一个重点,不管是 “paper, paper, paper”或“publish or perish”基本上都是对的, 事实上我宁愿导师和我说 “paper, paper, paper” 或 “publish or perish” , 而不是 “Let the committee feel comfortable!” (我不知道这句话该怎么翻: “让口试委员觉得舒服?!”) 我不知道如果各位听到你的导师对你说毕业的条件是 “Let the committee feel comfortable!”, 你要如何反应?但是知道如何读论文、如何写论文、如何审论文是博士生的基本功! 读跟写不说了, 大家自己看上面的网站的文章
我觉得“能审”也是博士生要注意的, 网站上有几篇是国际会议或期刊论文审稿人员的文章, 另外大家可以查查 “The task of the referee” 及相关的文章, 这些文章不只是敎人读与写、也敎人审
也许有人奇怪博士生还不见得能读、不见得能写、就要谈能审?再讲个故事 … 我在博士生的时候, 有一次收到系上的一个包裹, 忘了是哪个会议寄来的一篇论文要我审稿, 我觉得他们搞错了, 怎么可能找个学生来审稿?寄了一封 email 过去说明的一下就没有下文了! 但是, 现在回想起来, 如何知道自己当年是不是失去了一个锻炼与表现的机会呢?据我所知有些学术会议或期刊是可以接受自愿的审稿人员的, 我想博士生应该主动寻找这样的机会
另外, 我知道有学校的教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自己写论文再彼此交换论文做审查并选出课堂上的最佳论文! 这种敎学方式把读写审一个学期搞定是相当有意思的训练! 论文的质量当然是重中之重! 有些学术会议可能只要一份论文摘要 (extended abstract) 就决定论文的水平 (参考Advice to Authors of Extended Abstracts), 有的论文可能得两三年才能被刊登! 我建议大家看一下“郎咸平: 以学术参与现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提到经济、金融、及会计论文发表的情形
照抄一段: — 金融论文投稿非常困难, 举例而言, 投稿金融学的第一流顶级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FE) 一次就必须付 400 美元, 但拒绝率高达 95% 以上
如果 JFE 对你的文章有兴趣, 那么至少要经过 4~5 的修改, 而且每一次修改都要付 400 美元
整个修改的过程大概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而你也必需花上 2000 美元左右
…… 我个人觉淂 JFE 困难的多, 我每一次在 JFE 发表一篇论文都觉得被审稿人磨掉了一层皮
当然我当审稿人时一样磨掉对方一层皮
— 也许计算机方面的学术期刊不用费那么大的工夫, 但我相信计算机方面好的学术期刊审稿加发表的时间也要一年多
学术期刊或学术论文当然可能良莠不齐,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写好的论文投好的期刊, 除非我们自己降低自己的学术标准
不管怎么说, 大家还是要能够知道什么是你的领域中最好的论文, 也许你可以在你的领域中找到类似这样的网站: USENIX Compendium of Best Papers http://www.usenix.org/publications/library/proceedings/best_papers.html 学术研究的道路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得顺畅的, 也许它有人类知识一大步的光辉灿烂, 也许它有智慧激荡的激动人心, 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作或环境都是那么浪漫的, 王国维人间词话也是要慢慢玩味的
最后, 如果你还不清楚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应该在学术单位怎么做的话, 建议大家看看是否找得到 “一个博士是不够的"这本书: A Ph.D. Is Not Enough: A Guide to Survival in Science, Peter J. Feibelman 推荐 阅读 关键字均在公众号对话框中回复 回复 招生信息 查看全球最新PhD招生信息索引 回复 套磁 攻破博士套磁全奖攻略 回复 计划 研究计划写作指南拿回家 回复 公派 了解公派留学新动态 了解洋博士 洋博士留学工作室是 一家专注于博士全奖申请 的留学机构
国内最专业的博士留学申请团队,全PhD海外导师阵容, 提供学校及导师筛选、学术背景提升指导、套磁指导、奖学金申请指导、WS/RP写作指导、面试辅导等博士留学申请服务
90%的同学通过我们的博士保奖学金服务,获得了北美、欧洲、澳洲等地世界名校的博士全奖录取
咨询方式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洋博士小助手”进行咨询 添加时请注明:“咨询服务”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参加“获奖几率测试”